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欣++趙希兵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12.019
[摘要] 目的 探討2型糖尿病家系發病特征與相關危險因素。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該院接收的72個T2DM家系作為研究對象,根據1997年美國糖尿病學會(ADA)標準,對所有對象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收集其中確診為2型糖尿病和無糖尿病者的一般資料,通過問卷調查和實驗室檢查分析存在2型糖尿病與不病的特點和發病危險因素,并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方法計算2型糖尿病的相關危險因素。結果 調查顯示,275名中未患病親屬為206名,確診為T2DM者為69例,占總人數25.09%。其中患病與未患病者在BMI、活動量、高血壓病史、高脂血癥、吸煙史等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將差異的資料帶入Logistic回歸進行計算,證實BMI、活動量、高血壓病史、高脂血癥、吸煙史均是T2DM家系發病的危險因素。結論2型糖尿病在性別、年齡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過度飲食、高血壓病、腦血管意外史、高脂血癥、長期吸煙與2型糖尿病家系發病密切相關,值得進一步深究。
[關鍵詞] 2型糖尿病;家系;發病特征;危險因素;調查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6(b)-0019-02
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mellitus,T2DM)作為臨床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具有遺傳易感性,可隨病程發展,代償機制逐漸衰退,進而引發嚴重的并發癥。近年來發病人數正逐年增加,已經成為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一項重要疾病。研究認為[1],T2DM是各種遺傳及環境致病易感因素綜合作用的后果,但有關其長期遺傳研究進展緩慢,加上每個患者的致病易感因素種類差異甚大,為T2DM家系總結其發病特點與相關危險因素成為一項難以實施且意義非凡的課題[2]。其對今后T2DM實施有效和目標明確的預防提供理論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該院接收的72個T2DM家系,全部應查人數298名,實際調查275名,應答率為92.28%,其中男性162名,女性113名,年齡15~82歲,平均年齡(48.51±6.82)歲,該研究中根據母系遺傳伴耳聾等臨床特征排除線粒體基因突變家系,具體標準是[3]:①母系遺傳;②發病年齡早,多在40歲以前;③體形較瘦, BMI常<25 kg/m2;④常伴神經性耳聾;⑤進行性胰島素分泌缺陷。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進行一般資料收集,根據相關文獻收集可能影響患者型出現T2DM的相關因素[4],制定統一調查表,以T2DM先證者為核心,同時對其同胞、子女及其父母情況進行調查,圍繞性別、體質指數(BMI)、飲食狀況、高血壓病史、腦血管意外史、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史、吸煙史、飲酒史,對比其中未患病親屬與確診為T2DM者的一般資料,將有差異項目采用Logistic回歸進行計算,分析T2DM家系發病特征與相關危險因素。
1.3 統計方法
該研究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美國IBM公司)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和處理,對計量資料均采用均數±標準差(x±s)形式表示;對于計數資料采用(%)表示,各組間比較選擇χ2檢驗,計量資料之間比較采用t檢驗,將T2DM家系發病原因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T2DM家系發病情況
調查顯示,275人中未患病親屬為206例,確診為T2DM者為69例,占總人數25.09%,而對比患病與未患病者的一般資料,發現兩者在BMI、活動量、高血壓病史、高脂血癥、吸煙史等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危險因素
將上述有差異資料帶入Logistic回歸方程計算,發現兩者在BMI、活動量、高血壓病史、高脂血癥、吸煙史均是T2DM家系發病的危險因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型糖尿病家系發病特征與相關危險因素
3 討論
T2DM又名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是一種與遺傳密切相關的異質性疾病口,其特點在于人體自身能夠產生胰島素,但細胞卻無法對其作出反應,從而降低胰島素效果,呈現一種相對缺乏的狀態,破壞機體內分泌功能[5]。近年來T2DM發病率在全球范圍內均呈逐年增高的趨勢,成為繼心血管病及腫瘤之后的第三大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為傳染性疾病。研究發現[5],T2DM不僅具有高度的遺傳異質性,也受環境多種因素的影響,有研究認為[6],了解T2DM的發病特征與危險因素可以為深入研究其發病機制、遺傳規律提供足夠且重要的信息,進而降低T2DM家系的發病率。對此該研究通過收集大量T2DM家系的樣本資料,探討其發病特征與相關危險因素,結果顯示,在275名調查人數中確診為T2DM者為69例,占總人數25.09%,分析患者資料發現,患病與未患病者在飲食狀況、高血壓病史、高脂血癥、吸煙史等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將差異的資料帶入Logistic回歸進行計算,證實飲食狀況、高血壓病史、腦血管意外史、高脂血癥、吸煙史均是T2DM家系發病的危險因素。根據上述影響因素得出結論:①飲食狀況:當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飲食結構改變,脂肪增多時,靶細胞膜上的胰島素受體減少,靶細胞內也有受體后缺陷,形成胰島素不敏感或胰島素抵抗,繼而增加糖尿病的發生率;②高血壓病史與高脂血癥:高血壓作為一個多基因疾病,有學者研究發現,某些高血壓相關基因是糖脂代謝紊亂和肥胖的易感基因,而血脂異常是高血壓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在該文中可認為血脂異常是高血壓相對獨立于遺傳因素以外的危險因素。③活動量:在過去的資料中顯示,體力勞動者T2DM發病率明顯低于腦力勞動者,當人體活動量逐漸減少,使人體肥胖,脂肪組織將分泌多種有害因子、氧化應激反應等導致內皮功能受損,使得正常者胰島素敏感性下降,極易引發T2DM。④吸煙史:一般認為,長期大量吸煙可造成高胰島素血癥和胰島素抵抗,而該文中患有T2DM者與為患病者吸煙史有明顯差異,表明長期吸煙是T2DM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7]。
在該研究中采用“家系”的概念,了解2型糖尿病發病特征的同時,對相伴疾病的發生做進行了討論,發現在糖尿病家系成員中,只要存在飲食過量、超重、吸煙等任一行為,即可增加糖尿病的發病風險。雖到目前為止,還無法控制人體的遺傳因素,但能從環境因素對患者進行干預,最終達到預防或限制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發生、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朱釗,韓睿,董霞,等.2型糖尿病家系人群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相關因素的分析[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4,35(9):64-70.
[2] 周慧,吳振,周素嫻,等.2型糖尿病家系一級親屬代謝綜合征危險因素的分析[J].中國醫藥導刊,2013,15(10):1633-1634.
[3] 張雅中,房輝,田金莉,等.2型糖尿病家系胰島素抵抗與血清抵抗素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2, 22(1):42-44,48.
[4] 高劍波,成金羅,丁惠萍,等.2型糖尿病家系發病特征與危險因素初步調查[J].中華內科雜志,2011,50(6):474-477.
[5] 張敏,陳平,陳樹,等.2型糖尿病家系非糖尿病一級親屬血清視黃醇結合蛋白4水平與胰島素抵抗關系研究[J].西部醫學,2010,22(10):1837-1839.
[6] 吳雪霽,潘冰瑩,陳雄飛,等.廣州市家系高血壓與2型糖尿病和血脂異常關系的研究[J].中國熱帶醫學,2014,14(11):1343-1346.
[7] 宋巖,李娜,何柳,等.UCP2基因與SREBPlc基因多態性與腹型肥胖的關聯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09,41(3):302-306.
(收稿日期:2017-03-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