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燦
不同眾籌模式下的會計處理探討
張 燦
眾籌作為新經濟環境下的特定產物,其類型繁多,不僅能為企業提供新的融資渠道,也能為企業推廣產品、開拓市場份額提供新的營銷平臺。但現行會計準則并未對其實務中的會計處理予以規范指導,使其在現實應用中的賬務處理缺乏參考依據。通過分析捐贈式眾籌、債權式眾籌、股權式眾籌、回報式眾籌四種眾籌模式的特征、投資回報方式等,依據已有的會計準則規范,對眾籌發起者在不同眾籌模式下的會計實務處理進行探討,以期為其會計處理實務提供借鑒。
捐贈式眾籌;債權式眾籌;股權式眾籌;回報式眾籌;會計處理
眾籌(Crowd Funding)是指資金募集者通過網絡平臺以團購或預購的形式,依靠大眾力量募集資金的創新融資模式。其最早起源于美國,2011年國內首家眾籌網站——“點名時間”成功上線,標志著我國眾籌業的開端。眾籌將大眾群體或機構投資者的閑散資金聚集,為有創造力但缺乏資金的募集者提供資本支持,是互聯網時代對社會閑散資本重新配置的創新融資模式。該模式的出現顛覆了傳統融資模式的思路,具有顯著的優越性,有效緩解了傳統融資模式“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為企業或個人擺脫融資困境提供新方向的同時,也為企業或個人開展產品營銷提供了新思路。
具體而言,首先,借助于互聯網強大的數據搜集和分析能力,眾籌平臺投資者可以輕易獲取眾籌發起者發布的項目介紹、產品銷售狀況和產品市場前景等信息,以有效評估其投資價值、信用等級和還款能力,簡化了傳統融資模式中諸多繁雜程序,進而有效降低了融資成本,加快了資金籌措速度。其次,開放的網絡環境極大地擴展了融資范圍,眾多內部控制不健全的中小企業或個人群體可以借助眾籌平臺發布項目信息以吸引大眾群體的投資興趣。只要大眾群體對發布的項目感興趣,即使其不存在投資價值或市場前景,大眾群體也會以“獻愛心”的方式給予資金支持,點滴匯聚就能形成龐大的啟動資本。眾籌徹底擺脫了傳統融資模式以市場價值和前景為融資前提的禁錮,有效解決了融資難的窘境。最后,眾籌平臺的興起不僅可以幫助個人或中小企業順利完成籌資目標,其也被視為中小企業或個人推廣新產品、推銷舊產品、開拓市場份額的新興營銷平臺,尤其是在產品眾籌模式下商家借助“預售+團購”的方式銷售新產品或庫存產品,其籌資目標也可被視為營銷目標,籌資平臺亦可被視為營銷平臺。由此可見,眾籌平臺充分利用了互聯網時代的優勢,憑借籌資范圍廣、籌資費用低、門檻低、籌資與營銷相結合等特征,有效改善了當前融資困境,正式開啟了“草根”金融時代。
2015年9月26日,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臺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匯眾資,促發展”以鼓勵眾籌業發展,倡導通過互聯網平臺向社會募集閑散資金以擴寬企業融資渠道、促進企業健康成長。隨后,以眾籌網、京東眾籌、淘寶眾籌、人人投等為代表的幾十家眾籌平臺相繼上線。但眾籌平臺的快速發展加之眾籌模式的多樣化,不僅不利于市場秩序的穩定和金融監管,也為眾籌發起者的會計處理帶來了巨大挑戰。尤其是眾籌作為新經濟環境下的特定產物,涉及類型繁多,而會計準則未能及時對不同眾籌模式下眾籌發起者的會計處理予以規范指導,使其會計實務處理缺乏參考依據。基于此,本文結合不同眾籌模式的發展現狀,分析其經濟實質,并依據已有的會計準則規范對眾籌發起者在不同眾籌模式下的會計處理進行探討,以期為企業會計實務處理提供參考與借鑒。
按照投資者在眾籌參與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和要求的投資回報,可將眾籌劃分為四種基本模式:捐贈式眾籌、債權式眾籌、股權式眾籌和回報式眾籌。在捐贈式眾籌模式下投資者不要求回報,屬于公益性質的贊助行為,而在其他三種眾籌模式下投資者都要求獲得必要的回報,但其要求的回報內容和扮演的角色存在差異。債權式眾籌和股權式眾籌模式下投資者要求獲得金融類回報,如現金、利息、股權或證券等;回報式眾籌模式下投資者獲取的不是金融類回報,而是產品或服務等回報(詳見圖1)。

圖1 眾籌基本模式分類
捐贈式眾籌(Donate-based Crowd Funding)主要是指公益性組織或個人為開展公益項目而通過眾籌平臺向大眾群體籌集“善款”,以達成籌資目標的融資模式。與其他眾籌模式相比,該眾籌模式最大的特點是無償性,眾籌發起者以正義慈善或完成共同愿望為基礎,喚起大眾關注公益項目的熱情,激發大眾的社會責任感,使其自覺參與到公益資金捐贈行列中。而捐贈者的動機是純社會性的,希望慈善項目發揮特定的社會效用而不要求投資回報。例如,“山城寶貝的保護傘”“殘疾兒童助養”“壹基金溫暖包”等公益項目都是采用捐贈式眾籌模式為社會特殊群體募集愛心基金。
債權式眾籌(Lending-based Crowd Funding)主要是指通過在互聯網金融平臺,即P2P(peer-topeer)借貸平臺發布籌資信息以吸引大眾群體閑散資金并匯聚成資金池,放貸給有資金需求的企業或個人,眾籌發起者按照約定的投資回報率、付息方式及投資期限,按時償本付息。按融資目的的不同,可將債權式眾籌劃分為兩類:一類是以直接融資為目的的債權式眾籌,即眾籌發起者就是債務人,承擔償債責任并到期還本付息;另一類是以債權轉讓為目的的債權式眾籌,即眾籌發起者將自身所持債權受讓給其他投資人,通過將所持債權拆分成標準份額后借助P2P平臺轉讓給眾多散戶投資者,由投資者享受該項債權后期的利息收益并收回本金,眾籌發起者通過轉讓債權以增強自身現金流量充足性,降低資金流動性風險。但是對于轉讓債權的本金眾籌發起者負有連帶責任,即如果債權到期債務人無法按期償還本金,眾籌發起者應承擔投資者的損失。
由債權式眾籌具有發起者承諾的投資回報率遠高于銀行同期存款利息、投資贖回交易便捷、投資門檻低、形式靈活等優勢,債權式眾籌平臺的發展規模也從2011年的214家發展到2016年的2202家,涌現出一批以人人貸、宜人為優秀代表的債權式眾籌平臺。債權式眾籌平臺的野蠻生長不僅給金融監管帶來了挑戰,也為實務中的會計處理增加了難度。
股權式眾籌(Equity-based Crowd Funding)是指眾籌發起者將融資項目信息、發展規劃、股權認購、分紅方案和融資金額等信息發布于眾籌平臺上,由通過實名認證的投資者進行股份認購完成融資目標,具有投資范圍廣、風險高、收益大、融資成本低等鮮明特征。該模式下投資者可以獲得眾籌項目的股權,有權依據投資金額在未來期間獲得股利分紅,是眾多高新技術企業和初創型企業首選的融資方式。
按照投資者要求回報及權利的不同,股權式眾籌可劃分為憑證式、會籍式和天使式三種具體類型。其中憑證式股權眾籌類似于“優先股”,是投資者作為眾籌項目股東的身份憑證,具有某些約定事項的優先權,也可以參與項目后期的現金分紅,但不具備眾籌項目的經營管理權;會籍式股權眾籌是指投資者為了獲得更多人脈和資源而進行股權投資,成為股東后可以向周圍優秀的創業者或投資人學習;天使式股權眾籌多見于高科技創意項目,天使投資人因看好眾籌項目的市場價值和發展潛力而進行股權投資。
相比于發新股或配股進行股權融資,股權式眾籌以投資門檻低、吸引力強、不以項目商業價值高低為唯一標準等優勢,為諸多新興創業公司和高科技企業提供了廣闊的融資渠道,也成為國家解決傳統融資難題、完善資本市場、促進經濟增長的新型融資模式。2015年7月國務院頒布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鼓勵發展股權眾籌融資,以擴寬初創企業融資渠道。該指導意見也成為促進國內股權式眾籌平臺健康發展的政策保障。截至2016年年末,以天使匯、天使客為代表的337家平臺提供股權眾籌業務,融資規模超過220億元。
回報式眾籌(Reward-based Crowd Funding)是指眾籌發起者承諾給投資者一定的投資回報以吸引其投資眾籌項目順利完成融資目標。該模式下承諾的回報主要是指商品或服務等非貨幣性商品,如果承諾支付貨幣性回報則屬于債權式眾籌或股權式眾籌。該模式具體可分為三個階段:首先,眾籌發起者提出眾籌項目申請,眾籌平臺對發起者的項目內容、申請資格及回報方式等信息進行審核。其次,眾籌平臺審核通過后,眾籌項目上線,眾籌融資活動開始。但該活動具有時效性,即:若在規定眾籌期限內無法達到預定的融資金額,則眾籌失敗,項目將自動取消,所籌金額也會原路返還給投資者;如果眾籌期限屆滿時籌集的資金達到或超過預期融資金額,眾籌平臺在按約定扣除相關服務費后,先將50%的融資資金撥付給眾籌發起者。最后,等到眾籌發起者按照約定的承諾給予投資者回報后,平臺再將剩余50%的融資金額返還給眾籌發起者。
例如樂視推出的樂視TV眾籌項目,只要投資者預先支付6999元以支持該項目完成融資目標后,就可以獲得市場價值在1.5萬元左右的樂視超級電視X60,憑借創意性的回報式眾籌融資模式,樂視在1個小時內就完成了7000萬元的融資目標,成為當年回報式眾籌應用的典范。借助回報式眾籌模式,樂視不僅順利完成了融資目標,還實現了產品營銷、市場份額擴展,為自身贏得市場與口碑的同時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實乃“一箭雙雕”。
根據以上分析,總結出四種眾籌模式的特征、投資回報、投資風險等,具體如表所示。

四種眾籌模式之間的比較
從捐贈式眾籌所獲資金及經濟實質來看,其與企業接受第三方捐贈所獲的捐贈利得沒有本質差別,因此該類眾籌模式下所募集的資金應參照會計準則有關“營業外收入”的會計核算進行處理。即:眾籌發起者將所籌資金總額視為捐贈利得,確認為營業外收入,而眾籌平臺并非金融機構,其收取的服務費更像是傭金且承擔的功能也類似于資金管理,因此應將支付給眾籌平臺的服務費確認為管理費用,應借記“銀行存款”“管理費用”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捐贈利得”科目;如果捐贈者不僅給予資金支持,還捐贈非貨幣性資產,眾籌發起者應參照所獲非貨幣性資產的公允價值確定其入賬價值,無法獲取公允價值就參照類似非貨幣性資產的活躍市場價格或采用估值技術確定其入賬價值,借記“銀行存款”“固定資產”及存貨類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捐贈利得”科目。
債權式眾籌就是對投資方將閑散資金貸給眾籌發起者,眾籌發起者按照約定的投資回報率和投資期限向投資者還本付息。眾籌發起者籌資目的不同,其會計處理也存在一定差異(詳見圖2)。

圖2 債權式眾籌會計處理思路
眾籌發起者通過債權式眾籌平臺進行融資,融資金額應當確認為負債,但是不能通過“短期借款”或“長期借款”科目來反映。因為會計準則規定,只有向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借入的各種款項才能在“短期借款”或“長期借款”科目中反映,而債權式眾籌平臺是互聯網經濟下的特定產物,不能將其認定為金融機構,因此通過該平臺借入的資金應通過“其他應付款”科目反映。如果眾籌發起者是籌資債務人,其償還債務本金及利息時,應將籌資總額確認為負債,將支付給債權式眾籌平臺的服務費確認為管理費用,即應借記“銀行存款”“管理費用”科目,貸記“其他應付款——眾籌平臺(初始成本)”科目。若約定按月支付利息,到期一次還本,則眾籌發起者應按月計提財務費用并支付投資者利息,計提財務費用時,借記“財務費用”科目,貸記“其他應付款——眾籌平臺(利息)”科目;實際支付利息時,借記“其他應付款——眾籌平臺(利息)”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投資期限屆滿時眾籌發起者應按時償還本金,借記“其他應付款——眾籌平臺(初始成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若約定的付息方式為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眾籌發起者也應按月計提財務費用,借記“財務費用”科目,貸記“其他應付款——眾籌平臺(利息)”科目;投資期限屆滿時,眾籌發起者一次還本付息,借記“其他應付款——眾籌平臺(初始成本)”“其他應付款——眾籌平臺(利息)”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如果眾籌發起者的融資目的是將自身所持債權受讓給其他投資人,以降低自身流動性風險。其相當于將應收賬款通過債權式眾籌平臺抵押出去進行融資且附帶追索權,此時眾籌發起者不能將籌資金額與應收債權相互抵銷,而是確認為一項新的負債,仍通過“其他應付款”科目反映。當眾籌發起者收到融資金額時,其會計處理與自身作為債務人進行融資時的會計處理一樣。如果眾籌發起者轉讓的債權到期,債務人能夠按期還本付息,眾籌發起者應將從平臺籌集的資金與債權到期時的本息總和之間的差額確認為財務費用,借記“其他應付款——眾籌平臺(初始成本)”科目,貸記“應收賬款(本息總和)”“財務費用”科目。如果眾籌發起者轉讓的債權到期,債務人無力還本付息,此時眾籌發起者應承擔連帶責任并賠償投資者損失,借記“其他應付款——眾籌平臺(初始成本)”“其他應付款——眾籌平臺(利息)”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同時增加對轉讓債權的應收金額,借記“應收賬款”科目,貸記“其他應付款——眾籌平臺(初始成本)”“其他應付款——眾籌平臺(利息)”科目。
采用股權式眾籌進行融資,眾籌發起者從投資者處獲得原始資本,而投資者也成為眾籌項目的股東。其經濟實質與現行會計準則中實收資本的會計處理一致,即實收資本代表企業資金來源,反映所有者對眾籌項目的初始要求權。因此,當眾籌發起者收到投資者投入的原始資本時,應確認為實收資本,將支付給眾籌平臺的服務費計入管理費用,即借記“銀行存款”“管理費用”科目,貸記“實收資本”科目,如果投資者出資額超過約定資本所占份額,其差額貸記“資本公積——資本溢價”科目。如果投資者還投入了非貨幣性資產,眾籌發起者應參照所獲非貨幣性資產的公允價值確定其入賬價值,無公允價值可參照類似非貨幣性資產的活躍市場價格或采用估值技術確定其入賬價值,借記“無形資產”“固定資產”及存貨類科目,貸記“實收資本”“資本公積——資本溢價”科目。眾籌項目盈利后發起者決定實施現金分紅,應借記“利潤分配——應付現金股利”科目,貸記“應付股利”科目,實際支付現金股利時應借記“應付股利”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回報式眾籌是四種眾籌模式中應用最廣泛、最受投資者喜愛的眾籌模式。該模式下眾籌發起者雖是以融資為目的,但該過程還涉及產品或服務的銷售問題,是融資過程中的附加銷售,因而該模式下的會計處理也最為復雜。由回報式眾籌模式的具體流程可以看出,其屬于投資者先行預付貨款,等達到預期融資目標即眾籌成功后,眾籌平臺先支付一半的融資金額,待眾籌發起者兌現回報承諾后,平臺再支付另外一半融資金額;如果眾籌失敗則資金原路退還給投資者,平臺僅向眾籌發起者收取服務費,所以一旦眾籌失敗就不存在后續業務,眾籌發起者也只需針對服務費進行會計處理,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而當眾籌成功后,眾籌發起者就要按照回報式眾籌流程和不同檔次的籌資條件分別進行會計處理。考慮到回報式眾籌會計處理的復雜性,本文以具體案例進行分析說明。
例:2017年1月1日,甲公司想要研發新產品但缺乏必要的啟動資金,因此甲公司借助淘寶眾籌平臺發布了眾籌信息并簽訂了服務協議,協議約定眾籌期限為30天,籌資最低金額為10萬元,平臺按照籌資總額的1%收取服務費,同時約定籌資結束后將所籌金額的50%打到甲公司銀行賬戶,剩余50%等到甲公司履行承諾回報后再支付。甲公司共設定了兩檔支持條件:①支持10元,名額2000個,到期抽取100名支持者,每人贈送A產品一臺(市場價值300元,成本150元);②支持100元,名額1000個,支持者每人可獲得B產品一臺(市場價值100元,成本80元)。由于甲公司在行業內具有良好的客戶基礎和市場口碑,2017年2月1日甲公司成功募集了12萬元(2000×10+100×1000),眾籌成功。
1.2017年2月1日,甲公司雖然達成融資目標,但第一檔投資者支持的2萬元具有投機性質,其實質是通過10元投資贏得300元的A產品,并非為了購買行為而預付貨款,因此眾籌發起者不能將其視為預收賬款進行核算,而應通過“其他應付款——債權式眾籌平臺”科目加以反映。第二檔的10萬元屬于典型的投資者預付貨款,眾籌發起者收款后再發貨,可以通過“預收賬款”科目核算,按照協議約定,淘寶眾籌平臺應收12000元的服務費,剩下的108000元分兩次支付給發起者,眾籌期滿時先支付50%籌資額,會計處理為:
借:銀行存款 54000
其他應收款——淘寶眾籌 54000
管理費用 12000
貸:預收賬款 100000
其他應付款——淘寶眾籌 20000
2.當甲公司履行第一檔回報承諾時,即從第一檔投資者中抽取100名贈送A產品,按照稅法規定,贈送的A產品應視同銷售,核算其收入、成本的同時計算繳納增值稅。此時甲公司應確認的主營業務收入為25641元(300×100/1.17),結轉的主營業務成本為1.5萬元(150×100),應繳納的增值稅銷項稅額為4359元(300×100/1.17×17%),但第一檔投資者的眾籌金額2萬元與贈送A產品視同銷售確認的主營業務收入之間的差額的性質該如何認定?由于回報式眾籌具有融資與營銷的雙重屬性,因此該項差額既可以認定為因融資產生的財務費用,也可認定為因營銷產生的銷售費用。但結合甲公司眾籌的本質來看,通過向投資者贈送公司庫存產品進行融資,其實質是將產品“預售”給投資者,而投資者支持的“投資額”本質上是購買商品的預付款,因此甲公司本次回報式眾籌中營銷動機大于融資成分,將眾籌金額與視同銷售確認的主營收入之間的差額確認為銷售費用更為合理。其具體會計處理為:
借:其他應付款——淘寶眾籌 20000
銷售費用 10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A 25641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4359
借:主營業務成本——A 15000
貸:庫存商品 150003.當甲公司履行第二檔回報承諾,向每位投資者贈送一臺B產品時,應確認的主營業務收入為85470元(100×1000/1.17),結轉的主營業務成本為80000元,應繳納的增值稅銷項稅額為14530元(100×1000/1.17×17%),會計處理如下:
借:預收賬款 100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B 8547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4530
借:主營業務成本——B 80000
貸:庫存商品 800004.當甲公司履行完對第一檔和第二檔投資者的承諾回報時,淘寶眾籌平臺按照協議約定將剩余50%的眾籌資金轉入甲公司銀行賬戶,應進行的會計處理為:
借:銀行存款 54000
貸:其他應收款——淘寶眾籌 54000
毛麗娟,鄭清華.產品預售眾籌模式下的會計處理探討[J].財會通訊,2017(1).
吳東才.企業涉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會計處理[J].財會月刊,2015(5).
王光岐,汪瑩.眾籌融資與我國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研究[J].新金融,2014(6).
F234
A
1004-0994(2017)31-0051-5
作者單位:北方民族大學商學院,銀川7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