河南省南陽市中心血站(473000)趙菲
在現代醫學的發展過程中,由于不斷引入新型的科學技術,輸血技術也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其轉變在于輸血方式從輸全血到輸成分血的變化,輸血的性質也由替補性轉變到治療性[1]。本次選取選取南陽市中心血站的520名受血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對輸血檢驗流程的質量控制實施嚴格控制,已取得良好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南陽市中心血站在2015年6月~2016年7月入治輸血的520名受血者的臨床資料,男性271人,女性249人,年齡在25~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5歲左右。其中以往有過妊娠史的婦女為112人,有過輸血記錄的患者為51人,對其進行回顧性分析,受血者的臨床資料做過比較,不存在有效差異(P>0.05)。
1.2 操作方法 本次血液交叉所使用的微柱凝膠試驗(MGT)配血系統由某試劑公司生產制造,供本次血型鑒定及交叉配血試驗研究使用。本次所采用的抗篩譜細胞、反應卡和凝聚胺試劑也都產自該公司。在現代醫療中,臨床輸血已成為挽救人們生命安全的必要手段,但是其最為關鍵的一步是交叉配血試驗,一旦出現差錯,可能會危及生命,因此除了慎重應對其操作外,必須選擇更為妥善的技術方法,保證其準確性和及時性,保障受血者的生命健康。檢驗操作按照常規進行,并根據《全國臨床檢驗操作流程》進行放散試驗,利用青霉素溶入巴比妥緩沖液處理紅細胞。在試管中滴入20滴O型紅細胞,室溫放置一小時以上,最后經生理鹽水沖洗在恒溫中存放。

附表 交叉配血不合因素分析(n)
1.3 統計數據 本次使用的統計軟件為SPSS19.0,建立數據庫并采用軟件包進行運算,以x2來進行單因素分析的檢驗,視P<0.05為差異有效,具備統計學意義。
520例受血者交叉配血試驗結果,交叉配血借助微柱凝膠法,輸血不合者16例,其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假陽性6例,陽性9例,青霉素試驗陽性1例。檢驗輸血不合受試者可以得出,其中抗篩陽性者2例,青霉素試驗陽性者1例,妊娠史5例,既往輸血史7例。主側(測)抗篩陽性者1例,次側(測)抗篩陽性者0。兩種方法的交叉配血試驗結果見附表。
3.1 輸血作為現代醫院的常規急救手段,是醫護人員在面臨緊急事故時可供采取的關鍵的治療措施,對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須將臨床輸血的安全性進行再次提升,為保證輸血工作安全開展,對輸血檢驗[2]的安全質量進行嚴格控制意義重大。控制輸血質量至關重要的一個步驟是保障輸血檢驗的有效性。檢查獻血單位相關資質是采血前的必要步驟,規定的幾項檢查項目為: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抗-HCV)、抗-HIV、乙肝表面抗原(HBsAg)、谷丙轉氨酶(ALT)檢查和梅毒抗體試驗等,應對獻血者的具體信息進行登記,使其血液樣本質量得到保障。臨床常規檢查是受血者在輸血前必須接受的一項常規檢查,了解各項必要指標在血液中的水平,使得輸血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適應證得到控制。因輸血而起的醫患糾紛和醫療事故可以通過以上措施得到有效控制,其可能發生的的傳染源也可以借此被檢測出,對于治療處理必須要及時。
3.2 質量控制在血型鑒定中的應用 通常ABO血型鑒定[3]和Rh鑒定共同組成了血型分型鑒定的兩部分。在預備國家批準的生產文號的情況下,展開ABO血型的血清鑒定,同時回購自我檢定記錄,使得血清的有效期得到保障。謹慎參照醫護規范實施實驗操作,對血球比要隨時記錄,如出現慢性肝病、蛋白異常等情況,建議使用洗滌方法來鑒定。相較于ABO系統鑒定,Rh的鑒定更具有難度,可能導致多種類的溶血性輸血反應。近期以來,很多由Rh而起的溶血現象和溶血性輸血反應發病越來越常見,Rh鑒定要做到規范化,使得血型鑒定的質量和安全性得到提高。
3.3 質量控制在交叉配血中的應用 將抗體通過一定方法檢測并區分出ABO系統之外,與ABO不相容且具有臨床意義的的手段一般稱之為“交叉配血”。ABO系統之外的不規則抗體檢測主要借助于臨床交叉配血手段,因此臨床上輸血檢驗的質量控制是至為關鍵的一個步驟即是交叉配血實驗。在輸血的全過程中,所有操作應根據《臨床輸血技術規范》來進行,實驗室實施交叉配血,應注意事先利用醫院血庫中的凝聚胺技術[4]。
有3點在交叉配血過程中是重點注意事項:①患者在實驗全過程中有無出現溶血現象和血液凝集,細致觀察,當受血者中存在有過輸血史和妊娠史者,必須檢測其不規則抗體在受血者血液內分布的情況;②檢查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液樣本保存情況是進行交叉配血實驗的前提和準備,只有符合規范的實驗方法才能推導出確鑿的結果,實施過程匯總注意妥善保存樣品標簽。③信息采集工作是交叉配血的關鍵步驟,填寫報告單要細致負責??偟膩碚f,臨床上醫護人員救治患者的重要手段是輸血,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進行挽救,所以應加強輸血檢驗質量的控制,落實安全措施,使得臨床輸血的安全性得到確實提升[5]。
輸血技術的蓬勃發展得益于現代醫學科技的提升,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擴大了臨床輸血的適應范圍。然而臨床醫護人員在臨床輸血操作過程中會受到受血者發生不良反應的困擾。受血者的治療在臨床上受到輸血質量的限制,因此檢驗工作在血型實驗室應當被列為工作人員的重點操作項目,無論血源還是其使用,都應做好血液的檢驗及消毒措施,保障安全使用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