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琰
摘要:社會責任感對我們的成長發展來說有著重要意義,然而當前很多高中生的社會責任感都較為淡薄,繼而導致了眾多問題的發生。文中將對高中生社會責任感淡薄的基本表現進行分析,并探究社會責任感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途徑。
關鍵詞:高中生;社會責任感教育;問題
高中生是社會發展建設的重要后備力量,其能力與素養會對社會發展造成較為直接的影響。然而當前家庭、學校、社會都將我們的文化素養發展作為關注的重點,忽略了對我們道德素養、責任意識發展的關注,這對我們的身心健康成長來說是不利的,對社會責任感教育問題展開探究有著重要意義。
一、高中生社會責任感淡薄的基本表現
(一)責任主體意識缺失
在社會生活中,義務與權利是具有統一性,公民只有將義務與權利有效結合到一起才能夠推動社會的健康發展。我們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因此我們對義務與責任的認識將會直接影響到自身的發展,以及社會的健康建設,關注我們的責任主體意識發展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但是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大部分高中生都沒有形成較強的責任主體意識,有調查現實,大部分學生都很討厭違反公共秩序的行為,但也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學生做出過違反社會秩序的行為。這說明,我們并沒有意識到遵守社會秩序,承擔社會責任的必要性,卻想將這些責任推卸給其他社會主體,我們對其他人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但是卻忽視了對自身的要求,責任主體意識缺失明顯。
(二)社會參與意識不足
社會責任意識的一個主要表現就是社會參與意識,公民應當積極關心國家大事,積極參與政治生活,但是我們并沒有形成較強的參與意識,而是成為體制的被動服從者,很多同學都沒有認識到自己在社會生活中權利與責任,不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社會管理中。很多同學都參與過社會活動,但是卻不能養成定期參與的好習慣。
(三)被動社會責任承擔
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也是我們高中生應當具備的社會意識,但是我們并沒有真正認識到參與社會生活、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性。以愛心活動為例,我們參與愛心活動多半是被動的,優勢僅僅是為了應付學校的要求或者是為了爭得班級榮譽,我們對愛心活動本身的關注度并不足,無法意識到這是我們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即是主動參與,也多是出于同情心,而不是社會責任感。
二、高中生社會責任感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家庭社會責任感教育缺失
家庭是我們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之一,其作用是學校教育所不可取代的,我們這一代學生多為獨生子女,有些父母會過度溺愛孩子,為我們計劃、安排好一切,同時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他們多將注意力放在我們應試成績方面,而忽略了對我們心理、思想的關懷與教育。有時為了讓我們專心學習,家長不允許我們做家務、參與課外活動,在這種家庭教育環境中,我們極有可能產生以自我為中心、怕吃苦、推卸責任、自私自利等不良思想認識。
(二)學校社會責任感教育缺失
雖然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推進,但是學校往往仍將升學率作為關注的重點,將對學生文化知識水平、應試能力的培養當做重點,繼而忽略了對學生情感、思想認識、個性能力以及責任感方面的培養工作。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認為讓我們考入好大學才是高中教育的關鍵,這與素質教育理念是不相符合的,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同學都僅僅關注學業,對其它活動漠不關心,缺乏集體榮譽感以及責任意識,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將無法健康、協調的發展。
(三)社會不良思想文化影響較深
高中階段,我們的思想是具有較強的可塑性的,無論是是非觀念還是思想道德認識都沒有完全形成,因此極易受到社會上不良思想的影響。當前我國社會仍處于轉型的重要時期,社會環境復雜多樣,社會問題教務突出,享樂主義、金錢主義思想等較為突出,如果我們受到這類思想的影響,就就有可能做出違背社會道德,甚至是違法的行為,如考試作弊、損壞集體利益、逃學、盜竊等,這些行為都是社會責任感缺失的表現。
三、高中生社會責任感教育開展的有效途徑
(一)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家庭是我們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學校,因此在責任感教育中,家庭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應當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認識到素質培養、道德培養比學習培養更加重要。首先,家長應當讓我們適當的做家務,承擔家庭責任,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感受到家長的重視以及承擔責任的樂趣,繼而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家庭責任意識。其次,家長應當以身作則,勇于承擔責任,為我們做好示范,同時要愛護有度,不要過于溺愛,要讓我們獨立成長與發展。最后,家長要讓我們明確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權利與義務,營造民主的家庭氛圍,
(二)優化學校教育環境
學校是我們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其教育更具有系統性與直接性,因此應對其予以重視。學校應當定期組織教育活動,讓我們能夠在豐富多樣的活動中感受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意義,讓我們可以樹立正確的責任意識。例如學校可以組織我們開展主題班會、到社區進行參觀與服務等。在活動中,教師應當對我們予以鼓勵,讓我們能夠加強對成果的認知以及對責任感的認識。
(三)加強對社會環境的關注
社會環境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我們的思想認識,因此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是十分必要的。學校應當積極培養我們的社會價值觀,用誠實守信、民族精神、愛國精神等感染我們,為我們介紹相關的案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熏陶我們,讓我們的思想認識可以逐漸提升。
結語:
當前高中生的社會責任感明顯缺失,這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會環境有著密切的關聯。社會各界都應當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并全面發揮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會環境的作用,讓學生能夠形成較強的社會責任意識。
參考文獻:
[1]謝永紅,郭在時.高中生社會責任感培養的校本路徑研究[J].中小學德育,2017(04).
[2]李海軍,朱桂花.高中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研究[J].教育科學論壇,2017(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