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冬娣
摘 要:《新課程標準》在總體目標中要求:“學會與他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做到言之有理,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與質疑。”因此,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發展在數學教學中尤為重要。本文結合實際簡述了如何培養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以期為教學實踐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學生
我正在辦公室批改作業,突然一陣哈哈大笑的聲音吸引了我。尋著聲音的方向望去,原來是正在批改學生寫話作業的張老師發出來的,她很慷慨地和我們分享起其中的快樂——用“其中”一詞寫句子,小朋友寫:我的其中一只左腳受傷了。用“一……就……”一詞寫句子,小朋友寫:一只娃娃就要一百塊……我們在場的老師都捧腹大笑。笑過之余,我陷入了沉思:小學階段的學習是語言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時期,身為數學教師的我,同樣肩負著這一艱巨的任務。我在長期的數學教學時,主抓學生探究、掌握正確的數學概念和規律性知識,對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雖有滲透,但深度遠遠不夠,不能完美地完成肩上的重擔。于是在之后的教學生涯中,我積極汲取理論知識,更加關注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發展,審視這些年對這一主題的沉淀,現就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這一主題與大家交流分享。
一、創設適宜的條件,促使學生對規范的數學語言發生、成長和繁殖
適宜的條件相當于生物成長的健康土壤,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發展的健康土壤第一要素就是教師規范的數學語言。因此,在這方面教師的語言應做好表率作用。教師要做到如下兩條:一是對概念的實質和術語的含義必須有個透徹的理解。二是必須用科學的術語來講解。除了具有準確性之外,還應有規范性的要求。如說話吐字要清晰,讀題語句要分明,堅持使用普通話等。總之,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語言素養,通過語言的示范作用,給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發展提供一片健康土壤,促進學生規范使用數學語言。
二、培養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教育學生形成運用規范的數學語言的習慣
1.以感性的、目的性強的材料開啟學生思維的大門,激發學生數學語言表達的欲望。
備課時要深度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和利用高信息時代下的資源,生產感性的、目的性強的教學材料。課堂教學中,水到渠成地開啟學生思維的大門,激發學生的語言表達欲望,使學生感到有話想說、有話可說。
2.建立民主課堂,情誼聯系;創設良好氛圍,想方設法給予鼓勵,給足信心,大膽發言。
微笑教學,談吐幽默,當學生提問、回答不符合要求或不是本課所要解決的內容時,教師也同樣要給予鼓勵,贊揚這種敢于發言的勇氣;當學生由于緊張或考慮不充分而結結巴巴時,教師不要隨便打斷學生的發言,因為“傾聽也是一種美德”;當學生提出的問題幼稚古怪或不合邏輯時,教師不要嘲笑、諷刺、指責,而要多引導、多鼓勵,要對癥下藥,給予不同的評價語言。只有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才能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肯定學生,開啟思維大門,激勵大膽發言。
3.提出話題,引發思維,深度對話,活躍思維。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掌握知識的實際,精心設計具有思考性的問題;再通過典型事例的辨析,加深學生對概念知識的理解,讓教學語言開啟學生思維的心扉,全面培養學生創造性聯想的能力。在課堂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應能吸引學生,使學生進入所創設的情境。
4.多種形式的訓練,全方位提升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為了使全體學生的數學語言都能得到訓練,教師在課堂中可以靈活運用“分享、合作、討論、交流、提醒小能手、我是小老師、聯想概括總結”等訓練模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話要說、有話可說,說算理,說解題思路,說圖形特征,說概念本質等,并在積極的評價中使學生說的熱情得到激發、說的能力得到提高。
5.語言文字的訓練。
在數學概念、解決問題等教學時,在學生掌握知識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文字理解能力是前提,教師要抓“句眼”,抓“題眼”,指導學生對易混淆處進行深刻的探究、理解。總之,仔細推敲,全面正確地理解題意,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在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中至關重要。
三、持之以恒,形成習慣
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要有耐心,有恒心,講策略,合理地、恰如其分地運用到教學中去。只要持之以恒,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一定會提高。
作為一個數學教育工作者,要從學生長久發展考慮,時刻關注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發展的培養,搭建數學語言訓練的平臺,課堂上多創造數學語言表達的機會,盡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表達,讓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得到最大的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也會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樹敬.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7,(11).
[2]秦夢暉.談如何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J].科技信息,2009,(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