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紅
隨著計算機、網絡等現代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教育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已越來越多地走進中學語文課堂,它對于設計教學過程,運用新的教學方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借此,我想結合自己多年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一些經驗,來談談如何充分合理地發揮多媒體的優勢,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運用多媒體,營造恰當的情景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在課堂導入階段恰當運用多媒體來創設教學情境,有助于學生適時高效地接收到相關信息,產生學習的好奇心和積極性。學生有了學習的積極性,教學就事半功倍。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設置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情境導入,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熱情的目的。
在教授李煜的《虞美人》一文時,我運用多媒體播放歌曲《虞美人》和作者的畫像。當學生陶醉在優美的旋律中時,我用幻燈片打出了法國作家繆塞爾的一句話:“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 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再介紹李煜的身世遭遇。學生情緒飽滿,好奇心十足,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運用多媒體,豐富課堂內容,提高課堂效率。
在課堂45分鐘有限的教學時間里,傳統的教學方式難以較全面地向學生展示相關的知識點,加之老師分發資料、板書解析、演示引導、學生閱讀、理解吸收等環節,教學無法緊湊高效開展。多媒體的使用則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老師在課前利用PPT準備好相關的知識點,節約了板書的時間,豐富拓展了課堂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接受到更廣泛的信息資源。
例如,我在講解的《逍遙游》時,除了簡單地向學生介紹莊子及其作品外,還讓學生觀看有關莊子的影片片段,引導學生閱讀他的《齊物論》,促使大家加深對莊子哲學思想的領悟;同時,插入關于莊子的一些軼事,讓學生更廣泛地,更深層地理解莊子“一生死,齊萬物”,追求絕對的精神自由以達到“逍遙”之心境。這樣的豐富、深刻的教學效果是傳統的課堂教學難以達到的。
另外,多媒體在古詩文教學中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古詩文朗誦是教學的一個重點,在傳統教學的課堂都需要老師范讀,從而引導學生實現從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流利、到讀出詩文的情感的學習目標。然而,每位老師誦讀的水平有高下,也并非所有的老師都具備優秀的誦讀能力。此時,我們借助多媒體播放名家的范讀,反復播放給學生揣摩體會、模仿訓練,對于提高學生的誦讀水平加深對作品的理解與記憶有重要意義。
作為一名女老師,每次遇到教授李白的《將進酒》都倍感誦讀的壓力——如何讀出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的豁達豪邁,如何讓學生通過誦讀體會到李白盡情宣泄內心情懷的痛快淋漓,成為我重點要考慮的問題。而有了多媒體,我可以提前下載央視著名主持人的優秀范讀,在課堂上指導學生朗讀和引導學生領悟課文。我的難題迎刃而解。
三、運用多媒體,化抽象為形象,突破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
荀子有言:"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說的是,聽說比不聽好,見到比聽說好,知曉比見到好,實踐比知曉好,學習的最終就是實踐。可見,聞(聽說)與見(實踐)是我們教學的基礎。“見”是實踐,是具體的,而非抽象的。我們借助多媒體教學能有效地實現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抽象的內容用PPT呈現出來,通過直觀形象的方式,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習熱情,突破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
如教《蜀道難》一課,教學目標之一是要使學生體會蜀道艱難奇險的特點。文章對蜀道從各個角度進行了生動而夸張的描繪。但是,蜀道到底有多險?人行走其上到底有多難?一味的從課文的文字去想象、揣摩,學生會覺得枯燥并失去興趣。這個時候,運用多媒體,打出各種蜀道各種奇險棧道的圖片,給學生一個直觀的畫面,化抽象為形象,就能有效地解決學習中的難點問題。
綜上所述,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應該恰當地合理的發揮多媒體的輔助作用,可以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如虎添翼。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常常出現濫用多媒體的誤區。表現為:過分追求課件形式上的華美而不重實際功用;課件設計預設性太強,不注重課堂的生成;受多媒體限制,課堂缺乏師生的溝通與交流。
凡事過猶不及。巴爾扎克說:“世界上的事情永遠不是絕對的,結果完全因人而異。”多媒體只是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并不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唯一途徑,更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師進行教學。課堂上,我們不能純粹地為了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而應當結合我們教學內容的實際采取適合的教學方法,把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綜合加以合理地運用,方能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