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娟
摘 要: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在給我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已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由開始時在優質課、示范課上的“表演”,正式向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邁進。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有利于促進思想品德教學內容、呈現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被認為是課程改革的“東風”,但很多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時也存在著一些誤區,出現“借來東風不施雨”的現象。只有走出這些誤區,才能增強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優勢;誤區;實效
現代教育技術伴隨著科學的發展、普及和課程改革的腳步聲,悄然走進了我們的課堂。在思想品德課程改革中,倡導新理念、新思路,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沖破傳統的教學框架,改變了思想品德課上始終演澤著語言說教的教學模式,把道德行為與學生的生活、情感體驗,化成一幅幅圖文并茂、聲像俱佳的生動畫面展現在課堂中,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情感、興趣、思維。現代教育技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學性在教學中顯示出獨特的魅力,有助于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已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一、現在信息技術的的優勢
1.生動激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興趣可以變苦學為樂學,變厭學為愿學,變被動為主動。現代信息技術將文字、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集于一體,有助于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激發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利用現代教學媒體,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景,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
2.調動多種感官,發揮主體作用
列寧曾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追求”。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即光聽講沒有實感。由于學生處世甚淺,其思想品德的可塑性,模仿性較強,所以教師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可以把無聲的文字情境,轉化為生動可感的具體情境,化虛為實,為學生學習提供了極好的機會。
3.擴充信息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現代信息技術可以綜合各種媒體的功能,傳遞大容量的信息,為教師拓展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豐富教學的內涵和容量,提高教學效率,提供了現實的條件。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只靠課本的內容的講解是完全不夠的,教師必須作適當的補充,現代教學技術就能速度快,效率高的完成這一任務,如以《日新又新我常新》來說,我在這個課件的結尾又增加延伸部分,搜集了本班幾位學生的照片,再加上他們對自己的文字介紹,以讓學生觀看,然后請同學課外寫一段關于自己的全面的評價。加深了學生對如何評價自己的理解。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科學利用互聯網,將課堂教學的內容和要求延伸到課堂以外,促使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現代信息技術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將較大的信息量傳遞給學生,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4.發揮交互作用,轉變學習方式
現代教學媒體還為學生提供了親自操作的條件,實現師生雙向交流。教師可以有效地監控和指導學生的學習,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自我控制學習步驟,還可以反復練習鞏固知識和技能。
利用多媒體能夠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把一些枯燥無味的知識有聲有色地展示出來,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但很多教師不自覺地走進了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誤區,從而影響了教學的效率。
二、現代信息技術使用時存在的誤區
1.“信息飛逝、滿堂灌”
課堂上從頭至尾都用多媒體,像是講座或者學術報告,老師只管低頭盯著電腦屏幕“念”或者操控電腦演示多媒體課件或者引用大量信息。大屏幕成了信息海洋,不管學生能否來得及閱讀和消化。信息量過大、呈現速度過快,超過一般學生的信息接受能力,出現“信息飛逝”的現象。這樣用機器取代教師,對學生實施“目中無人”的教學,既違背了教學規律,也忘記了教師是教學的主導。
2.重視課件制作,忽視學生創造性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隨著現代教學媒體的廣泛使用,越來越多的教師注重課件的制作,將備課的主要精力花費在制作課件上,將上課的過程演變為播放課件的過程,忽視了在教學設計中如何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忽視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于是,課堂上就見教師輕點鼠標,將學生帶入預設的教學程序中,畫面精美生動,學生應接不暇,但是自主思維卻處于幾乎停滯的狀態,更談不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忽視了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對教學產生不利影響。
教師在選擇和使用各種教學媒體時,要根據教學需要,要遵循媒體選擇和使用的一般原則,要本著有利于教師教學、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理念,走出媒體使用的誤區,才能發揮各種媒體的最佳效果。
三、走出誤區,提高實效
1.現代信息技術使用要有利于增進師生情感
課程改革強調建立互動的師生關系,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雙向交流是教學的靈魂。思想品德課教學必須以人為本,以師生互動為主要活動形式,教學媒體的使用不能將師生關系演變成冷冰冰的“人機”關系,媒體發揮的是輔助教學的作用,教師的語言、動作、面部表情、言語解說和示范中展示出來的教學基本功等富有生命力的因素是媒體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在教師對學生、對教育滿腔熱情的情感下,在扎實的教學基本功下使用教學媒體才能更好地發揮媒體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時刻堅持教學手段為教學內容服務的原則,現代信息技術只不過是輔助教學工具,課堂教學的主體和主導都是人,不應讓機器唱主角,不應喧賓奪主,應注意教學手段運用的適度和簡捷。
2.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要切合實際,在課件制作上要遵循科學性、實用性原則
信息體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應是為完成教學目的和任務而服務的。選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要服從實際教學需要,切忌嘩眾取寵,忽視實際效果。在課件使用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提出明確教學要求,布置學習任務,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加強指導。制作多媒體課件,應遵循科學性、實用性原則,應圍繞教學目的、教學內容設計課件,以解決教學重點、難點為切入口。
總之,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的普及,教學領域必將發生相應的變革。現代信息技術深刻地影響著教學內容的實施,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思想品德教師應順應時代要求,加強學習,提升自身信息技術素養。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媒體的優勢,走出媒體使用的誤區,積極投身現代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學科課程整合的教學科研中,積極學習和研究教學理論、教材、教學方法,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媒介,構筑思想品德新課堂,發揮現代信息技術提升教學質量、增進教學實效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黃甫全.課程與教學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鐘啟泉.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