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榮四+胡喜海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蘊含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不僅關系到自身的成長成才,更關系到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應重在學習、養成和引領,深刻理解核心價值觀內涵,在勤學修德與文化傳承創新中積極踐行,形成自覺奉行的理想信念。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
Abstract:ThecoresocialistvaluescontaintheChinesenation'sdeepest spiritualpursuit,andthecultivationof colegestudents'coresocialistvalues, whichisnotonlyrelatedtothegrowthofthemselves,butalsodecidethe valueorientationofthewholesocietyinthefuture.ThecultivationofColege Students'coresocialistvaluesshouldfocusonlearning,developingand leading ,and understanding corevalueconception deeply.And actively practicebystudyingdiligently,correctingvirtueand innovatingtraditional culture.consciouslypursuetheidealandbeliefformation.
Keywords:Colegestudent;Coresocialistvalues;Cultivation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指出,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世界各國在思想、文化、經濟、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頻繁,各種思想文化、價值觀念的碰撞日趨激烈。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等問題。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加強高校人才培養和引領大學生健康成長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內涵
核心價值觀指的是特定時期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居于統治地位的社會價值觀,是整個國家或社會大多數成員認可、共同遵守并自覺踐行的主流價值觀念或價值追求[1]。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標準。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神內核,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三個倡導”: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包含了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公民層面的價值準則,用通俗、精煉、概括的詞語表述了“政治話語向大眾話語的”轉化,易于為廣大人民群眾感知、理解和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的主流價值觀念,把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既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又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彰顯了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中反映了社會成員應該遵循的道
德準則和價值規范,反映了當代中國社會進步發展方向,是增強中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基礎和力量源泉。
二、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現實意義
(一)是青年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縱深推進,政治多極化和文化多元化不斷發展,社會環境日趨復雜多變,世界各國文化思潮與價值觀念相互碰撞。西方腐朽墮落的生活方式,拜金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等世俗化、功利化的價值取向,新媒體時代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網絡輿論和網絡信息,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90后大學生是沐浴著國家改革開放的陽光,伴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而成長的一代,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個性鮮明,心理不夠成熟,對現實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失德、失范、失序的社會現象缺乏理性的思考,無所適從。習總書記說過,“青年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只有在大學生中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青少年“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才能提高大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健康成長成才。
(二)是青年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的需要
理想信念作為精神現象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是人的心靈世界的核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在精神層面的結晶。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時期,各種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紛繁復雜,思想意識領域呈現出多元多樣多變的特點,國外各種勢力對我國青少年實施 “西化”、“分化”、“和平演變”的戰略圖謀活動從未消停。大學生由于涉世不深,閱歷較淺,很容易受到西方所謂的自由博愛、民主思想,人權與主權理念等“雙重標準”的蠱惑,表現出理想信念模糊。
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需要理想信念的引領,需要依靠青年群體的努力奮斗。當代大學生只有堅持和弘揚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核心價值觀,才能堅定理想信念,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不畏艱險,不斷進取,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終不渝的堅持中國道路、匯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為民族復興奉獻青春力量。endprint
(三)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需要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高校要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2014年第二十三次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強調:高校的使命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的全過程。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做人做事第一位是崇德修身,以德為先,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行。大學生是國家建設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國的未來。高校不僅要培養富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更重要的是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提高青年大學生的道德素養,讓大學生既要修小德,加強個人品德修養,也要修大德,把個人的理想與國家的發展緊密結合。立志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用向上向善的精神風貌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主要路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的形成過程,也是大學生主動學習理解核心價值觀知識,積極進行核心價值觀的社會實踐,勤學修德,不斷傳承弘揚優秀文化的過程。
(一)內化于心,認同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大學生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和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是基礎,而辨別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價值觀的區別則是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前提。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存于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價值觀之一,資產階級提出的“自由、平等、博愛”等價值理念具有反封建性與進步性,但資產階級關于民主國家、自由社會和平等人權三個層面的“普世”價值建構具有欺騙性和虛偽性。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真正自由和平等的是資本而不是人,資產階級通過對資本的占有綁架國家、控制社會、異化個人,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是利己主義,資本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最高價值追尋。其次是能真正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倡導”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與集中表達,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的核心價值觀是有機統一的整體,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相互貫通,共同發揮作用[2]。青年學生作為社會的重要群體必須統一思想,認同國家的核心價值觀,不僅要注重國家層面價值目標的樹立、社會層面價值取向的定位,更重要的是注重個人層面價值準則的養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形成自覺奉行的理想信念,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凝聚精神力量。
(二)外化于行,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抽象的教條,不是空洞無物的說教,就像空氣和水一樣,蘊含于社會生活的細節里,體現在我們的日常行為中。“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需要思想上的教化,更需要在行動中身體力行。高校要充分發揮人才與科技資源優勢,加強統籌協調,為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創造條件,搭建平臺。青年大學生要以擔負時代使命的姿態,以“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價值準則,以“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為行動方向,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勤奮學習,互相幫助,利用所學專業知識,以個人、小組、班級等組織形式開展各種微調研活動;開展“文明出行”、“光盤行動”等微公益活動;開展“創新創業”、“義務支教”、暑期“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讓廣大青年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開拓視野,了解國情、受到教育,更讓青年學生在奉獻青春、增長才干、創造業績的體驗中,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認同,從而用實際行動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勤學修德,不斷加強大學生思想引領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會平白無故就成為青年群體的內心信念,需要不斷的對青年大學生進行思想引領,才能使核心價值觀成為大學生的堅定信念與價值追求。高校教師要積極發揮既為“經師”又為“人師”的主導作用,對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做好學業幫助和情感上的疏導,對部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的學生做好思想引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青年樹立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在勤學修德上下功夫。知識是樹立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基礎,首先要引導大學生把勤奮學習當作優秀習慣,發揮學習主體性作用,自覺主動把握當下,珍惜青春好時光,刻苦學習,努力鉆研,扎實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提升自己為國家建設的本領。其次,明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是一種個人的德,也是國家的德和社會的德,這種德的培育,既要需要大學生立意高遠,學習前輩先賢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功崇惟志、業精于勤”的敬業作風,“以誠處世、以信立身”的誠信精神,“與人為善、厚德載物”的友善品格[3]。又需要立足平實,以 “感動中國人物”,校園“自強之星”,“大學生年度人物”為榜樣。挖掘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的社會與校園楷模先進事跡,激發大學生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熱情,提升大學生的道德修養,培育核心價值準則的養成。
(四)文化育人,傳承弘揚優秀文化
價值觀作為社會精神文明存在的一種形態,是民族文化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的。價值觀發生于人們的心靈,而心靈要靠文化來培育[4]。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內含著中華民族凝聚共識,約定俗成的價值取向,這種價值觀念由人們一代一代傳承下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要發揮優秀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讓優秀民族文化基因以春分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滋養大學生的心靈。魯迅先生曾說,要改造國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藝,才能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大學生首先要善于從底蘊深厚,哲理深邃的優秀傳統文化中吸取營養,以“仁、義、禮、智、信”為內容的傳統價值觀體系,形成了講仁愛、重情義、明禮儀、尊教育、守誠信的道德準則,體現了心憂天下的愛國情懷,鞠躬盡瘁的敬業精神,一諾千金的誠信操守,與人為善的人生態度。只有深刻認識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有民族自豪感,進而激發出愛國精神,成為青年學生面向未來,不斷進步的永恒動力。endprint
其次,大學生要積極參與并踴躍投身到校園文化建設活動,校園文化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離不開校園文化的熏陶,大學生要認真挖掘校史校訓的育人內涵,深刻領會如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復旦大學“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北京師范大學“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等校訓精神的育人作用。通過校園黨團活動、社團活動,以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表達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感悟理解,創作一批融思想性、知識性,教育性一體的歌曲、舞蹈、相聲、詩歌等文藝作品,利用校園宣傳畫廊,微博、微信等網絡新媒體平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優秀文化文化觸及心靈,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高校立德樹人必然要求,是一項人心工程和靈魂工程。核心價值觀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需要高校的主動擔當,亦需要社會、家庭的協同教育,才能與學生的自我教育形成合力,產生精神共鳴。從而引導大學生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變成日常的行為準則,形成自覺奉行的信念和理念,進而以實際行動走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前列。
參考文獻:
[1]李欣怡.國外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及其當代啟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3):42-43.
[2]李捷.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中國力量 [J].紅旗文稿, 2015,(3):4-6.
[3]柳禮泉.先進典型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詮釋[J].學術論壇, 2015,(1):14-17.
[4]張慶熊.“勞動光榮”:以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理論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 2015,(1):62-68.
本文系 2016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題《“微時代”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引導對策研究》(項目編號 16D05);湖南農業大學思想道德提升工程《“導航青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團隊》(項目編號 2014TS20)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胡喜海(1973–),男,湖南桂陽人,副教授,湖南農業大學學生工作部學生教育科科長,碩士,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戴榮四(1972–),男,湖南漣源人,湖南農業大學學生工作部部長,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高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