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

【事件】
截至8月7日,據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滬深兩市共計61家上市房企披露2017年中報業績預告,預計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的企業有36家,占比約為六成;18家虧損,其中8家首虧,虧損企業占比約達三成。
【述評】
2017年上半年,各地房地產調控政策頻繁出臺,地方差異漸趨明顯,熱點城市政策不斷收緊,限購限貸力度及各項監管措施頻頻加碼,開啟“限售”模式且范圍不斷擴大,同步加強房地產金融監管,著力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
在此背景下,房地產企業也面對新環境,各自尋找突破口,作出適當的政策調整和轉型嘗試,多半的企業在上半年交出了一份比較圓滿的答卷。
其中,表現比較搶眼的是區域性龍頭房企盈利能力的不斷增強。今年上半年,凈利潤超過5億元的目前有5家,榮盛發展預告凈利潤在14億-17億元之間,金融街預計在10億-11億元之間,華聯控股預計在10.2億-10.6億元之間,粵泰股份預計在8.8億-9.25億元之間,濱江集團預計在7.4億-9.4億元之間。
但與此同時,也有部分轉型房企或中小房企上半年的業績并不十分理想。一些房企處在轉型過程中,或剛剛完成重組,其他業務尚未貢獻大量利潤。此外,布局城市過于單一的房企結轉項目少,利潤下滑明顯。這其間不排除地產行業確認收入節奏的特殊性原因,故而中報業績并不能代表全年的業績增速。考慮到上半年統計的23家典型房企銷售目標完成率達53.41%,較2016年同期上升8.2個百分點,加上開發商預收款相對充足,預計主流房企全年業績依舊穩健。
從上半年的業績報告中,還可以看出一大趨勢,即主流房企市場占有率正在加速提高,集中度得到大跨步提升。
整體來看,標桿房企的銷售業績、利潤上漲速度均超過行業平均水平,龍頭房企的市場占有率仍在上漲。去年以來,具有品牌優勢、布局優勢、資源優勢、開發能力強的標桿企業通過兼并收購、買地產股來增加土地儲備,布局投資多元化,比中小房企盈利能力更強,中小房企則因缺失資源而難以生存,中小房企或將逐步清理歷史庫存后退出。
鑒于目前拿地成本過高,加之調控力度加大,降溫預期逐漸加強。未來,房企的融資將進一步困難,資金鏈壓力越發高企,對于中小房企而言,無疑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和挑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