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春
【摘 要】新課程標準在中小學的實施,很大程度上調動了中小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對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提高我國國民整體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身體素質 體育意識 觀念 責任心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9.061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的快速向前發展,國家加大了對學校體育設施的經費投入,讓學生在學校能更好地參加體育鍛煉和技能的學習。國家對學校體育大力支持下,學校體育在一定程度上應該開展的很好,在體育與健康課上,教師的教學積極性高,學生的學習運動技能興趣濃,有利于學生自覺參與體育鍛煉的,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然而,現實的學生體育并不是那么的美好,學生的身體素質沒有得到提高。反而是學生的身體素質都在呈下降趨勢,在體育與健康課中,學習興趣低,覺得體育課是可有可無,毫無意義。
一、研究目的
通過對彭水縣各中學學生體質健康的研究,發現學生的身體素質不斷下降的各種因素,根據這些影響的因素找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最終讓學校體育得到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提高,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二、研究方法
1.座談法。通過座談,走訪等方式了解中學生對開展體育活動的意見,學生平時參與體育活動的次數,了解教師對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方式及結果的心理需求。
2.文獻資料研究法。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全面的搜索總結近年來中學生學生體質健康的歷史進程,以及各地對加強學生體質健康的經驗和方法,從而確立研究的目標、重點及內容,使課題研究有一個較高的立論點。
三、結果與分析
(一)農村中學生體質健康問題的現狀
根據調研分析顯示,近年來中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比前幾年有所改善,中學生形態發育水平有所提高,學生的速度,力量,協調性身體素質指標下滑趨勢得到了控制,但從整體上發現,農村中學生的體質與健康狀況仍不容樂觀。主要問題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一是身體素質方面,學生的速度,力量和耐力等方面素質仍然很差。二是在身體機能方面,中學生的心肺功能差。
(二)農村中學學生身體素質問題的原因
1.學校體育教學觀念落后,校領導和教師不重視。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國家加大的對學校體育的投入,修建的塑膠田徑場和籃球場,希望各學校能更好地開展好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在農村中學,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下,認為搞體育就是耽擱文化成績,學生家長和其他任課教師以及學生自己都認為只有考上大學才是真正的擺脫農村,過上更好地生活。大部分學校領導受應試教學的影響,迫于升學的壓力,學校對體育鍛煉不夠重視,學生的課余時間少,體育運動和體育活動嚴重不足,國務院頒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中明確規定,中小學要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小時的活動時間,而這一要求在許多學校都落實不了。在這種局面下,極大的減少了學生在學校體育鍛煉的時間。
2.體育教師工作積極性不高,責任心不強。
體育教師是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教師的個人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體育教學的質量。在學校中,體育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學校對體育教師的工作評價方法片面,不規范,無相應的激勵制度,學校評職晉級,體育教師受到不公平待遇,大大影響了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因此體育教師在工作上,存在一個思想是多干少干都一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心理。農村中學體育教師思想沒有與時俱進,沒有時時進行知識更新,提高個人的教學業務能力水平。在這種環境下,嚴重阻礙的學校體育的發展,不利于學生有效地參與體育鍛煉。
3.體育課教學內容單調,方法簡單,學生學習興趣低。
在農村中學中,體育與健康教學內容枯燥、單一,初中的體育課就一直向中考體育項目靠攏,從初一到初三一直進行考試項目內容的訓練。這種教學模式,完全的忽略了學生興趣和運動技能的培養,完全與學校的新課程標準不符。在體育方法上都是教師講解、示范、練習三個步驟,讓學生們沒有一點上課的主動性,教師在上課中忽略學生的個性差異,沒有進行區別對待,嚴重的阻礙的學生在體育課上的上課積極性。從而造成學生對體育與健康課的興趣低。
四、結論與建議
(一)學校方面,改變傳統教育觀念,重視學校體育教學工作
學校應改變以往的傳統教育觀念,摒棄原來一味的只追求學生文化成績。學校應注重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認真落實國家對體育課程的規定。保證學生每天至少一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特別是班主任教師,對學生上體育與健康課程態度的正確引導,引導學生在學好文化課同時,積極參與體育鍛煉。
(二)體育教師方面,不斷提升業務教學水平,增強責任心
體育教師在面臨種種不利的教學環境下,不能自暴自棄,一定要端正教學思想,摒棄世俗偏見,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對學生作正面引導,向他們講訴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重要性。同時體育教師在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方面應做到:
1.樹立良好的體育教師形象。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很大,這要求每一位體育教師在課堂中做到精神飽滿,言行律己,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進行放羊式教學。時時刻刻注重自己言行,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形象。
2.體育教師在課堂中,應做到堅持“健康第一”,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在教學工作中,要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寫教學設計及教案。在教學過程中,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以及對知識的需求,對學生進行區別對待。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安排。讓學生真正的喜歡體育課,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以上的分析證明,要提高農村中學生體質健康,只有從學校,體育教師及其班主任教師,家庭等多方面同時入手,學生參與體育與健康課的積極性才能得到提高,學習運動技能欲望增強。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不僅學到的運動技能,增強了體質,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終身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發展了個性,在生理,心理,社會適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袁則明.影響農村體育發展因素初探[J].安徽體育科技,2007(4).
[2]劉亮.淺談中學體育課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5(5).
[3]魏有為.關于中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5.2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