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猛
特色展示 課題引領 提升學生體能素質
本刊記者 王猛
2017年6月23日,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科研“體育與衛(wèi)生”專項重點課題《青少年體能素質“課課練”持續(xù)與拓展研究》總課題組在北京大學附屬小學舉行實驗學校課題校立項會議。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衛(wèi)生藝術教育研究所所長吳鍵,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體育與衛(wèi)生分會秘書長趙立教授,首都體育學院運動科學與健康學院院長李京誠教授,北京市海淀區(qū)體育局副局長白雪罡,海淀區(qū)教育委員會體育和健康科科長陳文遠、體育促進中心主任王小勇,海淀區(qū)上地學區(qū)管理中心副主任溫繼梅,以及實驗學校的112名教師參加了會議。會議由首都體育學院心理學與教育學教研室燕凌博士主持。
本次會議旨在確認課題實驗學校并授牌,宣布子課題工作開始;確認課題組專家并頒發(fā)聘書;由課題實驗學校北京大學附屬小學進行展示活動,樹立可學習、借鑒的典型;提出實驗學校課題開展要求,使子課題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在展示活動中,首先展示了張偉、王朝永2位教師指導的二年級的武術操。武術操取自于學校的武術校本教材,學生精神抖擻,不懼困難,大膽挑戰(zhàn),在劈叉、下腰、側摔等練習中,鍛煉了意志,增強了體質,樹立了信心。接著,展示了李少新、田金凱2位教師指導的五年級身體功能動作集錦:瑞士球是一種具有彈性的圓形訓練器材,練習順序由站立姿勢至俯臥姿勢再到仰臥姿勢,同時增加了四點支撐,促進學生非穩(wěn)定界面上的控制能力;小欄架是一種提高跳躍能力的訓練器材,練習順序由雙腳支撐變化為單腳支撐,由單方向變化轉變?yōu)槎喾较蜃兓岣邔W生在移動過程中控制身體姿態(tài)的能力;波速球是一種半圓凸起的非穩(wěn)定訓練器材,練習順序由穩(wěn)定到非穩(wěn)定,支撐點由多點到單點,還增加了跳上后轉體180°的練習內容,幫助學生在今后的運動中更高效地完成動作,從而減少運動損傷;彈力帶是一種具有彈性且易于攜帶的訓練器材,練習順序由上至下,由單人變換為雙人,主要鍛煉了青少年的上下肢力量。
據悉,2016年11月25日,中國教育學會公布了2016年度教育科研“體育與衛(wèi)生”專項課題評審結果,《青少年體能素質“課課練”持續(xù)與拓展研究——從“課課練”到“天天練”》被評定為重點項目(項目編號:16TY0113005ZA)。2017年1月16日,中國教育學會體育與衛(wèi)生分會舉行了重點項目的開題論證會,與會專家對課題報告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和建議。2017年3月23日,課題組舉行了專家組會議,再次聽取了專家們對課題論證報告書的意見和建議。2017年4月14日,課題組舉行了實驗學校申報工作會議,介紹了課題研究目標、內容、方法和進度,提出實驗學校申報審批要求。截止到2017年6月21日,課題組共收到實驗學校申報審批書126個。經課題組審查,批準115個課題為《青少年體能素質“課課練”持續(xù)與拓展研究》的子課題,申報學校為項目的實驗學校。
115個課題主要包括如下方面:“課課練”對學生體能素質的影響(24個),“課課練”對學生體質健康測評的作用(23個),“課課練”向“天天練”拓展(12個),大課間對學生體能素質的影響(8個),“課課練”課堂設計與應用(7個),“課課練”與技能教學(5個),“課課練”在小場地、室內活動中的應用(4個),課外活動對學生體能素質的影響(3個),“課課練”與家庭的“天天練”(3個),運動處方研究(3個)。
課題負責人李京誠教授對實驗學校課題開展提出了如下要求:
一是既要勇于創(chuàng)新,也要繼承好的傳統(tǒng)。要積極引進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的理念,學習、借鑒國內外體能素質練習的有益經驗,將它們轉化為適合我國學校體育實際和學生身心特點的體能練習內容、方法,還要總結、歸納我國“課課練”“天天練”理論和各個學校的實踐經驗,形成學校的特色。
二是既要聽取專家建議,也要加強分析研究。要積極參加課題組多種內容和形式的培訓活動,虛心聽取專家的指導建議,根據課題申報審批書中的目標、內容和進度開展工作,撰寫出高水平的研究報告。
三是既要注重體能素質練習方法和課堂教學的設計,也要注重數據的采集。要加強對不同年齡、性別學生身心特點和體能練習需求與目標的分析,從內容、次數、持續(xù)時間、頻率等方面設計體能練習的方法和課堂教學,提高體能素質練習的科學性和實效性;注重練習方法和練習效果的數據采集,探索體能素質練習的“劑量”效應,將教學經驗逐漸上升為有數據支持的理論成果。
四是既要教師有所收獲,也要使學生得到效益。要提高教師自身開展教學和科學研究的能力,撰寫、發(fā)表成果,在課題層次、成果數量上有所收獲,還要提高課堂教學、課間操組織、課外體能練習和家庭體育指導能力,真正使學生的體能素質練習從“課課練”走向“天天練”,從校內走向“校外”,使學生體能素質的提高成為學校、教師、家長和社會的共同責任,最終使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獲得最大效益。
會上,課題組為實驗學校代表頒發(fā)了牌匾,為專家組成員頒發(fā)了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