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淑君++劉慧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12.023
[摘要] 目的 對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的價值進行探討研究。方法 選擇該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接收的50例糖尿病患者和50名健康體檢者作為該次研究對象,其中5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組,50名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兩組人員均接受下肢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對兩組檢測結果進行觀察比較。結果 研究組硬化斑塊64.0%、管腔狹窄20.0%、閉塞14.0%、踝肱指數(0.6±0.1),對照組硬化斑塊24.0%、管腔狹窄6.0%、閉塞0.0%、踝肱指數(1.3±0.3),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血流量(11.3±3.7)mm3/s、血管內徑(4.9±1.1)mm、頻譜寬度(4.3±0.8)mm,對照組血流量(14.1±4.8)mm3/s、血管內徑(6.0±1.5)mm、頻譜寬度(6.2±1.3)mm,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彩色多普勒超聲應用于早期診斷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有著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具備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 彩色多普勒;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6(b)-0023-02
糖尿病是臨床十分常見的一種代謝性疾病,患者血糖偏高。長期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受機體血糖持續偏高影響,極易引發心臟、眼、腎等組織慢性損傷,導致功能失常,進一步產生一系列并發癥。常見的并發癥包括有心血管病變、腦血管病變、下肢動脈病變及腎臟病變等[1]。就糖尿病合并下肢動脈病變患者而言,還可能出現截肢情況,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由此可見,早期診斷對糖尿病合并下肢動脈病的臨床治療尤為關鍵。該次研究選擇該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接收的50例糖尿病患者和50名健康體檢者,兩組人員均接受下肢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旨在對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的價值進行探討,下述開展系統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接收的50例糖尿病患者和50名健康體檢者作為該次研究對象。研究組50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范圍33~79歲,平均年齡(55.1±11.2)歲;病程范圍2~14年,平均病程(9.1±2.6)年。對照組50名健康體檢者中,男性27名,女性23名;年齡范圍32~80歲,平均年齡(54.7±11.5)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選取飛利浦公司生產的IE Elite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探頻率調節至4~10 MHz。對研究組、對照組分別選取飛利浦GE730型和西門子AcusonSequia 512GE730型彩色超聲診斷儀開展檢測,具體檢測步驟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均行俯臥位或仰臥位,使下肢朝外伸展,行俯臥體位對腘動脈開展檢測;行仰臥體位對股動脈開展檢測。先選取實時二維超聲對血管壁、血管官腔內徑以及斑塊位置、形態、回聲特征等開展全面檢測,然后選取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兩組人員血管管腔內彩色血流充盈情況開展檢測,以明確官腔狹窄或閉塞所處部位,依托脈沖多普勒對血流峰值開展明確檢測,并密切關注頻譜形態,做好記錄工作。
1.3 觀察指標與診斷標準
兩組100例人員均接受下肢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后,比較兩組下肢血管病變情況、動脈血液流變學參數,將全面研究得到的數據通過電子計算機軟件開展統計學處理。結合患者下肢動脈狹窄程度開展分級,血管無狹窄為0級;血管狹窄程度在1%~19%之間為I級;血管狹窄程度在20%~49%之間為II級;血管狹窄程度在50%~74%之間為III級;血管狹窄程度在75%~99%之間為III級;血管完全閉塞為V級[2]。
1.4 統計方法
采取SPSS 13.00統計學軟件對該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處理,研究組、對照組相互之間計數資料[n(%)]比較經由χ2檢驗,計量資料(x±s)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100例人員下肢血管病變情況比較
研究組硬化斑塊64.0%、管腔狹窄20.0%、閉塞14.0%、踝肱指數(0.6±0.1),對照組硬化斑塊24.0%、管腔狹窄6.0%、閉塞0.0%、踝肱指數(1.3±0.3),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100例人員動脈血液流變學參數比較
研究組血流量(11.3±3.7)mm3/s、血管內徑(4.9±1.1)mm、頻譜寬度(4.3±0.8)mm,對照組血流量(14.1±4.8)mm3/s、血管內徑(6.0±1.5)mm、頻譜寬度(6.2±1.3)mm,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伴隨糖尿病患者人數的不斷增多,即便該項疾病本身并不十分可怕,然而其有著引發各式各樣并發癥的能力。所以,要求人們要對糖尿病予以有效重視。下肢動脈病變即屬于糖尿病并發癥中十分常見的一種,糖尿病合并下肢動脈病變臨床主要表現為肢體發冷、足部潰瘍以及間隙性疼痛等,倘若未開展及時有效的治療,還可能出現截肢情況,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糖尿病患者因機體內環境長期處在高血糖狀態下,機體代謝功能失常,進一步使得下肢動脈異常沉積,對內膜平滑肌功能帶來負面影響[3]。另外,內膜增生、增厚纖維化,纖維蛋白酶活性遭受抑制,血管內皮細胞遭受損傷,膽固醇大量積聚,進一步產生斑塊。眾多臨床實踐表明,下肢動脈血管病變的引發,與患者年齡、糖尿病病程有著十分緊密的關系,糖尿病造成的脂質異常沉積,會顯著提高動脈血管管壁僵硬水平,所以和健康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引發下肢動脈病變的風險要明顯更高[4]。endprint
下肢動脈病變所造成的下肢缺血,是導致糖尿病病足發病的一大發病機制,下肢肢端缺血引發繼發性感染,會進一步形成潰爛壞疽,最終患者只有通過截肢途徑來挽救生命。糖尿病造成的血流動力學變化及各種病理轉變,均會使得血管內皮遭受一定損害。結合當前我國醫療技術水平而言,糖尿病足的治療手段還未達成全面統一,臨床通常以截肢、干細胞移植手術來盡量達成對疾病的控制[5]。然而,單單通過臨床觀察往往無法達成糖尿病足的早期診斷,同時難以有效確定病變發生位置、發生水平等。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有著無創、無痛以及可重復等優勢,可針對糖尿病患者下肢動脈血管內徑、內膜轉變、斑塊形態及所處部位等一系列臨床指標開展檢測,醫務人員可有效結合檢測結果對患者疾病情況開展早期診斷[6]。該次研究結果得出,研究組硬化斑塊64.0%、管腔狹窄20.0%、閉塞14.0%、踝肱指數(0.6±0.1),對照組硬化斑塊24.0%、管腔狹窄6.0%、閉塞0.0%、踝肱指數(1.3±0.3),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血流量(11.3±3.7)mm3/s、血管內徑(4.9±1.1)mm、頻譜寬度(4.3±0.8)mm,對照組血流量(14.1±4.8)mm3/s、血管內徑(6.0±1.5)mm、頻譜寬度(6.2±1.3)mm,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次研究結果與李洪琳[7]、李芳等[8]研究所得結果大致相符。
綜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聲應用于早期診斷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有著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有助于該疾病的早期預防和治療,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備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波.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的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27):152-153.
[2] 徐挺,汪洪雷,戴紅衛.彩色多普勒超聲在2型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當代醫學,2016,22(29):61-62.
[3] 楊渝.彩色多普勒評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動脈病變檢查中的診斷價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5,13(12):19-20.
[4] 張艷梅,張婷.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診斷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方面的臨床價值[J].當代醫藥論叢,2015,21(9):30-31.
[5] 梁愛容.彩色多普勒超聲對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動脈病變的診斷價值[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5,30(6):551-553.
[6] 黃云龍.彩色多普勒超聲對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的診斷價值[J].智慧健康,2016,2(7):58-60.
[7] 李洪琳.35例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3(3):134.
[8] 李芳,黃德益.彩色多普勒超聲對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動脈病變的診斷價值[J].中國鄉村醫藥,2017,24(6):71-72.
(收稿日期:2017-03-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