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杰
【摘要】 目的 研究三維CT重建在累及關節面的復雜骨折治療中的指導意義。方法 回顧性分析60例累及關節面的復雜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 所有患者均進行X線攝片, 同時采用CT掃描并且進行三維CT重建, 統計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及結果。結果 60例患者中, 11例髖臼骨折患者中9例患者進行手術治療, 22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中18例患者進行手術治療, 12例Pilon骨折患者中11例患者進行手術治療, 8例跟骨骨折患者中4例患者手術治療, 7例肱骨骨折患者中5例患者手術治療。對所有患者進行3~24個月的隨訪, 平均隨訪12個月, 患者骨折愈合良好, 有效率為95.00%(57/60)。結論 三維CT重建能夠清晰顯示患者骨折線的走行, 顯示出患者骨折塊的大小和分布情況, 也能對患者關節面的損傷程度和損傷位置進行顯示, 為確定臨床的治療方案和手術入路的選擇提供有效的指導。
【關鍵詞】 三維CT;累及關節面;復雜骨折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0.036
累及關節面的復雜骨折的治療需要強調對患者解剖復位, 臨床治療上具有較大的難度, 對于治療技術也具有較高的要求, 這是臨床骨折治療的一個難點問題[1]。因為關節處骨結構大多重疊, 所以嚴重的骨折后其正常的關系會喪失, 傳統的治療只能夠根據X線攝片對其進行診斷和分型, 然后進一步的制定治療的方案。但是因為X線攝片無法完全直觀的顯示關節面具體情況, 因此臨床治療當中存在有一定的困難[2, 3]。三維CT重建是一種新型的技術, 它能夠清晰的顯示出骨折線的具體走行, 它能為臨床骨科治療提供有效的幫助。針對于此, 本研究主要分析三維CT重建在累及關節面的復雜骨折治療中的指導, 結果取得滿意成果, 現將主要研究情況作出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累及關節面的復雜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35例, 女25例, 年齡最大74歲, 最小29歲, 平均年齡(42.6±11.4)歲。60例患者中11例髖臼骨折患者、22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12例Pilon骨折患者、8例根骨骨折患者、7例肱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對本研究均知情, 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X線攝片, 同時為患者進行三維CT重建。CT三維重建檢測主要采用西門子螺旋CT機, 即掃描條件設置為:管電流50~200 mA, 管電壓120 kV, 層厚1~2 mm, 間距1.0~1.5 mm, 螺距1.0~1.5, 矩陣為512×512。在進行三維重建時, 可以通過任意的角度進行多平面重組, 表面陰影顯示和容積再現三維成像, 通過對比成像的結果選擇最佳的觀測角度, 并且重新對相關比例和亮度進行調節, 及時進行傳送和打印。患者進行常規CT掃描, 掃描層厚和間隔均設置為5 mm, 將所有掃描的的數據分解為層厚及間隔為1.25 mm, 然后采用三維CT軟件直接對骨折關節面進行重建處理, 得到清晰和直觀的目標關節面三維圖像。此外結合X線攝片以及重建所得的三維重建圖像依據骨折分類方法對骨折進行分型, 并且依據骨折不同程度和特點制定可行的治療方案, 并進行手術選擇。
2 結果
60例患者中, 11例髖臼骨折患者中9例患者進行手術治療, 22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中18例患者進行手術治療,
12例Pilon骨折患者中11例患者進行手術治療, 8例跟骨骨折患者中4例患者手術治療, 7例肱骨骨折患者中5例患者手術治療。對所有患者進行3~24個月的隨訪, 平均隨訪
12個月, 患者骨折愈合良好, 有效率為95.00%(57/60)。
3 討論
累及關節面的復雜骨折特別是下肢承重關節骨折, 如果患者的復位不準確, 內固定不堅實, 通常會導致患者出現創傷性關節炎, 甚至會導致患者出現殘疾, 對患者正常功能和運動產生影響。在骨折手術治療前如何制定科學合理的方案, 是骨折醫生治療成功的一個關鍵性因素, 其主要涉及手術指征的正確掌握, 也涉及骨折的正確分型, 選擇合適的手術入路和有效的內固定方法, 才能夠更好的保證患者手術的成功, 同時也需要選擇有效的內固定物[4-7]。
臨床上無論選擇哪一種手術進行治療, 手術的視野都不能夠充分的暴露, 只能先暴露一部分, 因此如果對骨折周圍的病變組織和病變組織與正常組織之間的空間位置關系無法全面清晰的了解, 會增加臨床治療和手術操作的難度。在臨床骨科醫生指導的治療過程當中, 其治療計劃和治療方案的選擇需要根據X線攝片進行判斷, X線是二維圖像, 它對于復雜的關節結構無法清晰的呈現。而本研究選擇采用三維CT重建技術, 這種技術在現如今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在臨床醫學當中, 它能夠有效對骨折關節進行快速的CT掃描, 患者不需要進行體位的變化, 甚至不需要拆除石膏和外固定, 很大程度上能夠減輕患者的痛苦。它能夠將掃描結果傳輸給計算機圖像和軟件, 可以將二維CT圖像進行三維重建, 將影響觀察的軟組織陰影石膏陰影以及重疊影全部隱去, 有效的留下單獨的目標骨關節, 然后得到圖像在屏幕上任意角度旋轉, 醫生可以通過任意角度觀察關節面以及關節損傷的具體情況, 對骨折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觀察。形成的三維CT圖像在圖形工作站上進行實時旋轉, 可以清楚的看到骨折線, 進一步證實骨折的存在;可以觀察到骨折線的走行方向、主要的骨折塊體積、形狀以及相對的移位情況以及關節面的損傷程度或者塌陷發生的具體位置和程度[8-11]。
綜上所述, 三維CT重建能夠清晰顯示患者骨折線的走行, 顯示出患者骨折塊的大小和分布情況, 也能對患者關節面的損傷程度和損傷位置進行顯示, 為確定臨床的治療方案和手術入路的選擇提供有效的指導。
參考文獻
[1] 張海平, 蕭建華, 劉建庭, 等. CT三維重建在骨關節損傷中應用. 醫學爭鳴, 2007, 28(16):1514.
[2] 賈其余, 鄭曙翹, 董力軍, 等. 影響脛骨平臺骨折手術療效的相關因素分析.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07, 22(9):726-728.
[3] 劉軍. 影響脛骨平臺骨折手術療效的相關因素分析. 東方食療與保健, 2017(1):281.
[4] 湯發強, 胡世平, 陳祖星, 等. 脛骨平臺骨折手術治療效果不佳原因分析.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07, 22(9):762-763.
[5] 孫峰. 脛骨平臺骨折手術復位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中外醫療, 2015, 20(13):66-67.
[6] 陳達, 阮永平, 張飛. 脛骨平臺骨折手術復位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浙江臨床醫學, 2009, 11(11):1154-1156.
[7] 趙振營, 李偉豪, 羅偉雄. 手術治療脛骨平臺骨折失敗12例原因分析. 中華創傷骨科雜志, 2005, 7(8):782-783.
[8] 姜建元, 陳勁松, 呂飛舟, 等. 三維CT重建在累及關節面的復雜骨折治療中的指導意義.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00, 15(3):165-166.
[9] 郭建貴, 陳少林, 王貴民. 64排CT三維重建在累及關節面骨折治療中的應用. 中國實用醫刊, 2012, 39(13):13-14.
[10] 陸重元. 三維CT重建在累及關節面骨折治療中的作用. 臨床醫藥實踐, 2010, 19(1):27-28.
[11] 郭僑閣, 牛軍杰, 劉彥. 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在累及關節面的復雜骨折中的應用.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 27(18):71-72.
[收稿日期:2017-06-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