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兆卿+孫方敏
沒有攀越不了的高峰,沒有征服不了的瀚海,也沒有教育不了的學生---賞識,讓教育一切皆有可能。
教育是人與人心靈的相遇和對話。教育是牽手,是期待,教育是感動,教育是涌動的生命的云,是張開的翱翔的翅,用智慧的羽,輕撫理性的靈魂。教育就是師生的對話,教師隊伍中班主任無疑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主力軍。班主任作為和孩子接觸時間最多的老師,在教書育人方面,他的人格魅力、教學水平,管理藝術尤為重要。
十幾年的教育生涯,我最深刻的總結就是教育要以人為本,就是以學生為本,但我們現在面對的學生有什么共性特點呢?作為獨生子女的他們,存在著對人不感激、對物不珍惜,對己不克制、對事不努力。獨生子女的生長環境決定了他們不習慣于“我聽你講”的單純說教方式,不喜歡老師居高臨下刻板生硬的方式來迫使他們接受抽象的說理,因此班主任要注意學生的青春期特點,注重引導學生理解和思考未來的道德準則,并使學生具有解決各種道德問題的能力。
人生就是無數次的遇見,2008年9月,我的班級接收從私立外國語學校開除的學生,他叫張耀文(化名),第一次見面,雖然孩子面帶笑容,但我仍從他的閃動的瞳仁中,看到了桀驁不馴這四個字。我對他首先實施了先禮后兵策略。告訴了他必須遵守的校規班規,孩子進入班級的第一節課,我在班級后窗觀察他,看到這樣的結果:坐姿隨意,聽課散漫,從教12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我班來了一位“重量級的人物”,考驗我的時刻到了!一下課沒等我進入班級,他已經帶著不可一世的睥睨眼神繞班級座位一周了。雖然對他的工作要做很多,但我還是決定先按兵不動,等他犯個原則性錯誤時在“收拾他”。我繼續暗暗觀察的結果是:他很聰明,理科特別棒。英語不及格,語文成績一般。體育是籃球玩家。同時我也和他的家長及時取得聯系,了解到,孩子是獨生子,性格狂傲,一般不會屈服于誰,除非你有讓他佩服的理由。工作一旦做通就不會再走原來的老路。在做好了解孩子的功課后的不久,有同學向我反映,張耀文在班級拿一把裝修用的細釘子在課堂上趁任課教師不注意拋灑,這還了得,先不說影響上課秩序,單說釘子萬一傷到孩子們,安全無小事呀,這也是校長常對我們說的話。找出他后說明原因,可他竟然一副滿不在乎的面孔,我感覺火氣正要從我的胸中噴發而出,應該說我是個要強的人,怎能讓這樣一條魚腥了一鍋湯,在曉之以理無果之后,我說出了憋在我心中的話,“留下,就要聽我的,不聽你就走吧!”.就在那時刻,我在他的眼神中看到了恐慌,看到了在乎,一個渴望上學的孩子,壞能壞到哪去?這時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發現自己錯了,錯的很荒唐,他還是孩子,而我卻在第一眼看到他時就把它看成一個不可教育的敵人。
接下來可以想象,我就這樣接受了他,一個本性善良,外表桀驁的男孩。我尊重他,我們成為了朋友。我的手機里還留著他放學后堅持寫完一頁書法練習的認真的的身影。他的成績由年組六七十名,逐步上升,到中考前夕,最好成績年組十四名。他的成長,他的改變可不可以說是愛的成果呢!
教育是崇高的事業,教育也是一種服務,它的要求更高,,要求我們不僅要有很高的學識,無限的耐心愛心,有誨人不倦的情懷,和伯樂的慧眼,所以教師不僅是教育者,更是一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育的秘訣是真愛,賞識學生并且從發展的眼光為孩子未來考慮,愛孩子,就該為之記深遠,為他們量身定做最適合的教育方式,這才是對學生的真愛。賞識和喜愛優等生是每個老師都能做到的,但我們教育者不能為了這學生比例中的少數人而忽略未必不是可造之材的“中等生”甚至“差生”,關鍵是我們要善于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有點,因材施教。教育的目的絕不是選拔一小部分人,對于那些成績單下游的差生,他們更需要關注,更需要格外給予他們賞識、鼓勵、尊重重建他們的世界觀,這才是教育最大意義。
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很可能決定他們的前途和對未來的態度,我相信每個老師都有評價學生的能力,更有賞識學生的能力。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真正把學生當成感動個體,讓學生內在學習、實踐中實實在在得到教育。
賞識,讓教育一切皆有可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