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玲玲



摘 要:凡·高早期的作品受荷蘭現實主義畫風和法國畫家德拉克羅瓦的色彩理論的影響,色調深沉,畫風樸實。后汲取了印象派和點彩畫派的技法,結合了日本版畫輪廓清晰、線條簡練的筆法,形成自己獨特的畫風。而后,他的畫風變得更加瘋狂,畫面有著炙熱的情感甚至是神經質的表現。他的一生用飽滿的熱情表現他對友情、愛情的向往,用絢爛的色彩描繪他對生命的理解,他的作品就是一座座豐碑,引導我們走進他純真又熱烈的內心世界。
關鍵詞:凡·高;灰暗;明亮
文森特·威廉·凡·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是荷蘭后印象派畫家,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間,創作了八百多幅油畫和幾乎相同數量的素描。這些作品是凡·高譜寫自己生命的紀念碑。作為西方藝術史上最具個性的畫家,凡·高與塞尚、高更同列于后印象派畫家的行列,成為西方現代畫壇最偉大的藝術大師之一。
一、色調灰暗期
凡·高早期作品的風格受荷蘭現實主義畫風和法國畫家德拉克羅瓦的色彩理論的影響,與后來成熟時期的風格大相徑庭。早期幾乎所有作品的畫面還是使用傳統的表現手法,畫中秉持著客觀再現現實景象的原則,是對現實世界的被動模仿,畫面色調多是深褐色調或藍灰色調。風景畫講究對稱美,給人寧靜安詳的感受;靜物畫色調暗沉,用色渾厚濃重,暗面用深褐或普藍,亮面用暖黃色,形成強烈的對比;人物畫則是典型的傳統描繪,畫中人物融入在暗深的背景里,色彩多是用來表現明亮關系或固有色,色調單一。
那時大部分人物畫家畫的都是皇室貴族和貴婦人,很少有人畫那些窮苦的農民或工人。而凡·高筆下的都是這些貧窮、生活艱苦的庶民,畫中人物都有著古銅色的面龐,顯得真實而質樸,體現出凡高對普通勞動人民的同情與關愛。《吃土豆的人們》(圖1)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該作品表現的是一個貧苦的農民之家,晚餐只有一些土豆。低矮的屋頂給人壓迫感,狹小擁擠的空間更顯貧窮。畫面中間是一盞明亮的煤油燈,這盞燈寓意深刻,象征上帝的光芒照拂著這些貧苦的人們。背景設色稀薄淺淡,襯托出前景人物形象。凡·高用粗獷的筆觸、荷蘭古典畫風的色彩,表現了農民的質樸和憨厚,虔誠和善良。
雖然早期凡·高還處在一個探索的階段,他自己的風格尚未形成,技法尚未成熟,色調也不明亮,可他有一顆純真憐憫的心和一個高尚的靈魂,這些最寶貴的品質伴隨了他一生。
二、色調明亮期
在仔細觀摩過幾位畫壇大師的作品后,凡·高的作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吸收了哈爾斯和魯本斯的筆觸和著色技法,適應于表現倏忽變化的城市生活感受,他以前繪畫中的堅實沉重的筆觸漸漸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更短促的筆觸,他那象征著與農民和土地相聯系的幽暗的泥土色調,被基于互補色的較明亮的色調取代。
之后,凡·高又受到印象派的影響,學習他們的用光和用色,描繪流動、透明的空氣。他吸取了修拉的分色主義點彩法,摒棄了他認為不適宜的部分。印象派強調環境色的影響,凡·高則注重簡化的互補色的配合,對各種色彩進行主觀組合,形成有神秘效果的色彩畫面。他作品里的塊面是點與線的自由組合,這種不規則的“火柴棒”式的筆觸遍布整個畫面,呈現出不加修飾的畫面效果,這都是凡·高發自內心的自然流露。在造型語言方面,凡·高還吸取了日本版畫造型中的形式感,并結合他自身的感受,對自然形體進行簡化提煉,使他作品中的線條富有表現力,畫面具有明顯的平面裝飾意味,也表達出畫家內心的強烈感受。
《向日葵》(圖2)系列作品是凡·高的代表作,畫中奔放的筆觸、厚重的顏色堆砌以及明亮的色彩表現了向日葵強大的生命力。凡·高將厚厚的顏料直接堆到畫布上,運用他流暢的筆觸在畫面上留下明顯的痕跡,他將濃烈的顏色放在一起產生強烈對比,用筆奔放大膽富有節奏。畫中明亮的黃色是光和熱的象征,表現出他對光明的追求,畫面色彩飽滿純凈,沒有色彩透視,沒有光影效果。他提升了色彩的強度、明度和色彩的表現張力,舍棄空間效果和任何的形式規范,將自己的主觀意識和情感用他獨特的筆觸揮灑于畫布上,展現了畫家內心沸騰的熱情與活力。在他眼里,向日葵就是他自己的縮影,那卷曲的花瓣似乎有著魔力,像是烈火灼燒一般,蘊含著奔放的熱情和自由的生命力。畫中向日葵正在奮力地伸展著,就如他奮力掙扎的一生。
凡·高舍棄了傳統的繪畫形式,擺脫了現實物像對畫面的束縛,在畫中融入自我情感的表達,創造出一個震人心魄的畫面。
三、自殺前期
患有間歇性精神病的凡·高在自殺前都是在極度亢奮的狀態中作畫,只有進入緊張興奮的狀態,他那受壓抑的情感才會迸發出來盡情宣泄在筆下。這一時期凡·高的作品早已不是對自然的真實寫照,而是對精神與生命的自我表達。
這段時期凡·高的繪畫風格又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不再是那些快樂、布滿陽光與勝利的曲調。他的色彩更加沉著厚重,筆觸更加粗豪狂放,畫面洋溢著一種更加深沉更加哀傷的曲調,特別是那些卷曲的旋轉的線條,給畫面帶來了升騰律動的氣勢,表現了交織著生命的渴望和死亡的冥想的主題。《麥田上的烏鴉》(圖3)是凡·高自殺前幾天畫的,畫面中純黑和鈷藍色相混合的天空中仿佛有驟雨要沖向大地一般,讓人感覺神秘又恐懼,預示著死亡的來臨。而麥田好像恐懼來自空中的攻擊,形成強烈的傾斜狀,天空有無數的烏鴉在盤旋。很多人稱這幅畫是“不詳之兆”,預示著一場災難的來臨。畫面中動蕩的構圖,強烈的色調,粗狂繚亂的筆觸,無意中流露出他內心孤獨、壓抑、郁悶的心情。
一生在痛苦中掙扎的凡·高在絕望中結束了他的生命,一直不被承認的社會地位是他自殺的主要原因。在他短暫的一生中,他用那狂放的色彩、激情洋溢的筆觸和那顆純真的心靈給我們留下了諸多幅藝術的瑰寶。他是用自己生命來作畫的偉大畫家,面對他在探索藝術時的瘋狂執著,人們無不為之感動和震撼。
參考文獻:
[1]孫海燕編.世界藝術巨匠——凡·高[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10.
[2][荷蘭]凡高藝術基金研究會編.凡高——藝術與生活[M].金娜,徐升霆譯.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