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勇
【摘 要】“新課改”對于傳統教學的相關教學理念改革推行至今,其針對素質教學和人才水平的提高的相應教學理念取得了較為明顯的階段性成果,隨著一應變革取得成效的現象出現,新課程改革所推行的教育理念已經在實踐效果中奠定了教育方向的宏旨。但由于傳動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模式下的根深蒂固,當今課堂教育的教育模式中仍存在諸多問題,有待改善和更新。
【關鍵詞】高中化學 存在問題 解決問題 改善方向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9.163
高中階段化學課程的教學,不論從其教學深度,還是知識涉及范圍,均屬于中學教育階段的一個頂點,在這樣教師教學進度緊,學生學習任務重的教學階段,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去達到教學質量和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往往極為關鍵。教育是針對學生展開的誘導、培養等一系列教學工作,其對象和目的在于學生,而學生是擁有自身獨立思維的群體。故而高中化學的教學能否全面地、有效地開展,取決于教師能否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為讓學生本身展開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對于這些問題的滋生,往往其原因依然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采取的教學方式存在問題。
一、自說自話教學模式的產生
自新課程改革教學理念推行以來,教學改革的實施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果,相關教育工作的開展也收到了較為良好的成效。但高中化學在教學中所反映的效果并不樂觀,高中化學在課堂教學上出現了明顯和嚴重的兩極分化趨勢,而導致這一趨勢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師并沒有在高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去推進新課改所傳導的教育理念,導致隨著課程的專業化和復雜化的加深,使部分學生對于高中階段的化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而高中階段的化學課程實際知識點較多,教學節奏和進度較快,一旦學生對于化學失去了興趣,就會導致進度的滯后,從而跟不上教師進度,導致化學成績的下降。而教師因為教學任務繁重,往往無法在高中階段的教學中對于同一知識點反復講授,導致在快節奏的教學進度中一個兩極分化情況的產生。
正如上述提到,其實在高中化學的教學階段,教師和學生均處于一個任務較為繁重的階段,而一旦教師和學生的節奏脫軌,就會出現自說自話的教學模式的出現,而這種自說自話的教學模式在高中化學課程中的出現,會導致教學質量受到致命的影響。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學習斷線,對于化學基礎較差的學生而言,上課可能就只能坐飛機了。畢竟化學作為一門關聯性較強的理科科目,一旦一個重要知識點出現紕漏,會影響整個章節的連貫性,而由于每一個大章節所涉及的知識面較為復雜,也導致后續的查漏補缺成為了極其復雜和困難的工作。
自說自話教學模式的產生是由于教師和學生的節奏脫軌產生的,對于這一點,傳統教學中所傳達的教育理念是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主動地去跟隨教師的節奏,突出了以教師為核心的教育理念。但新課程改革所傳導的理念是教師對于學生的一個靠攏,是教師為學生的發展去制訂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這二者之間是存在較大分歧的,而自說自話教育模式往往是依賴于傳統教學理念而存在的。而這一情況的產生是教師忽略了教學的目的和學生的進度所導致的結果,而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任務繁重,往往無法自行補足課程進度落后的情況,從而導致化學成績的下降。針對這一問題,其實最為真實的反映出了傳統教育理念與新課改所傳導教學理念的利弊。
二、針對教學中存在問題的改善措施
自說自話的教育模式是教師對于教學的應付心理,把教學限制在教材中,以教學進度的完成為任務的教學心理,這樣教學心理的滋生是一種對教育不求甚解的敷衍手段。當下時代飛速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以及對人才水平要求均處于一個攀升階段,正因為這一社會和時代的發展態勢,才使得社會對于教育行業的質量要求在不斷提高,教育行業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原因。當下時代的發展不斷加速,對于人才的需求不再是傳統教學體系和教學理念能夠實現的,故而新課程改革對于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教學理念的推陳出新,從某種角度來說是教育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在這一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對于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學質量的探索和發展也如火如荼地進行。傳統教育在新教育理念推行和改革過程中產生的阻力勢必將被一一拔除,從而真正實現對于新課程改革適應社會發展、最大化發掘和培養人才的教育核心思想。
教師是以教育為職業的,那么對于教育職業而言,必然存在一個對于教學工作的實施、修改、更新的工作內容,而學生是屬于被教育的人群。教育質量的優秀與否并不在于學生,而在于教師,學生的成績所反映的是教師的教學水準,也是教師教學工作開展的用心與否的真實寫照。原因很簡單,教師如果是根據學生為核心開展教學工作,勢必會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而對于問題的發現和及時有效地采取措施,是最為直觀和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教育方式。以學生為本、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核心的教育理念更適用于當代社會發展對于人才的大量需求。
故而對于自說自話教育模式的最佳改善方式就是推行新教學理念,使教師靠近學生,從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整體情況出發,將教學圍繞著學生展開,研究適合學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進度,達到對于學生學習的一個誘導作用,而不是圍繞教材和教學進度,這是新課程改革對于傳統課程改革的重要教育思想,也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教育職業是特殊的,特殊的原因在于教育的對象是學生,而學生本身存在無限的可能性,而這些可能性可以完全取決于教學工作的開展,這樣的特殊性就是教育本身。而新課改教學理念的傳達,從一定層面上來說是對于教師教學水平的培養和提高,畢竟教育是對學生的二次塑造,這種光榮的使命賦予了教育事業最為璀璨的光環,但與此同時也賦予了教師巨大的責任。因此,每一名教師都當緊隨時代發展,在正確教育理念的誘導下,致力于打造高品質教學的教學目標。
以上是本文針對高中化學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解決措施相關觀點的論述,希望能夠為部分教師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何永亮.淺談高中化學教學理念[J].讀寫算(教師版),2017(8):125-128.
[2]易成光.提升高中化學教學效率的幾點嘗試[J].學周刊,2017(12):92-93.
[3]李云峰.融趣味與教學[J].創高效化學課堂,求知導刊,2017(8):150-1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