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蓉 肖敏
經開區(楊舍鎮)文化惠民工程新探索
趙海蓉 肖敏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更是一座城市發展的無形生產力。從黨的十七大到十九大,都提出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戰略部署。近年來,經開區(楊舍鎮)在高擎發展大旗的同時,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認真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并探索出了一條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群眾參與為主體,以群眾滿意為標準的文化惠民之路。
發展文化事業,必須提供優質的場地和設施,否則只能“紙上談兵”。對此,區鎮在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狠抓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文化設施覆蓋率、設施人均擁有量和設施設備的檔次,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2016年至2017年,區鎮文體實事工程經費達2000萬元,不斷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
文體陣地不斷完善。著力推進辦事處級文體中心建設,先后完成晨陽、東萊二個辦事處文體中心建設,擁有國家級體育健身示范工程1個,江蘇省優秀群眾體育健身站點15個,蘇州市全民健身優質工程6個,蘇州市先進書場2個,“24小時自助圖書室”5個(其中梁豐社區自助圖書室為全省首家),市三星級以上農家書屋10個,人均文體陣地面積達4.6m2,“15分鐘文化圈”及“5分鐘健身圈”已形成。
文體設施提檔升級。注重提升基層群眾文體設施水平,每年的8月份起,文體中心就著力開展對村、社區文體設施的調研工作,按照滿足群眾需求,科學合理設置的原則,將文體設施列入區鎮年度實事工程計劃。2017年,為基層配備投影儀20套,單反照相機15臺,移動音響62套,宣傳櫥窗79個,宣傳廣告牌130個,籃球架16付,健身路徑25套,羽毛球架副,乒乓球桌20張,鋪設健身路徑塑膠地面5000平方米。2018年,即將配備宣傳櫥窗28個,宣傳廣告牌111個,籃球架7副,健身路徑20套,乒乓球桌26張,健身路徑塑膠地面鋪設7830平方米。
文體陣地設施管理規范。根據“誰使用誰負責”的“屬地管理”原則,先后出臺了《經開區(楊舍鎮)公共體育室外健身設施分級管理辦法(試行)》、《經開區(楊舍鎮)公共體育室外健身設施管理、維修經費分級責任方案》,設立了維修基金,明確了鎮、辦事處(街道)、村(社區)對健身設施的管理職責,確保健身器材及時維修,保障群眾健身安全。村(社區)文體活動室管理到位,做到全天候開放,節假日不關門。同時貫徹落實《關于學校教育資源向社區開放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全鎮中小學校、幼兒園文體設施向社會開放率達到了100%,全面滿足了群眾的文體需求。2013年,區鎮被評為“蘇州市率先基本實現體育現代化試點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群眾文化就是廣大群眾身邊的文化,多年來,區鎮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普惠為民的服務宗旨,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提高群眾身體素質為根本,廣泛開展群眾喜愛、群眾歡迎、群眾參與的文體活動,使群眾文化、企業文化、社區文化、校園文化和農村文化交相輝映,相互滲透,為區鎮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全民分享假日活動。扎實開展“紅紅火火過大年”、激情“五一”、“快樂中秋”、“情滿重陽”等大型假日文體活動。各活動直接參與群眾均在千人以上,涉及群眾文藝團隊50余支,特別是每年的“紅紅火火過大年”系列活動,從年初一至年初六的整個節日期間,園林廣場、世紀廣場、萬紅廣場、文匯廣場等各社區廣場的文體活動遍地開花,特色傳統文化展示、綜藝文藝表演、全民健身大展示、戲曲表演等,讓群眾飽享假日文化盛宴。
全民參與健身活動。全面貫徹落實《全民健身條例》,連續高質量地舉辦了三屆全民健身運動會暨全民健身節系列活動。在每年的6月至8月期間,從區鎮、辦事處(街道)到各村(社區),全面掀起全民健身熱潮,各類健身項目展示、社區居民運動會、健身知識講座(培訓)等活動項目近100余項,直接參與群眾達20萬人次。區鎮連續8年獲“蘇州市全民健身節活動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12年獲“江蘇省全民健身節先進單位”、“江蘇省老年人體協工作‘示范鄉鎮’”榮譽稱號。
全民PK“幸福網格樂翻天”。:“幸福網格樂翻天”才藝PK賽,是2012年以來區鎮打造的一項持續性的網格化群眾性文化活動品牌。首屆PK賽以社區網格為參賽單位,分別舉辦了20場周賽、6場月賽、1場決賽,直接參與群眾達5000多人,現場觀眾和電視觀眾覆蓋全市,聲勢大,影響大。第二屆PK賽再次升級,并得到了市委組織部、宣傳部及市文廣新局的大力支持。活動從4月份啟動至10月底結束,15個黨委村、16家企業及市22個區域聯合黨委按三個組別分別進行了26場初賽和3場決賽,每次決賽進行全程錄播,電視臺播出84次,群眾的參與熱情空前高漲,老中青三代同舞演出,直接參與群眾達6000余人,成為全鎮百姓身邊一大熱事,全市文化界的一大焦點。在全國網格化公共文化服務現場會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與文化界人士共同觀摩了PK賽,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2013年,區鎮被評為“蘇州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以推進“一特多品”、“一地一品”地方特色文體品牌為重任,全力扶持培育各類特色文體團隊,使區鎮的鑼鼓、戲曲、籃球、體育舞蹈等特色項目得到進一步的推廣與發揚,進一步提升區鎮文化軟實力。
加強文化網格化管理。積極推進“網格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打造精英團隊,服務網格文化”為目標,充分整合區鎮文化體育人才資源,培育文體志愿組織,不斷壯大文體團隊與社會團體。目前,區鎮已擁有文化網格333個(其中獲市優秀示范網格稱號31個),文化網格員516名,各類文化藝術團隊104個,體育社團413個。
加強特色團隊培育。著重抓好了暨陽群眾文化藝術團、“百家樂”越劇團、“大眾紅韻”戲社、梁豐小學戲曲基地、東興苑錫劇社、夢韻藝術團、心恬藝術團、青楓藝術團等團隊建設,并初步開展了乘航老宅戲曲、泗港塘市籃球、城西鑼鼓、城南秧歌、東萊晨陽拔河等“一地一品”文化品牌。2017年,區鎮共獲評市三星以上文化團隊38支,其中五星團隊8支,四星10支,三星20支,塘市籃球分會被評為市優秀社團組織。
加強優秀骨干培育。以舉辦“網格化文化服務培訓”、“廣場舞蹈大講堂”、“全民健身條例”等培訓為載體,不斷提高區鎮文體志愿者的業務技能和服務水平。目前,區鎮已擁有516名文化網格員與1254名社會體育指導員,其中市優秀文化網格員38名,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6名,一級社會指導員77名。涌現了郭寶英、王蘭、項長玉、朱愛華、袁雪芬、唐美仙、周聘婷等一大批文化、體育明星,他們在各個網格、場地發揮積極作用,傳授業務技能,引導群眾參與各類文體活動。
加強優秀精品節目創作。圍繞做大做強“文化強鎮”的目標,區鎮鼓勵和引導基層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層、深入生活、深入群眾,推出了體現“三貼近”要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于一體的優秀作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近二年,年創作各類舞臺類、展示類節目均在100個以上,其中創編的舞蹈《推呀拉呀》、《一封家書》、《江南秧歌》、《推呀拉呀》《花棒秧歌》等節目在省級及蘇州市級的各類展示與比賽中頻頻獲獎,為區鎮群眾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觀,區鎮按照:“項目化推進、專業化服務”的總體思路,弘揚“學習雷鋒、奉獻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務理念,大力開展了“情暖萬家——文化志愿服務進網格”、“文體志愿服務基層行”等系列文化志愿服務,傳遞區鎮文明和諧正能量。
“五民五心百場文藝巡演”深入民心。2013年以來,區鎮依托暨陽群眾文化藝術團,開展了以“五民五心”為主題的百場文藝巡演。暨陽群眾文化藝術團的志愿者們走進農村、走進社區、走進敬老院、走進建筑工地……為不同人群送去文化食糧,豐富其業余文化生活,讓他們分享區鎮先進文化的建設成果。至2017年,已累計演出達200余場。
“文體志愿服務基層行”深入基層。2016年2月,區鎮文體志愿者服務指導中心的正式成立拉開了“文體志愿服務基層行”活動的序幕。文體志愿者服務指導中心開設了主持、演講、活動策劃、舞蹈、書法、攝影、戲曲、太極拳、健美操、拉丁舞、秧歌、柔力球、門球、武術等一批志愿服務培訓項目。同時,根據基層群眾對各類項目的需求情況,選派優秀志愿者下基層服務,面對面指導基層群眾,極大地滿足了基層群眾的多元化需求。
廣場舞蹈天天練,百姓書場天天說,社區電影天天映,廣場文化周周演,志愿服務時時有……已成為當前區鎮群眾文化繁榮發展的真實寫照。而群眾參與文化的熱情,群眾享受文化的樂趣,更是區鎮不斷推進文化惠民舉措的動力源泉。今后,區鎮將不斷創新,始終以“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為目標,讓文化的種子不斷生根發芽。
張家港市楊舍鎮文化體育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