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娜
在大學生就業困難的背景下,女大學生就業更是面臨窘境,這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并且會持續存在。一旦女大學生畢業后不能及時就業,浪費了人力資本,也影響了女性教育投資的積極性。作為女性教師,能切實體會到女大學生的就業困難,但一味的從社會公平、政府政策和學校指導的層面呼吁對女大學生保護,可謂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本研究試圖從女大學生個體視角入手,使女大學生正視自身的問題,長期堅持有意識的提升積累自身綜合素質,在課堂學習專業知識,在實踐中提高實戰能力,努力使自己在就業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一、提升主動觀念,培養就業意識
很多企業認為“大學生調整就業心態”是最重要的,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利于女大學生全面展示自己,適時調整行為。與其抱怨教育不公平、社會不公平,不如客觀地看待自己和現實的情況。女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容易出現等待依賴、希望得到家長幫助找到工作;盲目攀比、虛榮心強,要比別人的工作好;自卑自傲心理、或期望值過高瞧不上、或缺乏自信不敢擇業。這些心理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女大學生就業,使得她們缺乏主動參與市場競爭的信心和勇氣,脫離實際的空想,造成高不成低不就;追求安逸舒適的環境,把工作穩定、經濟收入等因素放在重要的位置;即使遇到合適的就業機會,也不能全力以赴地去爭取。
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大學生,要樹立自信、自強、自主、自立意識。只要自己本身過硬,具有市場所需要的素質,就不愁找不到工作。要做好競爭的準備,善于“推銷”自己,在競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一旦被淘汰要查找原因,想辦法彌補。即使一時難以找到合適的,可退而求其次,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女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弱,就更要正視挫折,調整自己,做到內心強大,尤其在遇到失敗和挫折時更需要自信。還要有獨立性思維,把握住自己的航向,善于設計和規劃自己的未來,磨煉自己的意志,憑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職場實現價值。
二、提高學習能力,儲備專業資本
天極網總裁李志高說過:“需要的學生是‘肯學習的學生”。大學是學習的黃金時期,與時俱進的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迅速高效的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不僅要講究方法、策略,還需要學會堅持。學校里有各種各樣的資源可以充分利用,平等的和老師交流、敢于質疑,與同學溝通和辯論,培養自己敏捷的思維,融會貫通所學內容;通過圖書館、講座、網絡等渠道,拓寬自己學習的源頭和快速收集信息的能力。女大學生可以制定一份學習計劃,不僅要設定時間、學習內容、學習形式,還要明確學習目標和評價方法。通過這個過程,不僅提高了學能力,還鍛煉了計劃、執行能力。
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儲備好基礎知識,增強自己的適應性。一方面,要學好基礎課程,如外語,不僅是應試技巧,還要注重口語訓練;計算機應用,掌握文檔處理、辦公應用和信息收集技能等;數學、心理學等理論性太強,很多女大學生不感興趣,有些文科學生覺得無用、干脆就不學,這會讓以后擇業時選擇機會更少。另一方面,要打下扎實的專業基礎。各個專業都有專業課程,只有將專業知識掌握牢固扎實了,才能在未來工作中有競爭的資本。可通過考取證書、獲獎學金、榮譽稱號等方式提高自己學習情況的標識度,在求職中增加就業砝碼。
三、通過社會實踐,鍛煉能力資本
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是提高就業技能最好的途徑。女大學生要學會適應,并且努力邁出第一步,競爭學生干部、參加社團活動等,有更多的機會與其他同學接觸,組織班級活動,協調與老師、外班級事務等,能夠得到溝通、協調、堅持、配合等鍛煉,開闊視野、擴大交往。
選擇兼職工作從長遠考慮,避免“一心向錢看”,做個“有心人”,注意總結觀察、積累經驗。如,發傳單就要學會社交技巧,怎樣發傳單,哪些人會接傳單、哪些人會扔掉;兼職社會調查的可以接觸許多不同職業的人,和不同年齡、層級的人溝通并獲取信息等。高年級的學生在兼職時盡可能選擇專業對口的崗位,如英語專業的大學生可以選擇翻譯、培訓、涉外導游、英語家教等,這樣提高了實際能力,為自己求職打下基礎。就業實習可以為就業積累實踐經歷,其形式和兼職工作類似,但更具有專業性、是有目的的提高工作技能。超過85%的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注重大學生是否有同行業的實習經歷,特別是擁有與應聘崗位相關實習經歷的求職者。因此,在選擇就業實習時,學生必須明確自己的職業定位,把尋找實習崗位當做是找工作的練兵。
在當今職業環境復雜的情況下,社會實踐活動可以讓大學生們得到各個方面的提高和鍛煉,盡快適應外部環境。有超過53%的已工作大學生認為“工作經驗和社會活動經歷”是影響他們順利就業的重要因素。首先,社會實踐中的評價會讓大學生對自己有個正確的認識和定位,提前做好進入社會的心理準備;其次,可以不局限于校園班級,認識不同專業、不同行業的人,擴大自己的交友圈,積累社會資本;再其次,有機會理論聯系實踐,走出課堂,了解社會、開闊視野;最后,能從“質”和“量”上提高和鍛煉就業的能力資本。
四、明確職業定位,學會揚長避短
女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比較欠缺,缺乏相應的職業定位,在大學生活中沒有明確的計劃,就業選擇時存在盲目隨意性。有些女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連自己的優缺點都難以清晰的表達,只片面強調自己的愛好和要求,而對應聘崗位的性質和特點卻不甚了解,導致求職行為的勞而無功。
女大學生必須充分認識自身的特點,科學地分析評價自己。通過SWOT分析,明確“我是誰”(自己的優缺點)、“外部環境怎么樣”(外部的機遇和挑戰),結合“我想做什么”(興趣)、“具有什么資本”(能力)等進行職業定位。認識自己是擇業的第一步,只有深刻的認識自己,看到自己綜合素質、職業技能等方面的不足,才能在擇業過程中揚長避短,冷靜地找準自己的位置,發揮自身的性別優勢。女大學生在語言、記憶、感知等方面的能力較強,性格溫順、能為他人著想、具有團隊精神,且忍耐力較強、工作耐心持久,她們往往可在文秘、財務、導游、翻譯、教育等領域如魚得水。也可以尋找商機,選擇創業。女性創辦微小企業的成功率會更高,女大學生可發揮女性細心、認真的特點,大膽嘗試、借助互聯網、進入門檻低的餐飲、零售、個體服務業等行業。endprint
職業定位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具有一定的彈性,能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和自己興趣、能力的轉移而不斷的調整。當前勞動力市場雙選,許多畢業生不會“從一而終”,在工作和崗位變動的過程中,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定位。
五、關注市場需求,早做就業準備
充分的就業準備是找到理想工作的前提。但女大學生對于找工作的“準備”顯然是非常草率,雖然精心制作簡歷來介紹自己,卻難以讓人有關注的“亮點”;面試倉促上陣,缺乏相應的技巧,露出“清澀”的原形;獲得和篩選就業信息更多靠網站、校園招聘會,很少能主動出擊;對政府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政策的關注度不太高,很少女生會深入了解。“無頭蒼蠅”式的擇業法,無法給女大學生提供滿意的工作。
對于女大學生來說,就業要“笨鳥先飛”。低年級了解自我,確立正確的發展目標;高年級要有意識的提升職業修養,積累職業能力和就業技巧。為了彌補高校教育“一刀切”,女大學生要有意識的選修或自學符合自身發展的課程,如女性學方面的課程,可以讓女大學生更好的了解女性;邏輯思維方面的課程,可以修補女大學生思維方面的短板;而美術、禮儀等課程有利于女大學生藝術、欣賞水平的提高,更好地規范自己的行為。
畢業前,一方面,要關注就業形勢和政策,了解市場需求的專業、用人單位的選人標準等,有針對性地提高就業能力;關注就業市場,利用課余時間去勞動力就業市場考察,了解企業用人要求及關注點、提前體驗求職過程;和已畢業學長溝通,獲取經驗、建議;準備優秀的“推銷材料”,根據應聘單位的關注點,修改簡歷,如,學校招聘關注的是知識結構和教育經歷,企業找人看重的是實踐經歷和從業能力。若在相關行業有過實踐經驗,一定要體現在材料中,至少會為自己贏得寶貴的面試機會。挖掘人脈資源,擴展求職渠道,通過各種方法、利用各種渠道搜集就業信息,依靠自己編織關系網,利用社團、社會實踐、學習等結識朋友,成為就業的信息源。另一方面,要加強對自身形象禮儀、簡歷設計、面試技巧等方面的學習,在就業心理方面做好調整,做好學生到職業者的角色轉換;也要選擇符合的衣著打扮,塑造美麗高雅的職業形象,做到內在美與外在美的統一,方能贏得更多的機會。
勞動力市場的激烈競爭實際上是就業者綜合素質的比拼,這就使得女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成為決定其就業的關鍵點。女大學生要想在求職過程中把握主動權,不能忽視主體的積極性,要從個體層面發揮自身優勢,提高就業競爭力,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華,以良好的素質向市場證明自己的價值,贏得企業和社會的認可。[課題來源:河南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創業研究課題“基于個體視角的女大學生就業創業綜合素質培育研究”(項目編號:JYB2017229)。]
(作者單位:河南財政金融學院工商管理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