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運用最小二乘估計法研究中國內地對香港地區直接投資的主要影響因素,實證結果表明,內地經濟規模的增長促進了對外直接投資能力的形成,經濟發展是內地對香港地區投資的主要原因;內地對香港地區投資替代了對香港地區的出口;匯率與投資成負相關;香港地區失業率越高,內地對其投資越少;香港地區的通訊設施以及稅收政策對內地對其進行直接投資的影響不顯著。
[關鍵詞]直接投資;內地;香港
[中圖分類號]F832.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10-0062-02
[作者簡介]余俊妮,漢族,江西上饒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理論。
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邁向新的臺階,首次位列世界第二,實現連續13年增長,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是2002年的54倍,2002—2015年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年平均增長速度高達35.9%。“十二五”期間中國對外直接投資5390.8億美元,是“十一五”期間的2.4倍。2015年,中國流向亞洲地區的直接投資流量1083.7億美元,占當年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74.4%,其中對中國香港的投資897.9億美元,占對亞洲投資的82.9%。由此看來,香港是中國內地對外直接投資最青睞的地區,因此,深入分析影響內地企業對香港地區直接投資的各種因素,對內地企業調整投資戰略有重大現實意義。
一、中國內地對香港地區直接投資文獻回顧
關于中國內地對香港地區直接投資影響分析的文獻多數為理論解釋。趙玉娟(2008)指出,政府支持和香港地區區位優勢是中國內地對香港地區進行直接投資的主要因素;王春曉(2008)指出中國內地對香港地區直接投資是為了規避稅收作為虛假外資再次流回國內。為此,本文將定性與定量結合,研究中國內地的經濟規模、對香港地區出口額以及企業稅收變動與中國內地對香港地區的直接投資的關系,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
二、中國內地對香港地區直接投資的影響因素
(一)母國經濟規模
按照世界經濟史,資本在國際范圍內的運動首先表現在商品資本的運動,即國際貿易;其次表現為貨幣資本的運動,即以國際借貸、國際證券投資為主要形式的國際間接投資;再次,表現為生產資本的運動,即對外直接投資。由此看來,對外直接投資是一國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隨該國經濟增長而增長。中國內地在2015年能實現資本凈輸出,說明中國內地的經濟規模已達到一定程度。
(二)東道國稅收
一般認為高稅負對FDI的區位選擇有負向作用,相反避稅地因為稅率低,可以吸引FDI。稅種少、稅率低是香港地區吸引內地對其進行直接投資的另一因素,從經濟學角度來說,這使得企業的成本大幅降低,因此內地企業主要選擇在香港地區進行直接投資。
(三)雙邊貿易聯系
關于對外直接投資與外貿出口之間的關系,有“替代論”和“互補論”兩種觀點。蒙代爾認為當兩國生產函數相同,按照H-O-S定理,可得出貿易與投資為完全替代的結論;而小島清認為國際直接投資并不是對國際貿易的簡單替代而是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互補關系;在多數情況下,國際直接投資能創造及擴大對外貿易,因此說投資拉動貿易,尤其是對出口導向的投資來說。
(四)匯率水平
從理論分析,匯率可通過相對財富影響對外直接投資。相對財富理論假設融資市場信息不完全,導致外部融資比內部融資成本昂貴。同時假設母公司在東道國并購項目的融資限額是以東道國貨幣計價凈值的函數。那么當東道國貨幣貶值時,會增加其以東道國貨幣計價的市場凈值。因此母公司會得到更多的融資限額,從而母公司可能會更積極地在東道國進行投資。
本文除了引用中國內地GDP、香港地區直接稅與間接稅總額、中國內地對香港的出口額和港幣兌人民幣匯率為解釋變量外,還添加了兩個新解釋變量,香港地區經濟危機狀況(用香港地區失業率為代理變量)和通訊設施狀況(用香港地區每千人擁有的電話數目為代理變量)。一般來說,東道國的投資環境越好越吸引外資;對于直接投資來說通訊也是一項考察指標。
三、中國內地對香港地區投資實證分析
(一)數據選取與模型設定
本文使用的樣本期為2003—2015年。用invest表示中國內地對香港地區的直接投資流量;用gdpc表示我國市場規模;東道國的投資環境本文采用香港就業率作為代理變量,用unem表示;用exp表示中國內地對香港的貿易出口量;香港當年匯率采用的是港幣相對于人民幣的兌換比例,用exc表示;用tr表示香港地區直接稅與間接稅總額;用香港一年內的移動電話數量作為通訊的代理變量,用lphone表示。以上變量的數據來源于2003—2015年《中國統計年鑒》和香港政府統計處。
為減弱時間序列數據的趨勢性和異方差性,對各變量取對數。模型設定如下:
Lninvest=α0+β0lngdpc+β1lnexp+β2lnexc+β3lnunem+β4lntr+β5lnlphone+ε
(二)回歸結果與分析
本文運用stata12.0對各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單位根檢驗,滯后階數由AIC和SC最小原則確定,表1描述的單位根檢驗結果顯示,所有變量的水平序列非平穩,而一階差分在5%顯著水平下平穩,因此選取各變量的一階差分值進行最小二乘回歸,結果如下:
Lninvst=0.14-2.92lnexp-0.72lnexc-0.79lnnuem-0.05lntr+2.36lngdpc-0.53lnlphone
(4.35) (-5.59) (-2.59) (-4.75) (-0.22)(3.35)(-0.42)
結果表明:invest對東道國的exp是一個負的彈性,斜率為-2.92,說明內地對香港地區出口每下降1%,內地對其直接投資額增加2.92%。對這一解釋我們可以認為香港地區的成本函數包括比內地較高的固定成本但較低的可變成本,使得FDI成為優于出口的選擇。因此可認為內地對香港地區的直接投資不是出口導向型;invest對unem是一個負的彈性系數,斜率為-0.79,表示香港地區失業率上升1%,內地對其直接投資下降0.79%,說明香港地區失業率高時內地對其直接投資較少。經濟不景氣,勞動力素質不高等一系列因素都不利于直接投資;invest對exc是一個負的彈性系數,系數為0.72,當港幣兌人民幣匯率下降1%,內地對其進行直接投資額增加0.72%,說明香港地區貨幣貶值有利于內地對其直接投資,因為資本會從貨幣相對強勢的國家或地區流入相對弱勢的國家或地區;invest對gdpc是一個正的彈性,系數為2.36,表明內地GDP上升1%,對香港地區直接投資增加2.36%,這是內地對香港進行直接投資影響最大的一個因素。
同時invest對tr也是一個負的彈性,系數為-0.05;invest對lphone是一個負的彈性系數,斜率為-0.53。但兩者結果并不顯著,說明香港地區稅收和擁有的移動電話數量并不是吸引內地對其進行直接投資的主要因素。
四、結論
目前中國內地應加大對香港地區直接投資,對于我國尚未涉及國際貿易的中小企業來說,這是一次極好的開展國際業務的機會;中國內地經濟增長是擴大對外直接投資關鍵所在,隨著經濟實力的提升,對香港地區直接投資額將不斷擴大;港幣貶值會進一步擴大中國內地對香港地區的投資;香港地區失業率越低,吸引中國內地的投資額越多。
由于香港地區的地理優勢以及兩地文化同質性,減少了運輸成本和交易成本,因此內地中小企業可以把香港地區作為國際化的第一站,先利用出口商品打開市場,再進行投資;同時在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時必須要考慮匯率波動情況,避免造成巨大損失;香港自身就是國際金融中心,內地企業應抓住機遇,實現企業“走出去”目標,同時香港地區也應該積極配合“一帶一路”政策,為實現兩地經濟繁榮而努力。
[參考文獻]
[1]項本武.The Empirical Studies on Determinants and Effec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rom China[C].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5:64-67.
[2]王春曉.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與對外貿易關系的實證研究——基于美國、中國香港、越南的合成數據回歸分析[J].改革與戰略,2008(12):211-214.
[3]徐偉呈.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中國FDI流入影響的實證分析與對策研究[D].濟南大學,2010.
(責任編輯:郭麗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