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貴
摘要:有效教學的評價標準是學生的有效學習,其核心是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教學是否有效,關鍵是看學生的學習效果,看有多少學生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有效學習,取得了怎樣的進步和發展,以及是否引發了學生繼續學習的愿望。本文在分析西藏農牧區學生學習數學的現狀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幾點看法和對策,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好數學,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興趣;心理輔導;能力
數學,作為衡量一個人能力的重要學科,從小學到高中絕大多數同學都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
數學教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如何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讓廣大農牧區學生學有所用,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一個堅實的數學基礎,這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認真考慮的問題。對西藏學生來說,在數學學習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客觀因素,如語言障礙、落后思想影響、師資隊伍建設、普九重數量不重質量等。有些地區到小學三年級才開始教漢語文,這樣學生對一些問題的理解就存在很大問題。從小農意識出發,一些地區還存在著學習無用論思想,他們要的是眼前的利益。由于上述原因的影響,無形中加大了數學教學的難度。
一、實踐證明,造成數學成績不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在小學,有的從一年級,有的從三年級開設漢語文。在課堂上老師要求學生用普通話交流,在課下學生則大多用藏漢混合的話進行交流,受到語言的影響,學生看到文字多的題目就害怕,很難理解字面的意思,更別說運用數學知識去解題了。
2.被動學習。許多學生進入初中后,還像小學學生一樣具有很強的依賴性,跟隨老師的慣性運轉,還沒有掌握學習的主動性。
具體表現在不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沒有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好習慣。上課不是忙于聽講,而是忙著記筆記。
3.學不得法。教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要剖析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分析知識的重難點,突出思想方法。但是,我們的學生往往都是忙于記筆記,書上劃得密密麻麻,對于重點和老師的思路卻熟視無睹。課后,在寫作業時也不看課本內容,根據自己的記憶隨便亂套公式等,作業批閱后也不找問題出在何出。
有的學生,課上不認真聽講,課后自己看課本或晚上開夜車學習,把精力白白浪費掉。
4.不重視基礎。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同學,經常輕視課本基礎內容,老是想找一些難的題目來做,依次顯示自己比別的同學強。殊不知,這樣做是緣木求魚,舍本逐末。
5.進一步學習條件不具備。初中數學與小學數學相比,知識的深度、廣度都有所提高。這就要求必須掌握一定的運算技巧、運算能力和思維水平才能適應初中學習。從總體上來看,各學??晒┻x擇的教學參考書少之又少,學生僅僅依靠課本學習課本,很難對知識體系有一個突破。
6.許多縣由于數學專業短缺,長時間由非專業老師來教學生數學。這樣勢必在長期教學中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我們有很多教學上的“全能手”,什么科目都能教,但教學效果不敢恭維。我們說專業有它自己的美,有體系之說,斷章取義固然短時間可以看到成績,但時間長了沒有后勁,會打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提高初中學生數學學習成績的方法與途徑。
(一)注重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接受數學教育。
1.數學是一門具有科學性、嚴密性的抽象學科。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該加強教學的直觀性。例如: 在講“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這一概念時,我們可以通過長度不同的幾段鐵絲,讓學生們自己來圍成三角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得到這個結論。
2.加強數學語言的錘煉,盡可能不要出現語言錯誤或講有歧義的話。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隨時觀察全班學生的學習情緒,更要特別注意觀察學生在聽講過程流露出的情緒。教師恰當地運用藝術性的數學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引導每位學生進入狀態,從而達到教學效果。
3.注重情感教育。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為人師表,而且還要注意對學生的情感教育,緊緊抓住學生的心理進行教育。
(二) 努力學習心理學,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心理輔導。
1.端正學習態度的輔導。學習態度是學生對學習所持有的肯定或否定的內在的反應傾向,他影響著學生對學習的定向選擇。
對學習持肯定態度的學生,有較強的學習愿望,他總是積極參與各種學習活動,自覺地學習,從而獲得較高的學習效率; 對學習持否定態度的學生,則對學習沒有積極性,他不能自覺地認真學習,而總是消極地接受學習。
2.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比較穩定的學習行為方式。如學習中的注意力傾向、記憶的習慣方式、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心理定勢、作業和復習的行為習慣等。學習習慣有好壞之分: 好的學習習慣符合學習心理規律,有利于提高學習效果,不好的學習習慣則偏離學習的心理規律,會妨礙學習效果。
3.學習方法指導的輔導。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假定學習能力反映了一個人智力的一般水平。心理學研究表明: 有效的學習不是依靠天生的、一成不變的學習能力,而是依靠一系列必要的學習方法和技巧。
(三) 緊抓課本教學,培養學生能力。
如何把握好傳授知識與增強能力的關系,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靈魂所在。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課本的功能,就可以事半功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是重視課本概念的閱讀,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二是重視課本隱含知識的挖掘,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三是重視課本例題的剖析,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剖析包括橫向剖析、縱向剖析、“變題”剖析;四是重視課本知識的歸納,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總之,針對西藏地區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實際出發,創新教學方式方法,關注學生的上課狀態及課后反饋情況,通過訓練鞏固,進一步促進有效教學,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葛麗屏. 淺析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教學教學 [J]. 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 2010,(1).
[2]李立. 現代化初中數學教育研究問題的探究 [J]. 2010,22(08).
[3]朱改蘭,劉婉鳳;優化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的探討[J];郴州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1994年04期
[4]潘本元,沈君佑,郭德峰;試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策略[J];數學教師;1994年07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