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樹勛+宋立新
去年以來,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面對籽粒玉米價格下行趨勢壓力和玉米種植面積應調減的實際,積極落實省、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相關部署工作,多次召開由各鄉鎮街主要領導和主管領導參加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會議,研究部署落實以調減玉米為重點的種植業結構調整項目及農業示范村建設工作,將打造農業示范村作為全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建設具有引領示范作用的農業示范村,全面推進雙陽區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及產業布局,實現“建設一個村、帶動一個鎮,形成一片產業、創建一個特色”的發展目標。
一、落實特色經濟作物面積
從統計情況看,2016年全區落實調減玉米面積3968公頃,占全區旱田面積的5.3%;落實特色經濟作物面積2484公頃,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特色種植調減計劃內容有:太平鎮的藜麥計劃400公頃,已完成種植,并與企業簽訂回收協議;雙營子的葵花種植每個村5公頃,重點村10公頃;平湖街道黑魚葡萄5公頃;鹿鄉王西制種130公頃;奢嶺雙榆馬鈴薯30公頃,新興同仁堂中草藥材30公頃;山河街道東升、佟家食用菌1.5公頃,20萬棒;齊家鎮郭家村的60公頃水果種植(紅秋果、九臺晚李、大榛子等)。
二、打造產業優勢
充分利用雙陽區自然優勢、產業優勢、基礎優勢、特色優勢,精心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業示范村。每個鄉鎮街每年打造農業示范村1—2個。示范區內發展棚膜經濟群、休閑觀光采摘園、私家菜園,以綠色水稻、經濟作物(普通籽粒玉米和普通水稻以外的農作物)、林果、食用菌栽培為主。每個示范區新建棚膜經濟群70畝以上,擴建棚膜經濟群50畝以上,水稻獲得綠色有機認證規模750畝以上,經濟作物面積150畝以上,新發展林果面積150畝以上,食用菌50萬袋以上。
2016年,雙陽區打造農業示范村10個。10個農業建設示范村(齊家、太平、奢嶺各2個,平湖、鹿鄉、山河、雙營各1個)共有旱田5205公頃,共計落實玉米調減面積1126公頃,占旱田面積21.6%;實施旱改水面積74公頃;種植特色經濟作物1052公頃,其中花卉苗木302公頃,蔬菜309公頃(其中保護地蔬菜95公頃),水果218公頃,食用菌20萬袋,雜糧雜豆39公頃,其他147公頃。
10個示范村包括以下幾個類型:多種經營型,如山河東升村的香瓜、青食玉米和食用菌栽培;觀光農業型,如太平白楊村的觀光農業園,奢嶺愛國村的觀光采摘園;棚膜經濟型,如雙營尹家村的棚膜香瓜、菜和花卉,齊家廣生村棚膜瓜菜、葡萄;林果經濟型,如齊家郭家村大榛子和龍豐果,平湖黑魚村葡萄;特色規模種植型,如太平小石村的藜麥種植、鹿鄉石灰村的大榛子、間種大豆及奢嶺新興村的中草藥種植。
10個示范村在落實種植結構調整的同時,美麗鄉村建設同步推進,積極爭取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開展村屯環境整治和道路硬化、文化廣場建設、美化綠化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美化工程建設。
三、發揮農業項目優勢
在落實農業示范村的同時,認真謀劃農業項目建設,積極引入社會工商資本和民營資本投資農業領域,發展以休閑、觀光、采摘、餐飲、娛樂為重點的三產服務業,實現農業從一產向二、三產業橫向跨越,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目前,以奢嶺國信現代農業、奢愛良蔬、鹿鄉緣山湖、山河綠寶石山莊等為代表的集農業生產、產品加工、休閑采摘、溫泉度假、旅游觀光為一體,以服務城市居民為目標的農業綜合性產業基地已初具規模,產業拉動效應、輻射帶動效應凸顯。通過農業示范村與農業項目建設的結合,合力推進雙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構建雙陽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
(作者單位: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財政局、雙陽區農業局)
責任編輯: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