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啟飛
摘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在小學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必須對原有的教學方法進行變革。特別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改變原有"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對原有的教學方法進行變革,并結合這一階段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0-0063-01
素質教學下的小學語文教育,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在教學中應該對現有的教學方法進行變革。語文教學是小學教育的基礎學科,能增加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具有重要的幫助,所以在教學中應該增加語文課堂的趣味性,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為學生以后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1.著力基礎,對現有教材的重組與選擇
現有語文教材的課文編排,通常以單元為單位,單元內的文章在內容上的聯系不是很緊密,而是為了訓練某項語文技能把在結構和寫作上有相似點的文章放在一起,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語文課必須加強字、詞、句、篇和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把語文課真正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使學生通過努力學習,逐步提高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并能通過掌握和運用語文這個工具去自我獲取信息,拓寬視野,進行思想交流和社會交際,并為將來進入社會、服務社會打下良好基礎.加強審美教育、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所以,課文應該根據學生學習語文的內在需要重新組合,以豐富學生對在內容上真正有聯系的文章的感受,從而在"意相近"的層面上領悟文字如何達意及文章的意義。
2.以訓練為主,加強學生的順連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對于提高教學效率有著長遠的意義。然而,人類的精神文明發展成果――無論是" 語言"還是"科學",兒童如果不借助能動的活動來掌握它們,成為自己的東西,那么在人類的精神文明發展成果上刻著的人類的能力,就不能在兒童身上再現出來。正因為這樣,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通過語言的實踐活動來學習語言就成為必然的過程。
有效閱讀教學在這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幾個措施:
①保證訓練的時間。我們對平常的語文課作了調查,一般學生的讀及練習的時間只有10分鐘左右,甚至更少。因此,要求每節課必須最大限度地安排學生活動時間,一般應二分之一左右。②要注意訓練的質量。質的過量訓練是低效的,甚至是有害的。要注意訓練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要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語言文字的訓練,要以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為主要形式。③訓練要貫穿于教學過程,要到位,要有層次。重點訓練要分步實施。要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和遷移,特別要幫助學生掌握思維的過程和方法。④訓練應面向全體學生,力求所有的學生能參加訓練。不要讓學生把訓練看作是負擔,要為學生創設愉悅的氣氛,以達到最佳效果。要變單一的"教師出題――學生做題――教師評價"模式為讓學生自己提要求,共同擬答案,集體來評價。凡重要問題和說話訓練都要在全班同學參與的基礎上再請個別同學回答。
通過以上措施,增加了學生有指向的緊張智力活動時間,促使知識的內化,提高了效率。
3.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促進語文教學方式變革
語文課程標準中說:"語文課堂應植根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借助于多媒體,還可以讓其他學科的教師參與進來。
利用多媒體營造的情境氛圍能突破時空造成的教學上的難點,迅速有效地讓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強烈的共鳴。學生長于形象思維,課文中一些抽象的知識就成了教學的難點,而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從而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化難為易。
4.跨學科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語文來自生活,語文教學中的許多東西單憑語文教師一人的力量是解決不了的,如可把相關學科的教師請到語文課堂上來,結合自然、社會等學科的知識來加深對語文課文的理解,這會讓學生及時搞懂搞透知識,也能增加他們對語文的興趣。同時,在這過程中,學生也學習了其他學科的知識,并且在有的課程中,要求學生動手實踐來學習,也培養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在新課程教學中,我深刻體會到要使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學得開心,老師要付出很多。每一篇課文,要求老師都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要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教學方式,還要批改很多作業,確實很累。不過當我看見學生每天茁壯成長,心里是甜滋滋的。而教師在這過程中也一步一步學習課堂教學新技藝,不斷實踐課堂教學質量也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提高的同時老師的教學水平也得以進步,可謂"教學相長"。
以上是本人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幾點粗淺的認識,思想和觀點還不成熟,在這里能和各位同仁交流深感榮幸,有不妥之處望多加斧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