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摘要]金融支持對縣城經濟發展意義重大,但當前存在的金融排斥問題制約著縣域經濟的發展。本文從探討金融支持與金融排斥的含義入手,分析了當前我國縣城經濟發展中金融排斥的二種主要表現以及產生的具體原因,并就如何破解金融排斥和加大縣域金融支持力度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縣域 金融排斥 金融支持 對策
縣域經濟作為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是構成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金融在縣域經濟發展中居于重要地位,是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改革開放以來,經過近40年的發展探索,我國已經普遍建立起了比較完整的縣域金融體系,金融在縣域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得到充分發揮。但由于金融市場的破壞與分割,導致縣域地區金融市場發展的不完全、不均衡,一些家庭和企業獲得了金融支持,許多家庭和企業則會被排斥在金融服務對象之外,構成金融排斥的現象。
一、金融支持與金融排斥
金融支持與金融排斥是一對相對應、相對立的概念。關于金融支持,還沒有形成統一、特定、一致的概念界定。通常而言,人們認為金融支持是指銀行、信貸、保險、信托等機構為推動經濟發展而提供各種金融產品、金融服務的行為及現象。金融支持能夠為企業提供大量的資金,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再分配政策對鼓勵就業、儲蓄等方面的不利影響,從而對于提高地區經濟運行效率、激發地區經濟活力、促進地區經濟繁榮具有重要意義。
金融排斥,則是指在金融服務體系中,由于缺少足夠的方法、途徑等各種原因導致一些相對弱勢群體難以享受到金融產品或金融服務的現象。金融排斥,體現了我國金融發展所呈現出的區域化差異,農村居民、城鎮低收入人群、小微企業常常成為縣域中金融排斥的三大主要經濟主體。根據導致金融排斥的原因,金融排斥包括條件排斥、評估排除、地理排斥、價格排斥、營銷排斥等。
二、縣域中的金融排斥以及產生原因分析
(一)縣域金融排斥的主要表現
縣域中的金融排斥主要表現為:一是金融組織和金融機構分布不均衡,比較單一,越靠近農村地區能夠獲得的金融服務越少。雖然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我國許多省市都實現了鄉鎮一級金融機構的全覆蓋,但服務農村的金融機構主要為農村信用合作社(有的地方已經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或者農村合作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兩家,金融服務具有一定的壟斷性,對縣域鄉鎮及村社的金融服務也主要為吸收存款、匯款轉賬和提供一定數量的小額貸款,金融服務種類不多,難以滿足需求。二是當前的金融還不能夠有效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縣域經濟發展需求。由于大多數縣域人群特別是農民、失業人員、城鎮低收入人群等所需要和尋求的金融服務主要是為了滿足自主經營、自主創業需要和小微企業的資金困難,不同群體之間的需求差異比較大,而當前縣域內金融機構能夠提供的有較大限制的金融貸款,難以提供項目評估、風險管理等更高層次的金融服務支持。
(二)出現縣域金融排斥的原因
從需求主體來看,由于縣域內的金融服務需求不夠穩定,導致縣域金融機構培育金融市場存在困難。特別是對于農村居民來說,由于農業經營的不穩定和不確定,農民收入容易受到自然氣候條件、農作物產量和市場價格的影響,導致農村居民金融服務的需要求呈現出明顯的季節性和不確定性。從金融服務供給主體來看,必須遵循“成本一風險一收益”的原則,因此處于縣域之內的金融機構在設計金融產品和提供金融服務時,會按照利潤最大化原則,自然會偏向那些收入比較穩定、金融資產多、交易金額大的家庭和企業,輕視甚至忽視資產少、收入不穩定、金融交易量小的農村居民、低收入人群和小微企業。從政府的角度來看,有時在主觀美好愿望的驅使下實施的一些扶貧措施,容易導致市場扭曲性的供需平衡,比如: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實現扶貧脫困,常常會選擇選取貼息貸款的方式來對貧困戶進行產業扶持,導致縣域金融市場出現金融抑制,不得不采取信貸配給來進行金融供需配置,不但降低了金融資金的使用效率,而且容易產生金融尋租行為,加之一些地方對貼息貸款管理不嚴、權責不清、貸款回收率低,出現了不少的呆賬、壞賬、死賬,反過來又會損害金融機構提供金融貸款的積極性,最終導致貧困人群獲得金融支持更加困難。
三、破解金融排斥和加大縣域金融支持力度的對策思考
(一)適當增加縣域金融機構的數量,努力實現縣域金融資金保障平衡
針對當前縣域內特別是鄉鎮、村社金融機構比較少、服務種類比較少等問題,應適當增設金融機構及營業網點,并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運營模式和金融產品,為縣域居民提供的更多的金融服務選擇。同時,應適當擴大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的規模,實現縣域內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的平衡。
(二)積極引入競爭機制,提升縣域金融服務水平
一方面,縣域內的地方政府應創造更好的政務服務環境,給予金融機構更多更大的優惠和便利,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入更多金融機構在縣域內落戶發展。另一方面,要通過引入競爭機制,促進縣域內的金融機構不斷增強金融服務意識,不斷提升金融服務水平,積極為社會所有需要金融服務等階層和群體提供更多優質的金融服務。
(三)積極拓寬縣域內的融資渠道,不斷優化縣域社會信用環境
針對當前縣域內融資渠道比較單一的問題,可以積極爭取政策性銀行資金的大力支持、上市公司打開融資通道、適當放開民間金融等方式,來有效緩解當前縣域內存在的融資難問題。同時,針對當前縣域內特別是農村地區信用環境不優的問題,應通過加強宣傳教育、加快個人信用制度和信用等級制度建設、完善金融機構信貸管理制度、加強政府對金融的監管等措施,共同營造良好的縣域社會信用環境,促進縣域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四、結束語
資金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金融支持是實現縣域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在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背景下,消除金融排斥、增強金融支持,是充分發揮金融作用、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發展方向。針對當前縣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突出金融排斥問題,應樹立普惠金融理念,結合縣域具體實際,選擇積極有效的綜合性措施,努力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更多、更有效的金融支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