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麗
[摘要]在經濟密度視角下對勞動生產率進行研究,通過分析對其產生的影響,可以為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提供參考。本文將對中國經濟密度的分布特征和勞動生產率的分布特征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探討經濟密度分布對勞動生產率的具體影響形式,主要包括產業密度的影響、產出密度的影響、投資密度的影響以及就業密度的影響。
[關鍵詞]經濟密度分布 勞動生產率 分布特征 影響形式
經濟密度分布指的是經濟要素在地理空間上的分布特征,通過建立經濟密度模型,可以了解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狀況。目前經濟密度已經成為反應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區域經濟要素集聚程度的重要指標,是我國經濟發展績效、環境可持續發展等眾多領域的關鍵影響因素。經濟密度分布對勞動生產率也有重要影響,在對其具體影響作用進行探討前,首先要對我國經濟密度分布特征及勞動生產率分布特征進行分析。
一、經濟密度分布與勞動生產率分布特征
(一)經濟密度分布特征
本文主要采用經濟密度的空間自相關模型,對我國經濟密度整體分布特征及空間分布特征進行分析。并建立產出密度、產業密度、投資密度和就業密度四維評價體系。從整體來看,近十年來,我國每平方公里的產生值保持成倍數增長趨勢,而且地級市產出密度的平均值差距巨大,同一年的產出密度最高的城市約為產出密度最低城市的40倍左右,經濟產出密度的非均勻性分布特征較為明顯。在產業密度方面,第二產業的產業密度表現出升中有降的發展趨勢,而且隨著第二產業密度分布的轉移,地級市之間的差距得以縮小。但從第三產業密度分布情況來看,隨著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地區分布差異也越來越大,局部地區出現分布集中趨勢。在就業密度方面,從整體來看,就業密度經歷了先降后升的變化過程,在此過程中,地區分布差異則由小變大,但總體來看變幅較小。在投資密度分布方面,各個地級市的投資密度總體呈增長態勢,但從標準差動態分布情況來看,外商投資差異顯著增加,表明外商投資的區位選擇具有較強的粘性。
(二)勞動生產率分布特征
同樣從總體分布和空間分布兩個方面對勞動生產率的分布特征進行分析。首先從總體分布情況來看,我國各個地級市的勞動生產率差距巨大,同年勞動生產率最高的地級市的平均勞動生產率約為最低地級市的5倍左右。從各個地級市的自身發展趨勢來看,勞動生產率則保持總體上升趨勢,年平均增長率約為12.2%左右。許多地區的勞動生產率分布特征與經濟密度分布特征表現出較高的相關性。
二、經濟密度分布對勞動生產率的具體影響形式
(一)產業結構的影響作用
產業結構對勞動生產率存在明顯影響,這一觀點由來已久,但由于各地存在經濟發展水平方面的差異,具體的影響率不是完全固定的。為求了解相關具體情況,研究人員以我國湖北地區某地級市作為對象進行了調查,該地的經濟結構與我國整體十分類似,因此調查相對更具有代表性。調查采用的是固定效應模型和隨機效應模型相結合的方式,對象為該地的三大產業。結果顯示,第一產業的產出密度對勞動生產率的促進作用最小,沒有達到5%的顯著性檢驗要求,而回歸系數僅為0.07,這一結果表明雖然第一產業產出密度對于勞動生產率有一定的積極影響,但這種影響非常小,幾乎可以忽略;第二產業產出密度與勞動生產率之間的回歸系數較之第一產業有明顯提升,達到0.13,這即是說,雖然影響依然是正面的,但還是不突出;第三產業產出密度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最為明顯,回歸系數達到0.35,即第三產業產出密度提升1%,勞動生產率可以提升0.35%,效果相對可觀。
(二)行政區面積的影響作用
行政區面積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基本為正相關,即如果行政區面積大,勞動生產率往往較高,相關調查依然在湖北地區進行。選取的三個調查對象經濟發展水平類似,但行政區面積有一定差別,結果顯示,面積最大的A區勞動生產率最高,面積中等的B區勞動生產率居中,面積最小的c區勞動生產率也是最低的。其原因在于行政區越大往往可以聚集更多的資源,包括人力、物力等,也擁有更深厚、廣闊的發展潛力和前景。此外,進一步調查也表明城市行政面積大小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更為突出,而農村則相對較低,二者的差距則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
(三)空間異質性的影響
我國經濟密度分布表現出較高的空間異質性,具體可以將全國劃分為東部地區、東北部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四大區域。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四大區域的城市建成面積對勞動生產率有正向影響作用,四大區域都出現了較為明顯的集聚影響效應。其中,東部地區的經濟產出密度以及第二、第三產業密度對該地區的勞動生產率影響較大,相比之下,就業密度對該地區的勞動生產率影響較小,而投資密度則對該地區勞動生產率沒有顯著影響。再比如,中部地區的勞動生產率受城市建成區面積影響最大,其經濟密度分布的不均衡性也較為突出。而西部地區的經濟要素集聚現象則不夠明顯,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也不顯著,只有城市建成區面積對其影響較大。這些區域性異質特點與各個區域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經濟政策有密切關系。
(四)城市群經濟聚集密度的影響
從城市群經濟的集聚密度對城市群勞動生產率的影響作用來看,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哈長城市群等集聚效應較為顯著,空間溢出效應給勞動生產率帶來顯著影響。以哈長城市群為例,其勞動生產率受產出密度的影響最為明顯,而且表現為正向影響,其經濟要素的集聚有利于促進經濟效率提高。但產業密度的影響作用則表現為負面通,由于哈長城市群產業結構不合理,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現象,環境污染也較為嚴重,因此,不利于該地區勞動生產率的提升。而在長三角城市群眾,產業密度則對勞動生產率增長起到正向影響作用。因此,城市群經濟聚集密度對該地區勞動生產率的影響也表現出差異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國經濟密度分布對地區勞動生產率的影響作用具有較高的復雜性。通過對經濟密度和生產率的分布狀況進行分析,可以總結出其分布特點表現出較高的地區差異性。在此基礎上,對經濟密度分布給勞動生產率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可以更好的解釋其空間異質性等影響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