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摘要]聲樂課是高校音樂專業的一門重要必修課程,聲樂小組課是高校聲樂教學中的一種授課形式,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教學日標的實踐型課程。本文對聲樂小組課中學生的科學分組、課堂時間的合理安排、教學中把握好共性與個性等問題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高校 音樂學 聲樂 小組課
傳統的聲樂教學形式是“一對一”,即一節課中一個老師教授一個學生,這種教學有利于老師針對學生的不同問題進行因材施教,教學效果較好。但隨著本科教育事業的普及與發展,學生的擴招,“一對一”授課形式在教學資源上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聲樂小組課已普遍成為高校音樂專業采用的授課形式。雖然它早已應用于高校音樂專業的實際教學中,但仍是一個值得不斷去摸索和探討的教學形式。教師如何處理好學生的個別性差異與小組課整體之間的問題,如何把握好有限的授課時間與教學效果的關系等是值得研究的。各高校對于聲樂小組課的教學安排基本相同,只是根據每個學校的特點和實際情況而有所差異,但目的都是想運用好這一教學形式提高教學效率、教學質量。
一、授課學生的科學分組
長沙學院的基礎聲樂課教學原本是“一對五”的小組授課形式,即一大節課中以5個學生為一組進行聲樂教學。一組中的學生歌唱水平程度往往參差不齊,唱法也有所不同,合在一組中上課顯然不太合適。這樣不利于教師集中講解所授知識,影響教學效率。根據本院音樂系學生的實際情況,將由原來的“一對五”授課形式調整為“一對一”、“一對二”、“一對五”的不同授課形式。“一對一”是老師在一節課單獨教授一個學生,學生是專業考試成績靠前的,其聲樂基礎和嗓音條件一般較好,所選比率大概占學生總人數的10%。余下的90%學生進行“一對二”、“一對五”的授課,即一節課分別以2個學生、5個學生為一組進行聲樂教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一對二”、“一對五”分組時,一方面會結合學生的考試成績,另一方面會盡量考慮其嗓音條件和唱法,把同一聲部、同一唱法的分在一組。比如:男高音一組、女高音一組、男女低音一組等;美聲唱法的一組、民族唱法的一組、通俗唱法的一組等。分組的結果基本上是聲樂為主科的學生進行“一對二”教學,器樂、舞蹈等專業的學生為“一對五”授課。
對學生進行不同分組更有利于教學的開展,有利于教師的教學,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在“一對一99、“一對五”的小組授課中,使“一對二”的這些具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在小組課的學習中不斷提高演唱能力,加強藝術表現,做到不影響他的學習進度和效果?!耙粚ξ濉笔谡n的學生,其自身基礎較弱,演唱技能和方法不太規范,集中教學便于教師對基礎教學內容的講解;有利于研討解決學生演唱時所遇到的同樣技術問題,達到共同提高。既充分發揮了小組課的特點和優勢,又節約了教學資源。
這種聲樂小組課課型的設置不是對學生的不公平對待,而是更好地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學生所上的課型也不是固定不變的,通過每個學期學生的學習表現,考試成績等綜合評定,“一對一”和“一對二”、“一對五”的學生是可以互換的,這在學生的學習中建立起了競爭與激勵機制,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課堂教學時間的合理安排
合理地安排好聲樂小組課的課堂教學尤為重要。教師如果把握不好的話,一是容易將聲樂小組課變成學生的齊唱課,使教學不能因材施教。二是可能會把小組課上成了縮短的“一對一”聲樂課,即教師把時間平均分配給小組里的每一個學生.這樣學生訓練的時間太有限,教師也不能很好地兼顧學生整體。三是由于人均授課時間比較有限,教學中個別聲音條件好的學生成為集體課教學的中心,其他學生被邊緣化。這樣會使學生態度比較消極,認為小組課的學習學不到東西,專業難以提高。因此,教師要計劃好小組課教學的時間,在一節課中安排好集體講授和個別指導,完成練聲與歌曲演唱的教學任務,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都有所收獲。
“一對二”的聲樂課,前15分鐘以集體發聲練習為主,可根據實際情況單個檢查學生掌握的情況。集體練聲時,教師對每節課的發聲技巧內容進行講解和訓練,解決發聲基本狀態的一些共性問題。教師要努力聽辨、觀察學生的發聲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給予糾正。集體練聲后,單個地對所學歌曲進行指導,輔導的時間盡量做到大致平均?!耙粚ξ濉钡穆晿氛n,主要是集體發聲、集體歌唱,以共性知識為側重并注意學生個人歌唱問題解決的教學。教師可每節課給1-2名學生進行單個指導和檢查,針對學生的發聲技巧、歌曲處理、情感的表現等問題進行講解。在聲樂小組課教學中,當教師在給其中一位學生進行聲樂訓練時,應該要求其他的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指導過程進行觀摩。讓學生對觀摩內容進行討論交流,教師作講評指導。從而加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促進學生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斷提高演唱能力。
三、教學中共性與個性問題的把握
聲樂教學本身極具個性化特征,但在聲樂小組課教學中,還是應強調聲樂教學過程中客觀存在的共性,觀念上和具體操作上不宜過分強調因材施教。一方面是符合小組課的課堂教學規律。小組課教學面對的是一組學生,而非單獨授課的“一對一”。我們要根據教學大綱的內容把重點放在歌唱基礎知識中具有共性的一般規律上,在反復訓練中去解決學生容易犯的共同問題,使整組學生都有所收獲和提高。對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存在的疑點問題要有選擇、有代表性地著重講解,不斷強化做到舉一反三。如果在有限的一節課時間里解決各個學生的不同發聲問題,學生大多一時難以領會老師的意思,往往使學生思路不清晰,不能整體協調好各個發聲器官,越學越沒信心。另一方面是因為處于基礎聲樂教學的階段。聲樂技巧方面的基礎訓練要求大多是相同的,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共性的。比如歌唱的呼吸、打開喉嚨、放下喉頭、高位置等等,這些共性的技巧是都需要掌握好的,是歌唱能力提高的前提。因此,小組課的教學中,在某個階段或某節課中,要注重共性問題的重點講授和練習。
當然強調聲樂教學過程中客觀存在的共性,并不是不注意學生的個性問題。小組課中雖然對本組學生是有明確教學目的,詳盡的重點難點講解,但由于學生聲樂基礎、領悟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學生在實際教學中有一些的不確定性,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要求并在教學中施以不同的教學方法,做到“對癥下藥”,使每個同學都能在自身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另外,在聲樂作品的選擇上,主要布置符合本組學生學習和掌握程度的歌曲,但也允許學生在教師給出一定參考意見下個人自選1-2首曲目。既能讓學生增強對演唱作品的興趣,又能適當地因材施教,解決學生的一些個性問題。這樣小組課才能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達到教學訓練的目的。
四、課堂情況的及時記錄
課堂記錄是指教師把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練習中出現的問題及課后練習要求等進行簡要記錄。教學中學生的演唱往往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每個學生接受的能力和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樣。對于每周要分別教授幾十個學生的聲樂老師來說,記錄課堂情況還是有必要的。教師可根據記錄情況督促每個學生主動地思考與課后勤奮練習,學生不至于全依賴老師、依賴課堂;教師可在備課時結合記錄情況進行教案的撰寫,設計解決方案,選定相應的練聲曲,形成清晰的教學思路。同時,教師在備課中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理念,不斷更新和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雖然教師的工作量是加大了,但從中會有所獲益,對教學有很好的幫助。
聲樂小組課雖不能像單獨授課那樣對學生的歌唱問題深入細致地進行雕琢和反復調整,但學生獲得豐富的聲樂知識、掌握好基礎的歌唱技巧、提高全面綜合能力、相互觀摩與探討的收獲等是聲樂小組課教學的價值所在。研究聲樂小組課科學分組、授課時間的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的把握等等,目的是讓每個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對小組課的教學充滿信心,在有限的小組教學課中學有所獲。聲樂小組課的教學還需要聲樂教育者們隨著聲樂教育事業的發展,不斷地探究、實踐、創新,不斷地進行教學的改革探索,不斷地拓展聲樂小組課教學的新思路、新理念,努力提高聲樂小組課的教學質量。
(責任編輯:牧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