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典
[摘要]隨著歷史的變遷,西方哲學中理性主義在文藝復興后的地位日漸升高,但西方資本主義在發展中遇到的矛盾讓其發現理性主義所號稱的人的幸福和自由發展并沒有在理性的社會和國家中實現,反而凸顯著痛苦,從而理性主義的光輝日益黯淡。現代西方哲學在發展中迎來轉型,叔本華的意志哲學從而大放光彩,符合了轉型的需要。廣為人知的是,非理性主義形而上學的創始人是叔本華。他認為“意志”是可通過人的直觀來認識的。總體而言,叔本華使唯意志主義得到開創,將意志作為世界的本質;在承認理性作用的基礎上,覺得有根本性的意義的還是直觀認識,確立了非理性主義的認識原則;他的悲觀主義思想通往到絕對虛無。
[關鍵詞]意志 表象 直觀 悲觀主義 藝術
叔本華的意志主義哲學思想對傳統西方理性主義思想有著批判精神,適合于當時西方哲學轉型的需要。他認為人的本質是意志,意志決定理性。他把世界看成是表象的世界,此表象是一種通過直觀把握到然后用理念表現出來的象。叔本華認同康德的世界兩分的觀點。康德認為,人的理性(純粹理性)只能知曉現象界,也就是認識領域內的事物,隱藏其后的自在世界沒有辦法通過人的理性去認識。叔本華認為世界是有著不同層面的:一個是表象的世界,另一個是意志的世界。叔本華的“生命意志本體論”及“作為表象的世界”為他的意志論做了詳細的說明。
一、“世界是我的意志”
叔本華認為表象世界的支點是主體,而對象是主體的產物。表象是主體與客體的再現,是其哲學的起點。主體及客體總是相互聯系在一起,客體是主體在一定條件下所了解的對象。將主客二者分離,認識必然僵化,從而會走向絕對主義。叔本華認為自己的意志主義哲學實現了對近代形而上學和主客二元論的超越。充足理由律是表象存在的原則及形式。他認為充足理由律是先驗的,所有客體都是主體用其表象能力和與之對應的充足理由原則構成的。從而,在感性的世界里沒有不包含于表象的東西,感性世界即表象(現象)世界。而叔本華想闡述的是隱藏在其后本質世界的存在。
之后,叔本華提出“世界是我的意志”。他認為,意志是世界的本質,是真正的“自在之物”。叔本華在闡明人的行為是意志的表現,人的本質是意志后,從而推論出一般生物的本質是意志,世界的本質也是意志。叔本華借用了柏拉圖的思想(意念論)來證明意志客體化為表象,并解釋了世界存在的現象,存在著的各種事物,是意志的具體化。叔本華認為把握世界及人的本質可以靠直覺。通過直覺,超越了主客體區別,它們合二為一了。人最根本的是情感,是欲望,欲望即意志。意志既是主體也是客體,主體將客體包含其中。作為主體的本身和對象的是同一的。叔本華認為“意志”是純粹的,想要認識意志須通過理念,即客觀意志。具體事物都是理念的表現,人們通過認識事物本身才能達到本質,從而認識“理念”,之后通過文字符號等形式表達后被人類所認知。叔本華認為理性是意志哲學的工具,叔本華的非理性主義哲學也就是要抬高意志的地位。
二、生命意志哲學與悲觀主義
叔本華哲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的自由、人生的意義等問題,這無一不透露出他的悲觀主義色彩。叔本華得出“人生是痛苦的”的結論是因為他把意志作為世界的本質,同時也把意志等同于欲望,他認為無窮盡的痛苦由生命意志帶來。為減輕痛苦的強烈控制,必須否定人們的生命意志、壓制欲望。否定“意志”也就是禁欲,忍受痛苦并無所需求,從而就沒有苦難了。表象與意志都沒有了,那么世界也就變成了“無”。因而叔本華由悲觀主義到禁欲主義,最后直至虛無。
叔本華認為肯定或否定生命意志都是解脫的途徑。多數人采取肯定生命意志,意志客體化為人的身體,肯定身體即肯定意志。單獨的個體會把自己作為一切的中心,自身的利益是首要的,甚至會為了保全自身導致一切走向滅亡。叔本華認為利己主義是一切斗爭之源。看穿個體化直至仁愛,但痛苦仍不能消除。從而厭惡生命,否定生存意志。叔本華認為否定生存意志的方法有:一、哲學沉思。它是理智的活動,理性可以減緩意志的強烈要求,從而使欲望鎮定。二、審美及藝術。叔本華認為進行藝術直覺是否定生命意志的方法,是直觀的活動,從而使人達到忘我逃離痛苦。三、禁欲。禁欲可以達到否定的目的。人們要摒棄道德規范的原則,以禁欲為原則,從而否定生命的意志,超越直至無我,去看世界的本質。哲學與藝術只是暫時的解脫,禁欲才是根本。
三、意志哲學的美的特點
叔本華的“意志”是無理性意義的存在,防止“意志”走向桎梏的是認識“理念,和否定“意志”。叔本華認為,直觀僅僅達到的是物質表面,但藝術可以由直觀到達對‘理念”的認識。事物本身體現的是美,美是“意志”的客體化,即“理念”,他認為音樂是“意志”的直接客體化,世界是音樂和“意志”的表現。音樂能夠表達大多情感,它不似語言勝似語言,是現實生活最直觀的表達。
四、結語
叔本華認為,他的哲學是繼承康德哲學的發展,劃分自然與自在之物之后,又把自在之物歸結為生命意志,以意志的非理性闡釋人生與世界,從而有了德國哲學發展的新方向。叔本華把哲學思考從理性的思維轉到了有著感性思維的生存意義上,由嚴謹的理性走向感性化的新理性,創造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和高度反思的生命哲學。叔本華的意志主義哲學趕上西方哲學由一味理性到開始思索感性的潮流,此潮流讓傳統理性主義批慢慢走向批判理性主義,把重心放在人類的生存與價值上。原因是其處于近現代過渡的當口,它前繼歐洲哲學傳統理性,后引現代西方人本主義哲學。叔本華生前其意志哲學并未得到重視,直到德國社會歷史條件的轉變,叔本華哲學的價值才顯現出來。叔本華的哲學是一種非理性主義的哲學,這種悲觀虛無和非理性影響了他之后的哲學探索者。在如今叔本華對傳統理性的批判和對生命意志的闡釋仍有重要意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