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12.036
[摘要] 目的 探討胃癌并發糖尿病術后血糖控制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該院收治的胃癌并發糖尿病的患者88例,全部患者均接受手術治療。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44)和觀察組(n=44)。對照組采用常規營養液聯合胰島素進行血糖控制,觀察組采用瑞代營養液進行血糖控制,比較兩組血糖控制效果。結果 經過相應方法治療后,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血糖異常率明顯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腹瀉、腹脹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胃癌并發糖尿病術后為患者采用瑞代營養制劑可使患者機體血糖水平得以有效控制,從而使得其腸內感染率得以有效降低,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胃癌并發糖尿病患者;術后血糖控制;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6(b)-0036-02
胃癌是源自胃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占全部惡性腫瘤的第3位,占消化道惡性腫瘤的首位,占胃惡性腫瘤的95%[1]。目前臨床上對胃癌進行治療所采取的主要方法為手術治療,但手術治療的開展會導致患者機體遭受創傷,同時也會降低患者機體所具備的免疫功能以及負氮平衡,因此在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為其開展及時充足的營養供給顯得尤為必要[2]。通常情況下,胃癌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后,對其開展營養支持的方式為腸內營養,該種方式可使得患者機體的營養供給得以有效補充,從而使得各類并發癥的發生得以有效減少[3]。但當胃癌患者合并有糖尿病疾病時,采取腸內營養可會對其機體的正常糖代謝產生影響,由此使得其機體的血糖水平得以升高,因此需要為其采用胰島素來對血糖進行控制。該次研究就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該院收治的胃癌并發糖尿病的患者88例,探討胃癌并發糖尿病術后血糖控制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選取該院收治的胃癌并發糖尿病的患者88例,全部患者均接受胃癌根治術治療,且手術治療后采用相同的護肝藥物以及抗生素進行治療。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44)和觀察組(n=44)。對照組男24例,女20例,年齡30~73歲,平均(50.8±4.8)歲;觀察組男23例,女21例,年齡29~71歲,平均(51.1±4.5)歲。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當患者的手術完成后,及時采用生理鹽水對患者進行能量補充,應用方法為勻速緩慢注射,在對生理鹽水進行注射的過程中,需對患者自身的生命體征變化進行密切觀察,如果患者機體未出現任何的不良反應,則可采用營養劑通過鼻腸管進行輸入,等到患者的肛門排氣后,將營養液用量慢慢減少,待患者能夠進食半流質飲食后,將營養輸入停止。在對患者采用營養液進行輸入的期間,如果患者發生了腹瀉,則需對腸內營養液的注射速度進行調整,如果患者發生了腹脹,則需采用胃腸動力藥物進行對癥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瑞代營養劑進行營養支持,糖尿病患者的腸內營養制劑為專門制定,在采用營養制劑進行腸內輸入時,速度應由緩慢的勻速逐漸加快,然后又逐漸減慢,從而避免患者機體出現腹部不適情況。100 mL瑞代營養液中含有1.8 g不飽和脂肪酸,3.3 g脂肪,12.1 g糖類,0.4 g飽和脂肪酸,1.6 g膳食纖維,3.5 g蛋白質,能量密度為4.3 kJ/mL。對照組患者采用瑞素營養液進行營養供給,在對患者采用營養制劑進行輸入時,營養制劑的量需與患者的機體狀況進行結合,根據其具體的身體承受力,稀釋瑞素營養液,按照55~70 mL/h的速度進行輸入。100 mL瑞素營養液中含有1.2 g不飽和脂肪酸,3.5 g脂肪,3.9 g蛋白質,0.6 g葡萄糖,1.7 g飽和脂肪酸,13.5 g糖類,0.02 g乳糖,1.3 g中聯三酰甘油,能量密度為4.2 kJ/mL。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血糖值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血糖值采用血糖測定儀進行測定,包括術前1 d血糖值和術后血糖值。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腹脹、腹瀉以及傷口感染等。
1.4 統計方法
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用(x±s)來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用[n(%)]來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比較
在手術治療前1 d,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相應方法治療后,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顯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血糖異常發生率比較
經過相應方法治療后,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血糖異常率明顯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發生腹脹2例(4.55%),腹瀉3例(6.82%),觀察組發生腹脹2例(4.55%),腹瀉2例(4.55%),兩組在腹脹、腹瀉的發生率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24,P>0.05);對照組發生傷口感染7例(15.91%),觀察組發生傷口感染1例(2.27%),觀察組傷口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50,P<0.05)。
3 討論
通過對大量的臨床研究進行總結可知,當胃癌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為其開展營養支持的首選方法即腸內營養[4]。腸內營養作為一種營養供給方式,其不但十分簡便,同時十分高效,一方面其可使胃癌手術患者術后的機體營養狀況得以改善,從而使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以及患者機體腹部的內臟功能得以有效增強,另一方面其可供給患者機體所需的蛋白質、熱量等營養物質,從而將患者可能發生的腸源性感染得以有效減少。當胃癌患者合并有糖尿病時,則在手術后為其開展營養供給則不能與單純胃癌手術患者相同,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手術后為其開展營養支持的過程中,其出現腸內感染、糖代謝紊亂的情況更為嚴重,采取傳統的腸內營養液進行營養支持,已經無法和患者的多樣化需求相符,從而將會導致患者機體的血糖水平出現明顯升高[5]。為了改善這一情況,就必須對腸內營養液進行改善,采用包含了膳食纖維、改良淀粉、果糖等成分的制劑,從而使患者機體的血糖升高情況得以有效控制。即根據患者自身的具體需求,以及患者自身的具體生命體征,對營養制劑的類型進行合理選用,從而使得患者的營養恢復效率得以明顯提高。
該次研究通過設立對照的方式開展,最終結果顯示,經過相應方法治療后,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顯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瑞代營養劑的應用,可有效改善患者機體的血糖水平,從而使患者的機體血糖水平得以有效控制。同時經過相應方法治療后,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血糖異常率明顯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也證實了瑞代營養劑的應用,可有效減少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異常發生情況,這也和前人的研究結果相符[6]。除此之外,盡管兩組均有腹瀉、腹脹情況的發生,但在接受對癥治療后,患者的腹瀉、腹脹情況均得以好轉,未對其疾病預后產生影響。并且觀察組傷口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采用糖尿病專用型腸內營養劑可使得胃癌合并糖尿病手術患者的切口感染率得以有效降低,從而使并發癥的發生得以有效減少。
綜上所述,胃癌并發糖尿病術后為患者采用瑞代營養制劑可使患者機體血糖水平得以有效控制,從而使得其腸內感染率得以有效降低,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孔春蘭,包新慈.胃癌伴糖尿病病人術后早期腸內營養的護理[J].腸外與腸內營養,2015,22(2):127-128.
[2] 劉景田,俞建平,章勇,等.胃癌合并糖尿病病人術后早期腸內營養的療效分析[J].腸外與腸內營養,2012,19(1):35-37.
[3] 簡詠梅,李傳榮,袁俊清,等.糖尿病與胃癌風險相關性隊列研究的meta分析[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4,30(10):839-843.
[4] 田貴,孫作成,宋延強,等.胃癌根治切除聯合Roux-en-Y消化道重建對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謝的影響[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7,32(4):317-319.
[5] 朱翠明.圍手術期護理對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4):33-34.
[6] 申屠敏姣,錢振淵,孫元水,等.早期腸內營養在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術后的應用及護理[J].中華臨床營養雜志,2014, 22(2):112-114.
(收稿日期:2017-03-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