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燚
英雄聯盟總決賽開賽之前,代表LPL初中S7世界賽的三支隊伍聯手Yoho!girl拍攝了一組“驚為天人”的時尚照片。為了契合當下最熱門的嘻哈風格,隊員們一改之前穿著隊服帶耳機緊盯屏幕的造型,換上了帽衫襯衣。照片一經發出,微博上的粉絲們炸開了鍋。
“差點意思。”一位微博上坐擁幾百萬粉絲的時尚博主看完這組照片之后,悠悠的說了一句。“但總歸是個好的開始。”
接軌時尚
作為跟時尚最前沿的娛樂圈,巴黎時裝周還是米蘭時裝周,總能看到不少好萊塢知名女星的身影,這些娛樂明星們常常作為特邀嘉賓出現在名單的首要位置。但是在近幾年,像貝克漢姆、克里斯蒂亞諾·羅納爾多之類的體育明星也成為了受邀的座上客,完美的身型搭配剪裁得體的西裝,也成為了時裝周上亮眼的風景線。
在先前可見的體育賽事中,當一位選手因為得到了不容小覷的成績之后,體育選手也就變成了體育明星,隨之而來也就具有了一定的商業價值。
前一陣爆紅的“小鮮肉”寧澤濤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由于姣好的容貌和完美的身材比例,在那段時間占據了新浪微博熱搜榜前十名的位置,更是讓他經常出現在各個時尚大典上。跳水選手田亮,也是在退役之后在一檔親子的綜藝節目中又火了一把,攜手妻子葉一茜,共同登上了時尚雜志封面。
2016年年初,SE社游戲《最終幻想》中的經典角色雷霆成功突破二次元壁障,進入時尚界為LV代言。同年二月,歐洲Fnaitc俱樂部知名英雄聯盟職業選手Febiven為知名時尚雜志《VOGUE》拍攝了一組寫真照片,這是電競選手第一次登上國際時尚雜志。
今年夏天,退役的知名電競選手,前WE中單若風為Adidas NEO拍攝了最新的廣告。作為Adidas旗下的運動休閑系列,其一直秉承“生來好動”、“青春無限”的宗旨,這次一改之前,選用了在95后中知名度較高的電競選手若風,這次的跨界合作也得到了粉絲的一致好評。
電競產業作為傳統體育賽事中的一個群體,在最近幾年也迅速成熟,隨著其對經濟、社會不斷加強的影響,電子競技正式成為體育競技的一種,展現出了“拼搏奮進,永不放棄”的精神,如今在全民游戲的環境下,更是成為了一種大眾文化。大到賽事落地,小到粉絲經濟,都已逐漸擁有了一套完整的體系安排。
在向傳統體育賽事靠攏的時候,電競選手的明星屬性和商業價值也日益明顯。在電競圈縱橫多年的一些有資歷的電競選手,也因為先前積累的名聲和成績,承載著一代玩家的記憶,變成了電競明星。
時尚x電競,不是不可能
其實對于電競而言,想要跟時尚接軌,并不是一件難事。
由于電競日常高強度的訓練需要較好的身體素質,比賽時需要敏銳的操作歲,這些硬性要求對選手的年齡要求相當嚴格。因此,電競選手相比較時尚圈現有的明星而言年齡更為年輕,可發展空間也還很大。當電競逐漸變成一項較為主流的體育賽事之后,俱樂部和廠商也逐漸開始挖掘選手背后的商業價值。無論是China Joy還是廠商的新品發布會,相比起從前商業活動的數量有了明顯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俱樂部會協同選手到場出席。
職業選手一流的技術,讓很多喜歡電競的女生們對選手的長相并沒有過多的在意,而是更注重游戲水平。一旦這些每天甚至連頭發都不洗就做直播的選手,突然正正經經的化了完整的妝,穿上了跟之前風格不一樣的衣服,粉絲們難怪都會眼前一亮。而商業活動逐漸增加之后,選手們也會比之前更加在乎自己的外型,平均年齡二十歲左右的男生,多多少少都有著這個年齡段帶來的小小的“偶像包袱”。
俱樂部也發現了包裝選手后帶來的商機,所以之前只賣鍵盤鼠標的官方淘寶店里,逐漸開始有了“選手同款”的隊服、休閑衫。模特當然也是選手本人,二粉絲自然買帳。略加設計后的衣服搭配俱樂部的隊標,讓粉絲有了濃濃的歸屬感。就像WE俱樂部最近新推出的應援服和帽子,搭配的長帶子有著濃濃的“Off- White”的街頭風格。而EDG俱樂部直接選擇和潮牌Enimal合作,全隊從翻譯到選手,在直播和比賽的各種公共場合都有露出。
除了俱樂部向時尚品牌靠攏之外,一些大型的購物中心也在試圖向電競靠攏。LPL常規賽舉行的場館,就是坐落在在黃浦江畔的正大廣場。集合購物、飲食等多方位的購物中心,在特殊的日子里會有專門的活動來配合比賽的宣傳。而前一陣知名藝術購物中心K11更是和英雄互娛達成完美的戰略合作。就像英雄互娛董事長應書嶺說過的:“能和K11一起共同能夠推動并幫助國內電競產業的發展,這是件非常好的事情。”將藝術、商業和電競完美融合,引領國際化的高端生活方式體驗,并且不斷嘗試全新的商業及合作模式,才會讓整個電競的生態圈變的更加完善,讓電競跨界變的更加自然又不顯尷尬。
年輕人的電競,年輕人的時尚
其實就電競本身而言,它自己就該是一種時尚,電競本身自己攜帶的社交屬性和競技屬性,完美契合當下年輕人最前衛的生活方式。而潮牌作為年輕人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從最早的Adidas和Puma變成了現在的Supreme和Balenciaga。
電競跟時尚的受眾群體有很大一部分在年齡和性別上是相當契合的,隨著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關注到電競之后,越來越多的女粉絲開始活躍在比賽現場。由于越來越多的女性加入,讓原本男性審美占主導的電競行業變的更為柔軟細膩,這讓行業的發展逐漸變的多元化。今年英雄聯盟總決賽的贊助商,我們也看到了像奔馳、歐萊雅男士這類面向白領階層男性的時尚消費品牌作為贊助商入駐。
另一方面,選手們其實也無形中在給各個品牌做著推廣。由于電競行業的薪酬相對來說并不算太低,而且選手日常在俱樂部的花銷也并不大,所以我們在機場的經常能看到他們身上價格不菲的衛衣和背包。當這些國際大牌的同款衣服、鞋子或者背包在微博上被標明之后,粉絲心里難免蠢蠢欲動,有了想得到同款的想法,這又潛移默化的給這些品牌帶來了一些潛在的消費者和有利的商機,這就是電競選手明星化之后帶來的可觀的經濟。
無論能不能做時尚先生,電競跟時尚之間確確實實已經摩擦出了一些火花,也不得不承認電競行業確確實實的在往多元化的方向穩步發展著。大家都想做下一個貝克漢姆,人人都想做最潮的時尚先生,電競、娛樂、時尚本就該是一個共同體,只是現在出現的斷層讓這其中的過渡變的有些生硬和尷尬,畢竟晚宴舞會都是西裝革履的浮光掠影,穿著隊服的電競選手確實會顯得有那么一些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