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佳佳 李國金 藏威 石紹偉 黃坤
河北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接軌高校體育教育現狀研究
韓佳佳1李國金2藏威2石紹偉1黃坤1
本文通過調查研究河北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接軌高校體育教育的現狀,運用調查法、數理統計法、文獻資料法等方法對河北省高校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接軌高校體育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找出存在問題,提出可行性建議。
黨的十九大多次強調中國文化傳承的價值,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屬于中國傳統文化一部分,高校作為非物質文化傳播的重要基地,擁有先天的優勢,師資雄厚,學生數量眾多,便于傳承和發揚,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接軌高校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繼承具有非常重要的實踐價值和意義。
河北省共有高校41所,隨機抽取8所作為調查對象,包括河北師大、河北科大、河北體院、五個地方學院作為樣本學校。每所高校的:5:名教師和:120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回收有效教師問卷是40份,有效學生問卷100份。
現狀分析
政策法規落實情況。調查顯示,文化傳承政策法規執行較好的占50%,執行一般的占38%,不好的占12%,河北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接軌高校體育教育對相關法規的重視程度比較高,如果國家多一些政策支持肯定會大大推動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接軌高校,促進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高校這一良好平臺持續發揚光大。:
學生的興趣情況。: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動力,學習興趣濃厚,學習效果較好,學習興趣淡薄,學習效果不理想。通過調查顯示68%的學生對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感興趣,7%的學生不感興趣,其他的學生態度一般,說明學生對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興趣較高,有利于在高校的傳承和發展。
但是相關課程的學習興趣并不理想,72%的學生感覺對相關課程的缺乏興趣,通過調查了解到相關授課教師水平有限,動作簡單單一,組織形式枯燥,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
項目開展情況。:項目主要包括:楊氏太極拳、八極拳、滄州武術、井陘拉花、邢臺梅花拳等:25:個項目,河北師大開設四項:楊式太極拳、八極拳、通臂拳、深州形意拳,河北體育學院開設七項:楊式太極拳、八極拳、通臂拳、八卦掌、劈掛拳、舞龍、舞獅;:河北科技大學開設十項:楊式太極拳、八極拳、滄州武術、井陘拉花、二貴摔跤、武式太極拳、八卦掌、通臂拳、吳橋雜技(倒立)、劈掛拳;:其他學院級別的學校均開設一到兩項主要開設楊氏太極拳,衡水學院開設五項蹴球、秋千、板鞋競速、高腳馬、珍珠球。
僅有河北科技大學把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公共體育必修課,河北體院民傳系把部分課程作為專業必修課,這些課程其他學校是開設在專業選修課程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獻出力量。衡水學院社會體育專業在蹴球項目的推廣和發展作出貢獻,獲得國家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比賽金牌,建立培訓基地,促進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發展。
活動組織情況
河北高校都有關于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競賽與表演,但每所高校舉辦次數有差異。調查結果顯示,8所學校均有表演機會,比如迎新生會、專業展示會以及各種節日表演,目前比較專業的比賽就是省級和國家級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河北師大、河北體院、衡水學院取得優異成績。
社團情況
通過走訪了解到高校里體育社團活動為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接軌高校體育做出一定貢獻,每所學校都有相關的體育社團,組織效果較好,河北體院有太極社和武術社團,河北科技大學有:4:個社團分別是太極社、武術協會、井陘拉花表演團、雜技人生;邯鄲學院武術社團開展較好,為河北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接軌高校體育教育做出一定貢獻,但是缺乏專業老師的指導,絕大部分是學生管理,學生專業水平不高,限制其發展。
經費短缺,活動開展不足
體育比賽訓練費、服裝服、器材費基本由比賽前相關部門下撥的極少的訓練經費里,也有一部分學校承擔,但這部分資金可謂微乎其微,活動很難開展,部分成績較差的學校放棄比賽,嚴重影響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
專業人才不足,只抓皮毛不通精髓,阻礙其發展
相關專業教師水平不高,不通精髓,影響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接軌高校。大部分高校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缺乏專業人才,部分高校有一定數量的專門人才,但數量不足,不能滿足學校需求,而且大部分專業水平不太高,急需繼續學習提高。
傳承形式枯燥,學生缺乏興趣
興趣是學生自覺參與體育活動的內驅動力,學生對非物質文化興趣濃厚,但對學校開設的具體體育非物質文化課程比較失望,教師傳承項目類型單一,傳承方式、方法枯燥,不能滿足學生需要,影響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接軌高校。
對策分析
擴充經費來源
經費來源有當地民宗局和學校兩個僅有的途徑,想辦法擴大經費來源是重中之重,它關系著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接軌高校的質量和效果,渠道很多,如引入社會力量(政府、企業、俱樂部等)來擴充經費來源,還有就是通過文化平臺造自我品牌來發展相關組織。
增設傳承項目,豐富課程組織,激發學生興趣
急需優化師資力量,相關部門應組織多次培訓,提高師資水平,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給予這些新加入高校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發展空間,如場地的分配和器材的配備,促進河北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接軌高校體育教育,促進非物質文化的發展。
充分利用網絡平臺
21世紀經濟飛速發展,網絡時代為我們提供了便利的交流和學習平臺,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提供的便利條件,使教學更具欣賞性、健身型、娛樂性,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得到保證和實現。
增設比賽加強校級交流
大力發展河北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省內高校有獨特的優勢,我們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增設校際比賽、傳統體育文化項目交流活動、和高校內部各種比賽、社團比賽,大力發展傳統體育文化,促進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繼承。
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編號:SQ172035)
1.邯鄲學院體育系;2.衡水學院體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