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峰+王寧+范根平+孫繼旋

摘 要:項目教學以學生為主體,運用將課程內容項目化、任務化的方式,通過學生或團體合作完成教學內容的方式,突出學生的興趣性、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的特點,實現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力培養。根據麥可思2017年就業藍皮書,高校美術專業近三年連續為紅牌專業,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等都低,并且更換工作頻率較高,2017年藍皮書指出美術學專業紅牌尤為突出。影響高校美術畢業生就業問題主要從社會、學校和學生個人三個方面進行反思,通過高校美術專業的就業現狀,客觀地從教學方面分析現階段高校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建議項目教學方法應重點推行的合理性分析,實現現代高等學校“培養人才、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的職能。
關鍵詞:高校美術;就業;項目教學
一、我國高校美術專業就業現狀分析
高校美術教育人才培養從社會就業崗位應用性質上主要分為兩個方向:純藝術類專業和實用性藝術專業。純藝術類專業方向主要以美術學(國畫、油畫、版畫、水彩、雕塑等)為主,社會人才需求量較少,對口職業包括職業藝術家、美術教師、文化部門美術工作者、藝術畫廊或美術培訓等;實用性專業主要以藝術設計(服裝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動畫、環境設計等)為主,社會人才需求較大,職業方向選擇較廣泛,但是工資較低,工作流動性較大。
近五年麥可思研究統計紅牌專業如表所示。
根據近幾年麥可思就業藍皮書報告顯示,我國高校美術類專業就業情況連續普遍較差,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低,美術學專業尤為突出,連續五年為紅牌專業。實用性美術專業雖然畢業半年內就業率高,但是簽約率較低,主要原因是工資較低、勞動強度大、學生自我價值感低。純藝術類專業學生就業率低,主要原因包括:社會對口崗位較少(藝術高考擴招,供過于求)、學生就業方式追求自由化、學生專業自我轉化能力較差(這也是純藝術專業的一大特點)。
造成美術類就業現狀的原因包括社會、學校和個人等各方面,但其主要原因是學校的教學方法效率低,學生就業指導單一化、形式化,沒有把平時的就業指導融入到教學中,單靠短短的幾節就業指導課程來完成,學生根本就對本專業的就業市場不了解,甚至教師也是模糊不清,教師只負責單一的專業技能傳授。學生的就業意識以及專業實踐和轉化能力較差,自主創新創業意識不強,所學知識同社會人才的技能需求不對應等。
二、當下我國高校美術教學現狀分析
國內院校在美術教學人才培養結構上大致都設定為:一年級藝術基礎,二年級藝術理論或教育理論,三年級專業提升與實踐,深入學習專業方向領域知識,提升專業素養,嘗試專業實踐,四年級專業實習、準備畢業創作及畢業論文。從課程目錄來看,確實為學生制定了循序漸進、理論與實際并重的規劃。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并未完美實現。低年級專業基礎課缺乏藝術理論的引導和探究,單一的填鴨式教學,導致學生學習“無門”,興趣不濃。對于專業實踐實習,指導教師教學“放養式”管理,實習考核也僅僅提交實習報告,無嚴格的指標審核。大四畢業創作與撰寫論文同就業實習時間沖突,學生忙于就業無心做創作,教師也客觀理解學生就業工作,放低要求,忽視畢業設計與論文對于提升學生專業素養與能力的重要性。
從整體分析,通過問卷調查70%以上的學生在大學期間對專業沒有清楚認知,專業學習沒有入門,興趣低落。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僅僅單一傳授專業知識,缺乏專業能力和對人生觀價值觀的健全方面進行引導,導致美術類學生就業意識差、專業實踐能力低等。
三、項目教學的概念及特點
項目教學法理論基礎包含建構主義理論、杜威的實用主義理論和布魯諾的發現學習等。基于項目教學是一種突出學生興趣,從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究訓練兩大方向設定項目,在精心設計的任務、活動基礎上進行開放式探究,并在一定時間內解決一系列相互關聯著的問題,最終建構自我知識體系的教學模式,強調教師的教學引導性,突出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生在基于項目的學習中,解決問題、深度理解、概念轉變和知識遷移,體現出綜合性的學習活動和應用性的能力培養。基于項目的教學的模式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它的實踐形式因學校、學科和學生而異。從復雜的、實施多樣評價的長期學習項目到劃分成具體單元的短期項目均可,項目的難度也可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進行調整。基于項目的學習旨在把學生融入有實踐性的項目過程中,讓學生積極自主地進行知識建構,對學習結果的評價更多注重學習的過程而非只看重學習的結果。
基于項目的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性學習,并獲取知識與技能。相對于傳統單一的傳授性教學模式,具有顯著的特點:
其一,興趣性的項目選擇。基于項目的教學,在項目設置過程中,依據教學理論的基礎,參考專業理論實踐延伸和社會實際需求,設定真實具體的項目或問題,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主動性選擇探究項目。
其二,多種學科知識的交叉與靈活運用。項目的設置具有開放性和綜合性,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多種學科知識的融合與整理,并且有針對性地對某一問題從各學科知識中選擇式的學習,有效地提高了學習的針對性、選擇性,利于學生系統性、專業的人才培養。
其三,突出團隊合作。項目的完成一般需要團隊的共同完成,師生形成“學習共同體”,互相支持和幫助,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意識。
其四,實質性地解決問題。項目化的教學突出學生優勢和轉化專業知識社會實用性,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質問題,真正有利于學生的能力提升和參與社會實踐。
其五,學習途徑多樣整合。學生在項目的探究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的問題需求,運用各種認知工具整理、獲取和歸納信息,來輔助研究。學生會主動將學習資源有效整合,實現真正的“學會學習”。
四、就業問題背景下項目教學方法實施的必要性
通過對高校美術類學生就業調查與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社會專門針對美術類學生專業對口崗位較少,并且人才需求飽和;實用性美術類專業就業率高但簽約率低;就業期望值高,重薪金輕發展;崗位流動性較大,就業地域偏向大城市;自身素質與用人單位要求不匹配,就業方式追求自由化等。綜合分析就業困難主要原因包括:美術類學生缺乏就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專業認同感不強,學習興趣不濃厚;就業觀念單一,僅僅盯住對口工作崗位;自主創新創業意識不強,追求自由化職業;缺乏有針對性的專業學生的就業指導課程和增加就業課程的多樣性;缺乏學校、教師和學生對就業教育的認識。
當下大學的育人目標特別強調人才的創造力和知識應用的能力,突出實用性和應用性的要求,以滿足社會人才的對口需求。馮民生教授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國高等美術教育現狀思考》中提出注重對學生專業技巧培養的傳統教學觀念必須向提高學生藝術素質和注重人格發展的觀念轉變;教學模式也應當由注重對學生技能訓練與知識的灌輸轉而向對學生創造力的開發與培養。[1]
美術類學生的創造性、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解決就業困難的根本途徑。項目化教學中興趣性的項目選擇、多種學科知識的交叉與靈活運用、突出團隊合作性、實質性地解決問題、學習途徑多樣整合等,能夠有效地解決學生的專業認知和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實質上提升學生的專業研究與實踐,從平時的學習中了解專業,研究專業,培養自我社會需求能力等,才能在社會實習階段發揮自我所長,以最快的速度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實現自我人生價值。
當然項目化教學相對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對于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要求更高,在教師掌握基本的教學理論的基礎上,將專業知識根據理論研究性項目和社會實用性項目進行細致的分解,并結合學生興趣與個性進行備課,看似教學過程全部交給學生,但教學準備和教學過程引導需要教師做出相比傳統教學更多的努力。對于學生是否都能參與,是否有能力完成項目計劃,需要教師在學生研究過程中的指導與監督,這也是對高校美術教師新的考驗。
注釋:
[1]馮民生.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國高等美術教育現狀思考[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10,(04):137.
參考文獻:
[1]李海雍.我國高等美術教育中“引導性”教學模式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
[2]劉景福.基于項目的學習模式(PBL)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2.
[3]朱娜.美術院校大學生就業中存在的問題及教育引導對策研究——以四川美術學院為例[D].西南大學,2012.
[4]張聰.地方師范高校美術專業學生就業現狀調查研究——以廣西師范大學為例[D].廣西師范大學,2012.
[5]金涵遜.基于項目的大學生學習方法研究——以六自由度機器人開發項目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