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濤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機動車、駕駛人數量迅猛增長,由于部分交通參與者安全出行知識缺乏,法制觀念淡薄,醉酒駕駛案件多發頻發,某種意義上已成為“第一民生案件”。
【關鍵詞】危險駕駛 高發頻發 特點 原因 對策
經統計,今年我院1-4月共受理公訴案件104件,其中危險駕駛案件35件,占全部案件總數的33.6%。由于道路交通安全犯罪高發頻發,現就我院危險駕駛案件的主要特點和發案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建議,以期剖析案件成因,預防道路交通隱患。
一、案件特點
(一)70后、80后為該案的高發群體
在審查起訴的35人中,有28人為70后、80后人員,占全部發案人員的80%,因為70后、80后人員正值青壯年時期,多處于創業有成階段,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具備購買汽車的能力,且70、80后在社會階層中處于承上啟下的地位,需要通過溝通交往建立一定的人際關系,因此,決定了這個年齡段的人容易出現酒后駕駛的情況。
(二)涉案人員絕大部分為男性
由于受酒文化的影響,酒駕行為絕大多數集中在男性。在審查起訴的35人中,有34人為男性,占全部案件總數的97%。男性,除了本身的自然屬性外,其社會屬性更是決定了其具有的社會關系拓展性,酒文化,很好的當擔了這一角色。
(三)路查為發現該案的主要手段
在審查起訴的35人中,有32人是在公安機關交管部門路查過程中被交警當場查獲的,占全部案件的91%,這與“醉駕人刑”后,我區公安機關交管部門持續開展打擊酒駕專項行動,加大對該種犯罪的查處力度是密不可分的。
(四)犯罪嫌疑人多存在變更強制措施的情形
危險駕駛罪最高法定刑為拘役,不符合逮捕的法定條件,因此對醉酒駕駛的犯罪嫌疑人一般先行拘留。待拘留期限屆滿,則變更為取保候審的強制措施。若在拘留期內不能完成審查起訴和審判,則必須變更強制措施,因此該類案件基本強制措施上均變更為取保候審。
(五)法院判處刑罰拘役多,罰金多,緩刑少。
我院審查起訴的35件危險駕駛案件,其中法院判處拘役的有33件,緩刑2件,判處實刑為33件,35件危險駕駛案件均并處罰金。判處實刑的均存在其他加重的情節(如張某危險駕駛案存在著無證駕駛的情況;李某危險駕駛案存在著逃避檢查的情況等)。
(六)摩托車作為涉案車種時有發生
在審查起訴的35起危險駕駛案件中,醉酒駕駛摩托車的有5起,雖占得比例不大,為14%,但也反映出摩托車作為涉案車種時有發生,嫌疑人駕駛摩托車酒后駕車的無所謂和僥幸心理體現的更加明顯。
二、危險駕駛案件高發頻發原因分析
(一)駕駛人有麻痹大意、心存僥幸心理
部分人員知道酒后駕駛是違法犯罪行為,但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存在著僥幸心理。有的認為在夜間人少,酒后開車比較安全,有的認為距離短不會出事,有的認為飲酒已經過了一段時間不會出事,有的自持駕駛技術高超認為少喝點酒開車沒事。有的人明知公安機關可能去查酒駕,但自信可以逃避查處。
(二)受傳統酒文化影響至深。
我國是一個酒文化源遠流長的國家,自古以來,宴席上勸酒、派酒成風,而喝酒人礙于面子,又不能不喝,這就使得酒駕、醉駕成為可能。在這35起案件中,僅3起案件是一個人在家中喝酒后開車的,其余32起均是在飯店酒店的酒桌上喝酒后開車的。
(三)在醉駕入刑的宣傳教育上還不全面、不深入。
雖然“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的警示語在飯館、酒店等地都有出現,但卻未深入人心,未讓駕駛員認識到醉駕的社會危害性和對酒后駕車要追究刑事責任的認識;且對2011年5月1日起生效的醉駕入刑缺乏基本認識,對具體處罰不了解,對血液中酒精含量在80mg/100ml作為行政處罰和人罪標準的臨界點不是很清楚,主觀上認為喝紅酒、啤酒、黃酒達不到醉酒駕駛的起點標準。
(四)對醉駕的處罰偏輕,對罪犯產生不了威懾力。
刑法對醉駕的規定是拘役并處罰金。但在司法實踐中,往往對一般醉駕(無逃避檢查、無證駕駛、被多次處罰等情形)均判處緩刑,因此讓醉駕者認為反正喝酒開車又不用坐牢,所以對醉酒駕駛就抱著無所謂的態度。
三、對策和建議
如何才能有效遏制醉酒駕駛犯罪?筆者認為應采取如下對策:
(一)加強宣傳教育。司法機關及政府相關部門應采取多種手段開展酒駕危害性的宣傳教育,發揮輿論導向作用。一是細化宣傳點,印制有關酒駕宣傳資料及案例,通過法律宣傳、送法下鄉、政法系統聯系點等形式發放到廣大群眾手中,加強對廣大農村鄉鎮的普法宣傳力度,讓“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的觀念深入人心。二是通過酒駕行政處罰公開聽證、庭審下鄉、公開審判、案例展示等形式,進行警示教育。三是在交管部門開設免費培訓課,對駕駛人員進行培訓,實行積分制,作為車輛年檢的條件,加強醉駕人刑,酒后駕駛危害性的宣傳力度。
(二)《刑法》應修改加重對醉駕者懲罰的規定。醉駕犯罪在醉酒后駕駛機動車輛,侵害的社會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其社會危險性比較嚴重。筆者建議對危險駕駛犯罪的處罰規定為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管制、并處罰金。這樣對處理危險駕駛犯罪能夠帶來多方面的好處。一是能較好發揮《刑法》對危險駕駛犯罪的震懾作用。二是有利于危險駕駛案件的刑事附帶民事調解。三是人民法院在審判時對不適用非監禁刑的被告人予以決定逮捕時,有法律依據。
(三)公安機關對酒駕的查處要堅持常態化、制度化,擴展查處時間和范圍,不定期查處、分散查處、巡邏查處。檢察機關要對公安機關酒駕執法情況進行監督,切實把對酒駕的執法檢查情況真正落到實處。人民法院在審判時,應堅持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做到從重從快打擊犯罪。
(四)追加勸酒者和制止不力者的民事賠償責任。生活中有不少醉駕者因過量飲酒而發生事故,與勸酒者和明知醉酒者駕駛存在潛在危險不予制止有關。因此,當醉駕者造成自身傷害或造成他人損害時,被害人或被害人的近親屬要求勸酒者或明知醉酒者駕車而不加制止者或制止不力者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時,人民法院應予以支持。一旦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形成酒桌不勸駕車者飲酒,遇見醉酒者駕車都能抱著負責的態度積極有效地予以制止,那么對遏制危險駕駛犯罪將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