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寶森
我國高等職業院校生源質量下降原因與對策
金寶森
隨著高校數量和招生計劃逐年增加,高職院校錄取分數逐年降低,適齡高考人數逐年減少等因素的影響,導致高職院校招生生源質量出現下降,給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帶來了新的挑戰。文章從分析高職生源質量下降原因入手,從完善招生制度、優化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模式和提升就業質量等幾個方面,提出改善高職院校生源質量建議。
據教育部2016年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到3699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2.7%。全國共有普通高等學校和成人高等學校2880所,比上年增加28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2596所(含獨立學院266所),比上年增加36所;成人高等學校284所,比上年減少8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237所,比上年增加18所;高職(專科)院校1359所,比上年增加18所。全國共有研究生培養機構793個,其中,普通高校576個,科研機構217個。另據相關研究數據顯示,我國高等教育適齡人口規模雖然中間略有起伏,但總體呈下降態勢,由:2016:年的 9281.36:萬人下降到:2032:年 7416.61 萬人,這與我國長期推行計劃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長,人口基數增長速度放緩密切相關。在生源持續萎縮的大背景下,高職院校為了能夠完成當年招生計劃,突破生存危機,導致高等職業院校生源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出現學生個體文化素質差異較大,學生來源途徑多樣化,年齡差距較大,給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帶來不小的挑戰。(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1707/t20170710_309042.html;胡德鑫、王漫,2016-2032:年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趨勢預測,教育學術月刊,2016(6):3-7)
我國現行招錄制度對生源質量的影響。我國高校招錄制度改革已經成為大眾關注焦點。從當前高考招錄制度來看,高等職業院校主要通過以下幾個途徑招錄考生:一是全國統一秋季高考。在每年本科一、二批次錄取結束后,根據各省高招辦劃定的專科分數線錄取考生。二是春季高考(單獨招生考試或自主招生考試),由各省統一組織或各高職院校自行組織考試錄取。三是對口升學,針對一些中職學生,通過對口考試進行錄取。四是注冊入學,在有些省份對一些參加秋季高考未被錄取的考生,可以通過注冊入學的方式進行錄取。無論何種形式的錄取,均不能提升錄取考生質量,加之國家教育部對高職院校辦學層次提升的限制,導致高職院校對優質生源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高職新生錄取成績逐年下降。隨著招生規模擴招,高職院校高招錄取分數呈現逐年下降趨勢。一是各省錄取省控線出現整體下降。以某省為例:2013年高職專科省控制線文科200分,理科180分;2014年高職專科文史省控線160分;2015年高職專科文史省控線160分;2016年高職專科文史省控線150分;2017年高職專科文史省控線130分。連續5年出現下降,降分達70分。二是各省錄取學生分數差距較大。生源相對較多、高校教育資源相對較少省份的考生分數比生源人數較少、高校教育資源較多省份考生錄取分數差距較大。例如:山東省錄取考生分數比山西省考生分數相對較高。三是單獨招生(自主招生)成為高等職業院校招錄主方式后,高等職業院校采用自主命題、自主組考、自主選拔和自主錄取等方式,進一步低入了入學門檻。
開設專業大而全沒有特色。當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中開設專業沒有充分考慮自身學校特點、專業行業屬性、學校師資背景、學生群體特點、當前就業環境等因素。一味追逐社會熱門專業,專業開設隨意性較大。只要能完成招生任務,維持本校生源規模就盲目地開設專業,追求大而全,培養所謂的“復合型”、“高大上”的高端人才。例如:文科類的高職院校開設護理、土木工程、電氣自動化等理工類專業,這樣一來,導致開設的專業沒有特色,原有優勢專業被熱門專業招生人數沖淡,最終導致沒有一個專業能展示出本校的優勢學科和專業,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吸引優質生源報考熱度。
進一步改革高考招生錄取制度,為高等職業院校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一定的制度保障。當前高招錄取工作中,本專科分批次錄取的方式,不利于高職院進行招生宣傳,不利于向公眾傳達一種公平的招生理念,勢必讓公眾形成職業教育低人一等的認識。因此,進一步改革高考招生錄取制度,實現所有招生高校不分批次,不分類別,在同一平臺錄取,這將推動高等職業院校招收更多優質生源,為國家培養更多技能型、復合型人才成為可能。
開展本專院校聯合招生,滿足不同考生發展需求。在招生計劃的編制和下達方面,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一同編制招生計劃,兩校聯合開展招生錄取工作,分階段、分層次進行專業教學和培養,打通人才貫通制培養的渠道,滿足不同考生發展需求。
培育優勢專業,打造優質品牌,提升就業質量。高質量的品牌和特色專業是高等職業院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亦是生命之源。高質量的品牌和特色專業也是高職院校在眾多高等職業院校中,能夠讓考生容易區分和認可的重要手段。因此,高等職業學院為了能夠吸引更多優質的生源,必須結合自身特點,打造優勢專業,鑄就自己的學校品牌或專業品牌。通過品牌建設,在師資隊伍、專業影響力、學科影響等方面打造屬于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培養更多優質畢業生,滿足市場對高質量人才需求。
加強校企合作,積極推廣現代學徒制,提升就業質量。高職院校要與企業進行深入合作,根據企業人才需求標準,合理修正和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培養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高校人才培養要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發展方向,積極開展專業群對接產業群,通過建立雙導師等方式引導專業群建設。企業或用人單位要積極參與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計劃修訂和專業教學,將本企業的企業文化、用人標準、和管理理念等文化植入到日常學徒制的教學中。這種師傅帶徒弟的全程參與方式,最終能夠實現三者共贏目標,即用人單位找到符合自己用人標準的員工,高等院校圓滿完成人才培養過程,畢業生能夠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
本課題受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2016-2017年度院級科研項目經費支持,(編號:SGYYB2016-45)
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