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武
深化平臺打造 實現更大作為
——關于恩施市科協發展實踐的思考
李華武
當前是我國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全面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科協作為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推動科技創新的橋梁紐帶,必須積極適應新時代發展環境,不斷優化職能定位,提高公共服務能力,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系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湖北省恩施市是全國科普示范市,在科協系統化改革實踐中已取得一定成績,如何進一步鞏固發展成果,深化平臺打造,實現更大作為,成為今后的一大難點。本文擬作探討。
(1)科協組織建設。一是領導機構完善。目前恩施市科協設有專職主席、副主席各1人,兼職副主席4人,掛職年輕干部1人,初步形成專兼掛相結合、能深入聯系基層的領導班子隊伍。近年來增設了學會部,形成“一辦兩部”(辦公室、普及部、學會部)的內設機構結構,職能進一步優化。二是鄉級科協建設有突破。今年10月27日,太陽河鄉成立科學技術學會,為全市乃至全州首個鄉級科協。根據工作推進,最快將于今年底實現鄉級科協在全市17個鄉鎮的全覆蓋。三是基層服務組織形成規模。已建立由專家組成的科技服務團、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等組織,全市絕大部分鄉鎮都成立了科學技術普及協會和農村專業技術協會,8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了以科普員、科技示范戶、科技帶頭人等科技致富能手為主體的新型農民科普隊伍,各村、社區也都建立了基層科普組織,并配有科普志愿者隊伍。四是形成齊抓共管態勢。聚焦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工作,建立了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將科普工作納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綜合目標考核范圍,常抓不懈。各級各部門單位結合自身業務開展科普活動,科普覆蓋面已達全市常駐人口的70%以上。
(2)科普陣地建設。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初具規模。依托州市同城的優勢,恩施州科技館、湖北民院醫學院標本室、州農科院、州中藥材研究所、州氣象局、污水處理廠等綜合性科普活動場所成為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恩施市科技館納入十三五建設計劃。全市80%以上的鄉鎮建有科普活動室、科普畫廊或科普惠農服務站,配有科普宣傳設備,110個行政村建立了科普宣傳欄。二是示范品牌建設取得佳績。為進一步加強規范引領,積極開展了示范市、示范基地、示范社區、示范村和示范戶、示范家庭創建活動。恩施市先后獲評2011-2015年度全國科普示范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2016-2020年度全國科普示范市等榮譽稱號,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增添了濃重一筆。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級科普示范文明社區2個,省級1個,州級2個;市級科普示范基地61個,示范村87個,示范戶463戶,科普示范家庭349戶。同時,恩施大峽谷被評為省級科普旅游示范景區,圣峰藥業獲評省級科普示范企業,在思樂集團建立了全州首個院士專家工作站。三是專項經費保障穩步加強。近幾年來,全市科普專項經費平均每年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長速度,目前已達人均0.8元的水平。
(3)科普活動開展。結合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科技下鄉等大型科普活動開展,重點加強青少年、農民、城鎮勞動者、領導干部和公務員隊伍、社區居民五大群體科學素質提升工作。一是實施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定期組織開展青少年科技傳播,每年開展一次科技創新大賽,已連續舉辦15屆;每兩年開展一次科技創新“市長獎”評選,已連續舉辦6屆,極大地提高了青少年科學興趣、創新意識、學習實踐能力。二是實施農民科學素質行動。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農村綜合服務中心、服務站、農技協等平臺,加強對農民的科技培訓,并邀請行業專家開展“田間課堂”零距離指導科學務農,帶領農村農民精準脫貧。近幾年來,共爭取中國科協科普惠農興村、省科協科普助力新農村等項目13個。三是實施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通過科普專題報告會、科普知識講座等形式加強科學思維宣傳引導,號召創學習型機關,當專家型領導,做思考型干部,提升其科學意識和決策水平。三是實施城鎮勞動人口科學素質行動。通過開展不同形式、不同規模的勞動技能培訓,提高再就業能力。四是實施社區居民科學素質行動,以環保、健康安全知識講座、元宵燈謎、中秋廣場科普活動等為載體,開展安全常識、健康生活等科普宣傳。此外,還大力進行了硒知識普及,突出科學普硒和硒都養生“兩條主線”,擴大了世界硒都·仙居恩施的影響力。
(1)組織結構不協調。存在兼職副主席參會率不高,把兼職等同于虛職和業余的現象,現有科協在職干部8人,全州八縣市中最少,且存在年齡偏大問題。組織架構的不穩定,人員的不足,較大影響科協職能發揮。鄉級層面上,鄉科協正在全面鋪開、陸續建制,有效發揮作用還需要一段時間。基層科協組織向科研院所、生產企業、合作社、農村的延伸還不夠,對科技工作者一些基本需求,如評職稱、搞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等提供優質服務不足,科協真正成為科技工作者之“家”差距較大。
(2)學會建設不充分。恩施市科學類專業學會較少,覆蓋面較低,吸納一線科技工作者欠充分,人才智庫打造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即便是已建成的學會,在組織管理方面與規范要求有很大差距,平臺的服務能力、支撐能力、治理能力有限,凝聚力、吸引力、活力不強。在科協與學會之間的聯系虛多實少,科協與學會名譽上是上下級,而實際上學會行政登記主管為民政局,業務主管在各相關單位和部門,人、財、物和科協全無關系。市科協雖然已成立學會部,專職從事學會管理工作,但要實現充分滲透,引導好學會適應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仍是一大挑戰。
(3)品牌效應不明顯。近年來,恩施市科協圍繞現代煙草、富硒茶葉、畜牧、清潔能源、生態文化旅游、信息、大健康等“七大產業鏈”開展了系列科學素質行動,打造了自身系列品牌,但叫得響的精品名牌不亮不多,作為全國科普示范市的示范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
(4)基礎保障不扎實。一是科普基礎設施不夠。全市科普教育基地不多,各鄉(鎮、辦)村(社區)科普活動室、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沒有實現全覆蓋,科普宣傳設施不足,科普人員不夠。二是科普經費不足。科普經費主要靠財政撥款,雖然整體在增長,但缺乏穩定補貼機制。當前科技領域知識更新換代在加快,傳統單一的發資料、立展板已遠不能滿足現實需求,亟需形成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支持科技創新和科學知識普及。三是典型經驗推廣不夠。科普宣傳較依賴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等活動,方式單一。已形成較好群眾基礎的“田間課堂”模式,推廣力度尚需進一步加大。
(1)強化組織配置,打造科技人才集聚平臺。一是穩定科協組織架構。實施好現行“專兼掛”領導班子隊伍建設舉措,形成定例,落實兼職副主席輪流定期駐會制度。進一步擴大市、鄉科協代表大會代表中一線人員的比例,適當增加科協人員編制,招聘年輕的專業人才進入科協,形成老中青隊伍結構。二是加強基層科協組織建設。指導好鄉級科協籌建工作,嚴把質量和規范關,不冒進、不走形式主義,過關一個成立一個。要積極推動基層科協組織向科研院所、生產企業、合作社、農村的延伸,注重科技成果的研究、引入和推廣,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精準的科技指導和服務。三是建立和完善科協干部直接聯系科技工作者制度。要主動關心基層科技工作者的生活狀態,與他們交朋友,傾聽意見建議和呼聲,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提高科協組織凝聚力和向心力,成為科技工作者之家,形成科技人才集聚優勢。
(2)強化學會治理,打造科技創新引領平臺。學會是科協的組織基礎,學會工作是科協的主體工作,要當成重中之重來抓。一要積極培育和發展各類科學技術學會。恩施市硒礦、中藥材、林木、煙葉、旅游等資源豐富,要按照這些產業類型特點,籠絡起行業專家和技術能手,大力發展專業技術協會,嘗試建立學會聯合會,推動科技學會組織的蓬勃發展。二要推進學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引導學會廣泛發展科技工作者為會員,嚴格按照要求規范學會治理結構,設立規模適中的理事會及常務理事會、權責明晰的監事會、實體化的秘書處和務實高效、位階有序的會議制度,提高治理能力和服務能力。三要加強進一步加強學會監管。積極引導各類學會從事科技創新研究,科學技術交流,科學知識普及和科學文化宣傳,在各類研究課題項目、專利、行業引導資金等方面,多進行幫助指導,努力將學會打造成全市新型人才智庫,引領全市科技創新。
(三)強化保障支撐,打造科技普及推廣平臺。一是加強政治建設,做好思想保障。在新時代,科協要有新氣象新作為,要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和踐行“四個意識”,切實履行“四服務”職責,將廣大科技工作者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不斷推動科協改革創新發展。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做好陣地保障。要加強各鎮村科普活動室、農村專業技術協會配套,盡快實現全覆蓋。要進一步鞏固科普示范品牌創建成果,重點加強旅游科普示范基地、產業科普示范基地的建設,制定科普旅游線路,提高人們參與科普的興趣。三是加強經驗推廣,做好活動保障。在科學素質提升行動中,注重科普活動經驗總結和積累,形成典型案例進行宣傳推廣,打造恩施科普樣本。四是落實科普經費,做好財力保障。將科普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每年穩步提高額度。嘗試設立市級科技創新引導資金,由科協與財政、科技、人社等單位共同扎口管理,激發全社會科技創新熱情。
(本文作者系湖北省恩施市科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