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曼卿
摘 要:本文從音樂教育對幼兒創造力培養的優勢入手,簡要介紹音樂教育對幼兒創造力培養的對策,希望能夠使幼兒的潛能得以進一步挖掘,從而促進幼兒創造力的發展。
關鍵詞:音樂教育 幼兒 創造力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9-0-01
隨著社會各界對幼兒教育的重視,幼兒教育也得以迅速發展,音樂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音樂素養和音樂技能,對幼兒的身心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同時音樂教育能充分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音樂是能夠幫助幼兒成長的最有效工具。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曾經提出新的智力結構理論:多元智能理論[1],該理論認為,人的智力由音樂、運動、邏輯、語言、認知、人際關系等多方面元素來構成,因此在幼兒階段對其進行音樂教育,對人智力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一、音樂教育對幼兒創造力培養的優勢
1.音樂教育對幼兒生理的影響
幼兒階段是人類身體發育的黃金階段,其骨骼、肌肉、神經、大腦都在迅速的發育,在幼兒階段開展音樂教育,幼兒通過舞蹈和律動,能夠促使四肢協調運動,能夠培養幼兒的肢體協調性。同時,幼兒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大腦不斷運轉,加快幼兒的大腦發育,進而促進幼兒大腦皮層的生長。幼兒在聆聽各種音樂時,能夠鍛煉幼兒的視聽功能,幼兒的聽覺和視覺得以進一步發展,因此,音樂教育極大的促進了幼兒的生理發展。
2.音樂教育對幼兒心理的影響
幼兒階段也是心理發展的黃金階段,瑞士著名心理學家讓·皮亞杰將兒童的認知分為四個階段,而幼兒恰好處于前運算階段[2],幼兒通過音樂教育能夠進行主動的思維,從兒時幼兒的身心得到飛速發展。另一方面,活潑、節奏感強的音樂能夠使幼兒產生愉悅的感受;平緩、悠揚的音樂為幼兒營造安寧祥和的氛圍;低沉、凄涼的音樂會讓幼兒體會到哀傷,不同種類的音樂給幼兒帶來各種感受,使幼兒的感官情緒得以發展。
3.音樂教育對幼兒人際交往的影響
幼兒在音樂教學中一起活動和游戲,尤其是合唱或合奏中,幼兒之間相互交流和溝通,幼兒彼此不斷協作,從而實現了幼兒的人際交往。另外,幼兒間的溝通和互動能促使幼兒的性格產生變化,性格特征更加社會化,在日常生活中表現更為成熟,能夠尊重他人的想法,因此,音樂教育對幼兒的人際交往產生積極影響,對幼兒未來的生活和學習有一定幫助。
4.音樂教育對幼兒綜合能力的影響
音樂教育中,幼兒一般需要記住歌曲中的歌詞和旋律,舞蹈中的舞步與動作,對幼兒的記憶能力提高有促進作用,另外,在音樂教學中,音樂游戲教學占了很大比重,幼兒在游戲中根據教師創造的情境來想象,能夠充分培養幼兒的想象能力。同時,音樂教學中,幼兒通過對音樂的欣賞,從而獲得了美的體驗,幼兒的審美能力得以提高。
二、音樂教育對幼兒創造力培養策略
1.在音樂教育中營造音樂氛圍
在幼兒音樂教育中,教師不僅要對幼兒的音樂技能和技巧進行訓練,同時還要培養幼兒的音樂創造性,教師應根據幼兒自身發展情況與認知能力來鼓勵幼兒[3],讓幼兒敢于表現自己。同時引導幼兒對現有的音樂進行創新和改編,幫助幼兒進行音樂創作,充分挖掘幼兒的音樂潛能,可以先從一段簡單的歌謠和舞步開始,進一步引導幼兒進行創作,打破原有的教育模式,在教學中培養幼兒的創作意識,進而使幼兒的創造力得以發展。
音樂欣賞是幼兒音樂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幼兒在對音樂進行欣賞的同時,能夠充分提高幼兒的審美素養。教師在幼兒音樂的選擇方面,應注重幼兒的實際情況,挑選貼近幼兒實際生活與興趣愛好的音樂,有利于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同時也增強了幼兒對音樂的興趣,使幼兒能夠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進行音樂學習和體驗。例如,《幸福拍手歌》、《刷牙歌》、《敲鑼打鼓迎新年》、《拉拉勾》等等,在這種生活化歌曲的學習時,幼兒表現得十分感興趣,對歌詞的記憶也較快,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也會不斷表演,對音樂學習產生積極性,對日后的音樂教育有極大幫助。
2.在音樂教育中培養音樂興趣
幼兒一般是指3~6歲階段,這一階段幼兒有其獨特的身心發展特點,由于此時幼兒認知能力和水平上處于發展階段,因此對無趣的、枯燥的事物接受能力較差。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借助幼兒好奇心強的特性,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課堂教學對幼兒的吸引力,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音樂游戲和活動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進而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例如,音樂與美術同屬于藝術的范疇之中,兩者雖然表現的形式不同,但是都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將二者聯系在一起,利用藝術的“通感”來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在教學的最開始,教師播放音樂《森林狂想曲》,并不做出任何要求,只是要讓幼兒靜靜的聆聽,待整首曲子播放完畢,對幼兒進行提問:“聽這首曲子時,大腦里在想什么?”或是“看到了什么樣的畫面?”然后給幼兒分發彩色畫筆和白紙,要求幼兒畫出音樂中看到的畫面,此時教師應將《森林狂想曲》循環播放,幫助學生進入到教學情境中。由于《森林狂想曲》是由有流水聲、動物鳴叫聲、風雨聲和樂器聲結合在一起的樂曲,因此幼兒能夠輕易通過樂曲“看到”森林中的畫面,幼兒通過想象與聯想來繪制圖畫,有效提高幼兒的創造能力。
3.在日常教育中加入音樂元素
在幼兒園的日常教學中,也應有意識的加入音樂元素,例如在幼兒午睡時,可以播放一些舒緩安靜的音樂來安撫幼兒心情;在幼兒進行游戲時,播放一些節奏感強的音樂來激發幼兒參與興趣;在幼兒進行學習和探究時播放輕松的輕音樂來營造教學環境等等,通過這種方式,能夠進一步促進幼兒對音樂的認識,在生活中學會運用音樂來營造氛圍,從而培養幼兒的音樂創造性思維,促進幼兒的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音樂教育在幼兒創造力培養方面具有極大的優勢,因此教師應對音樂教育現狀進行積極反思,對音樂教育方式方法進行創新和變革,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和身心發展情況,通過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來對幼兒創造力進行培養,進而促進幼兒的未來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倩瑜.幼兒音樂教育對幼兒創造力培養的研究[J].北方音樂,2017,37(1):162.
[2]張博.提高幼兒音樂教育的有效性方法研究[J].北方音樂,2016,36(21):130.
[3]韓雪蓮,高嘯天.音樂教育對幼兒身心發展的影響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2(24):262-2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