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鉞 尤立光 梁媛媛 趙洪偉 董衛軍
【摘要】 目的 觀察超聲引導下乳腺良性病灶微創旋切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74例乳腺良性腫瘤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7例。觀察組采用超聲引導下微創旋切法切除乳腺良性病灶, 對照組采用常規乳腺腫物切除術切除乳腺良性病灶。比較兩組患者病理類型、手術時間、切口長度、切口愈合時間、愈合瘢痕長度。結果 觀察組85個病灶病理檢查為纖維腺瘤55個, 乳腺腺病13個, 乳房囊腫12個, 導管內乳腺狀瘤5個。對照組81個病灶病理檢查為纖維腺瘤52個, 乳腺腺病15個, 乳房囊腫10個, 導管內乳腺狀瘤4個;兩組患者病理檢查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為(23.1±6.1)min, 切口長度為(3.7±0.9)mm, 切口愈合時間為(3.6±0.8)d, 愈合瘢痕長度為(2.5±0.7)mm;對照組手術時間為(30.6±8.2)min, 切口長度為(27.3±8.4)mm, 切口愈合時間為(6.7±2.1)d, 愈合瘢痕長度為(20.3±6.6)mm;觀察組手術時間、切口愈合時間、切口長度及愈合瘢痕長度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超聲引導下乳腺良性病灶微創旋切法切除乳腺良性病灶, 治療后切口小而隱蔽, 手術創傷少, 符合現代乳腺良性病灶切除的微創需求。
【關鍵詞】 超聲引導;乳腺良性病灶;微創旋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0.023
乳腺良性病灶指乳房纖維瘤、囊腫等一類以乳房腫塊為臨床表現的疾病, 單側乳房可同時有多個病灶, 形態不一、質地堅硬[1]。該病雖不危及生命, 但可降低患者生活質量。乳腺良性病灶的常規治療方法為開放手術切除, 但術后胸部遺留明顯瘢痕, 影響乳房美觀, 且纖維瘤復發率高, 多次手術治療則勢必造成多處瘢痕, 且不利于創面愈合。本研究采用超聲引導下微創旋切治療乳腺良性病灶,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74例乳腺良性腫瘤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7例。觀察組年齡18~52歲, 平均年齡(29.4±8.8)歲,
乳腺影像報告和數據系統(BI-RADS)分級:Ⅱ級16例、Ⅲ級
21例;病變累及單側20例, 雙側17例, 共85個病灶, 病灶平均直徑(13.4±6.3)mm。對照組年齡18~52歲, 平均年齡(29.4±8.8)歲, BI-RADS分級:Ⅱ級16例、Ⅲ級21例;病變累及單側20例, 雙側17例, 共81個病灶, 病灶平均直徑(13.4±6.3)mm。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觀察組采用超聲引導下微創旋切治療。術前采用超聲定位腫塊, 作體表標記。患者取平臥位, 術者位于患側, 穿刺點一般選擇乳房外側平乳頭水平約腋前線處, 也可適當調整為腋下皮紋線或乳暈切口, 對穿刺點周圍及病灶周圍進行局部浸潤麻醉, 用尖刀片于穿刺點做一切口, 長度為3~5 mm。采用超聲實時引導, 于病灶正后方, 刀槽正對病灶中心實施旋切, 超聲示無殘留病灶、無活動性出血后關閉切口。術后用彈力繃帶包扎胸部, 48 h后解除, 標本送病理學檢查。對照組則采用常規乳腺腫物切除術。于腫物體表標記處做約2~3 cm梭形切口, 逐層切開皮膚至深筋膜, 切除病灶, 逐層縫合。術后處理同觀察組。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病理類型、手術時間、切口長度、切口愈合時間、愈合瘢痕長度。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85個病灶病理檢查為纖維腺瘤55個, 乳腺腺病13個, 乳房囊腫12個, 導管內乳腺狀瘤5個。對照組81個病灶病理檢查為纖維腺瘤52個, 乳腺腺病15個, 乳房囊腫10個, 導管內乳腺狀瘤4個;兩組患者病理檢查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為(23.1±6.1)min, 切口長度為(3.7±0.9)mm, 切口愈合時間為(3.6±0.8)d, 愈合瘢痕長度為(2.5±0.7)mm;對照組手術時間為(30.6±8.2)min, 切口長度為(27.3±8.4)mm, 切口愈合時間為(6.7±2.1)d, 愈合瘢痕長度為(20.3±6.6)mm;觀察組手術時間、切口愈合時間、切口長度及愈合瘢痕長度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微創旋切系統是一種結合電動切割真空抽吸裝置的空心針活檢系統, 通過外套針將大切口和多切口變為小切口[2]。超聲引導下微創旋切術創傷性小, 術中切口固定, 僅需通過約3 mm切口通道即可完成操作, 因切口短, 通道直達病灶后側, 對皮膚至病灶的組織損傷較小, 故愈合時間較短, 切口設計于乳房外側平乳頭水平約腋前線處, 具有一定的隱蔽性[3], 且傷口小, 愈合后瘢痕長度更小。纖維腺瘤具有較高的復發率, 特別是在多發性、手觸診陰性的小病灶, 在常規手術中容易遺漏, 再次手術幾率高[4]。此外, 王軼群[5]研究發現常規切除術治療乳腺良性病灶術后發生乳房變形幾率為7.8%, 而接受微創旋切系統并無乳房變形案例, 前者的并發癥也多于后者。結合相關文獻, 作者認為展開超聲引導下乳腺良性病灶微創旋切治療應把握好以下幾點:①掌握好手術指征, 對于有旋切前針吸病理為惡性病變或疑似惡性病變者應改為常規開放切口, 直徑>30 mm病灶也不適合采用微創旋切[6];②超聲配合, 術前超聲評估病灶大小、數量、位置, 穿刺時保持超聲探頭與穿刺針平行, 退針后再用超聲確定術前腫塊切除是否徹底[7];③穿刺處的選擇要兼顧美容效果, 腋下皮紋線僅適合外上象限, 乳暈切口僅限于內側病灶且不適合年輕女性, 本研究采用的是腋中線, 其對外上象限、外下象限及內側腫瘤均可處理[8], 即可以取代腋下皮紋線和乳暈切口, 又更適合多發病灶;④切除順序為先小后大, 可適當延長較大腫塊的切割時間[9];⑤術中連續切除多個腫塊是, 應隨切隨壓, 即切除后立即對殘腔內出血點壓迫止血, 對于單側乳房病灶達3個或3個以上, 應加強防范術后血腫和皮膚瘀斑的發生[10]。endprint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85個病灶病理檢查為纖維腺瘤55個, 乳腺腺病13個, 乳房囊腫12個, 導管內乳腺狀瘤5個。對照組81個病灶病理檢查為纖維腺瘤52個, 乳腺腺病15個, 乳房囊腫10個, 導管內乳腺狀瘤4個;兩組患者病理檢查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為(23.1±6.1)min, 切口長度為(3.7±0.9)mm, 切口愈合時間為(3.6±0.8)d, 愈合瘢痕長度為(2.5±0.7)mm;對照組手術時間為(30.6±8.2)min, 切口長度為(27.3±8.4)mm, 切口愈合時間為(6.7±2.1)d, 愈合瘢痕長度為(20.3±6.6)mm;觀察組手術時間、切口愈合時間、切口長度及愈合瘢痕長度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超聲引導下乳腺良性病灶微創旋切治療后切口小而隱蔽, 手術創傷少, 符合現代乳腺良性病灶切除的微創需求。
參考文獻
[1] 沈象吉. 麥默通乳腺微創旋切術治療乳腺良性腫塊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 中國基層醫藥, 2014, 21(19):2969-2970.
[2] 勾晶明, 呂文月. 乳腺微創旋切系統對治療多發乳腺小結節的優勢及治療效果. 中華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 2016, 10(3):
343-346.
[3] 袁李麗. 彩色多普勒超聲在麥默通微創旋切系統治療乳腺良性病灶中的應用. 轉化醫學電子雜志, 2016, 3(5):4-6.
[4] 陳杰, 謝尚鬧, 莫文菊, 等. 超聲引導微創旋切系統在乳腺良性腫瘤治療中的應用. 中國現代醫生, 2016, 54(1):55-57, 61.
[5] 王軼群. 麥默通微創旋切手術與常規乳腺腫物切除術治療良性乳腺腫物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4, 13(8):636-639.
[6] 黃華興, 王磊, 姜紅雙, 等. 超聲引導下微創旋切系統在乳腺良性腫瘤切除術中的應用. 江蘇醫藥, 2014, 40(3):341-342.
[7] 李念, 續哲莉, 孫立娟, 等. 麥默通微創旋切技術在乳腺良性疾病中的應用.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5, 35(6):1690-1691.
[8] 丁小紅, 李潔, 趙艷, 等. 乳腺微創真空旋切系統(EnCor)對乳腺腫物的診治價值及切口的選擇.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4, 14(4):324-326.
[9] 劉娟娟, 孫健, 羅明, 等. 超聲引導下麥默通微創旋切術對234例乳腺良性腫瘤切除的臨床價值分析. 黑龍江醫學, 2014, 38(4):416-417.
[10] 董明春, 江海明. 超聲引導下乳腺良性病灶微創旋切治療的臨床效果. 昆明醫科大學學報, 2016, 37(6):89-92.
[收稿日期:2017-06-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