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雪梅

我們家是一個五口之家,家中除老公、兒子和我之外,還有兒子的爺爺、奶奶。家中每個成員都為生活在這個美好幸福的家庭而自豪,都為擁有彼此的陪伴而溫暖,漸漸形成了家風的和諧氣息。
“我們是一家人。”這是奶奶常說的話,也是我們的家庭精神。奶奶的身體不好,可她仍然為了我們每天辛勤地忙碌著。早上六點半起床做早點;中午回到家,熱騰騰的飯菜已經擺在了桌上;吃過晚飯,奶奶會削好水果等待著我們,讓我們消除一天的疲憊和煩躁。奶奶還有一雙巧手,家中誰的衣服需要改動了,奶奶總會把它縫得漂亮舒適。去年的一個冬夜,我突發腸胃炎,老公不在,奶奶半夜3點把我送到了醫院。在沉沉的夜色中,奶奶忙著掛號拿藥,扶我看病,陪伴我輸液。稍好一點,我讓奶奶先回家,可她說現在回去也睡不著,不如陪陪我,說著又去給我找了條毯子。我心里很是感動,忍不住說:“媽媽,您對我太好了。”可奶奶說:“我們是一家人,我不對你好對誰好?”就這樣,日復一日,我們享受著奶奶的無私奉獻。
在奶奶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我們也學會了關心他人、愛護他人,多為他人著想。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我們對父母做出的回報。爺爺奶奶無私地為我們做出了奉獻,今天,他們年紀大了,我們就應該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多多照顧他們,讓他們幸福地安度晚年。我對“孝”的理解,首先在于“順”。奶奶多才多藝,喜歡唱歌跳舞,我就支持她參加合唱團、到外地演出;喜歡聽戲看抗日神劇,我就搜出來陪她一起看;喜歡繡十字繡,我就買了“牡丹圖”和“金陵十二釵”和她一起繡……日常生活中,關心的話語記得對爺爺奶奶說一說,好吃的東西記得給爺爺奶奶留一份,學會和老人溝通交流,這就是對父母的孝順!
老公也喜歡說:“我們是一家人。”老公的工作在野外,長年累月在工地上,每次一回家,他總是不顧旅途的疲憊就開始擦窗子、清潔屋子,把家里大大小小的鞋都洗上一遍,甚至到我母親家打掃衛生。我說:“老公,你真好!”“一家人,應該的。”這是老公的回答。我身體不好,經常生病,長年累月需要吃藥,我問老公是否會嫌棄我,“怎么可能?都是一家人。”老公樸實的話語,讓我又一次感到了幸福。
我也說:“我們是一家人。”前段時間,因為家庭的原因,老公辭職回到了家中。20多年來,老公已經習慣了野外生活,一下子放棄一切回到家中,他感到很迷茫,不知道應該干點什么。這時候,家里人都行動起來,幫助老公盡早適應城市生活。生活上多關心他,讓他感受家庭的溫暖;精神上多鼓勵他,讓他勇于面對新生活;思想上多開解他,讓他擺脫內心的煩惱。老公有時會因為后悔辭職而發脾氣,面對這種情況,我學會了傾聽,和他一道分享苦惱,幫助他排憂解難。我告訴兒子:“我們是一家人,要多關心爸爸,多給爸爸一點愛。”聰明懂事的兒子學習努力,經常給爸爸提建議,教爸爸一些新東西,與爸爸一起打球嬉戲,給老公帶來了很多快樂。
兒子漸漸長大,我們越來越認識到,自己的穿戴、舉止、觀點、接人待物等,無不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是一家人。”這是一句普通的話,但其間飽含了我們對孩子的諄諄誘導、親切教誨、熱情鼓勵、嚴格要求,它耳濡目染地影響著孩子世界觀的形成。我們家庭的每個成員,將在生活的點滴之中不斷地踐行,讓這句話繼續成為我們的一筆溫馨無以替代的精神財富。
現在,我們已經深深感受到了良好的家風彌漫于整個家庭帶來的美好和幸福,它不僅影響著一個家庭,也能影響到鄰里和社會。樹木相連形成森林,森林相疊匯成氣候;家風相連形成民風,民風相融促成社會風氣。一個社會要和諧美好,弘揚家風不可或缺。我們大家都應該關注家庭文明建設,給社會留下一片和諧、一片溫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