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紅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12.129
[摘要] 目的 觀察糖尿病患者實施飲食管理干預措施的效果。方法 將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例。對照組接受常規糖尿病治療及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強化個性化飲食管理,評價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血糖指標控制情況和飲食管理依從性。結果 干預后血糖指標控制在正常范圍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飲食管理依從性得分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對糖尿病患者實施飲食管理干預能有效控制血糖、提高飲食管理依從性。
[關鍵詞] 糖尿病;飲食管理;干預;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6(b)-0129-02
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居全世界首位。至2015年,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為1.09億人。糖尿病患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極有可能產生一系列的并發癥[1]。嚴重糖尿病患者除用藥物控制血糖外,并要對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行干預,如采取飲食、運動、心理等綜合干預措施,尤其是飲食管理是控制血糖的基礎,部分輕型糖尿病患者單用飲食治療就可控制病情。近年來,該院對糖尿病患者采取有效的飲食管理干預措施,有效控制了血糖,提高了飲食管理依從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6年2月該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男51例,女39例;年齡45~70歲,平均(57.2±4.5)歲;糖尿病病程6~20年,平均(9.6±4.8)年。均符合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隨機將9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接受常規糖尿病治療,采取常規護理,包括病情觀察、癥狀護理、一般護理和健康教育。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強化個性化飲食管理。
①確定每日進食總熱量 在合理控制熱能的基礎上適當提高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根據個人喜好、習慣,建議選擇谷薯類、蔬果類、肉蛋豆類、乳類、油脂類食物。對消瘦者酌情增加攝入量,肥胖者則酌情減少。建議每日攝入總熱量的食物結構比例,碳水化合物占50%~65%,脂肪占20%~30%,蛋白質占15%~20%。每日三餐量按20%、40%、40%比例分配[2],每天定時進食,不暴飲暴食。通過調節飲食,確保攝入機體必須的最低能量,倡導高纖維飲食,并提供足夠的鈣、鎂、鋅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②開展多形式飲食指導 耐心聽取患者的傾訴,取得患者的信任,說明飲食管理對控制血糖的重要性。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一對一”指導,為便于患者掌握每天攝入的食物量,用常用的匙、杯、碗等容器大致計量食物的重量。如用匙計量食油、食鹽,并計算好5 kg食油、500 g食鹽應吃多長時間等。教會患者記住“1、2、3、4、5、6、7”食譜口訣,即每天1斤蔬菜,每餐2兩主食,每天3匙植物油,每天4兩水果,每天5種蛋白質(1個蛋、1兩動物瘦肉、1兩魚或海鮮、1份豆制品、1袋牛奶)、每天6 g食鹽,每天7杯湯水(白開水、茶水、湯等),促使患者記憶。
③強化家庭成員的支持 糖尿病患者家庭成員的關心、提醒對提高飲食管理的依從性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讓家庭成員了解飲食管理的原則、掌握糖尿病患者的食譜,在日常飲食中能時時督促、提醒,使患者能自覺執行飲食管理規定。
④鼓勵參加病友之間的交流 經常組織糖尿病患者之間的交流,請飲食管理較好的患者介紹經驗以及飲食管理后取得的成效,通過病友的現身說法,進一步提高患者進行飲食管理的自覺性。
1.3 效果評價
1.3.1 血糖指標控制情況 入院時檢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含量,干預1周及2周后重復檢測上述3項指標,觀察干預1周和2周后血糖指標控制情況。
1.3.2 飲食管理依從性 問卷調查干預前(入院時)和干預后(出院前1 d)飲食管理依從性,問卷內容包括飲食控制、定時飲食、定量飲食、遵守飲食計劃、戒除煙酒5個問題,每題20分,總分100分,每個問題采用4等評分法,根本做不到0分,偶爾做到10分,基本做到15分,完全做到20分[3]。
1.4 統計方法
數據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干預后血糖指標控制情況
兩組干預后血糖指標控制情況見表1,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和飲食管理1周后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有40例,2周后有45例;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和常規護理1周后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有29例,2周有39例,干預后血糖指標控制在正常范圍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飲食管理依從性
兩組干預后飲食管理依從性得分見表2,飲食管理依從性得分兩組干預后均明顯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且干預后飲食管理依從性得分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環境及生活方式的改變,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正呈快速上升趨勢。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與日常不良飲食有很大關系。因此,加強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個體化飲食管理,對控制病情發展,避免并發癥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3.1 對糖尿病患者實施飲食管理有利于控制血糖
進食過多、體力活動缺乏導致的肥胖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主要后天因素,對糖尿病患者實施個性化的飲食管理,是患者實現自身有效控制病情的基礎。通過飲食管理,減輕胰島負擔,有利于恢復胰島功能,從而達到降低血糖的效果[4]。通過飲食管理,引導患者科學計算每天攝入的食物量,在控制進食總熱量的前提下做到主食粗細搭配、葷素搭配,力求營養均衡。該觀察發現,通過開展多形式飲食指導,促使患者明確了飲食管理的重要性,提高了執行飲食控制計劃的自覺性,從而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有效控制了血糖,與傳統的常規護理干預相比,在一定時間內有效控制血糖的人數明顯增加。
3.2 對糖尿病患者實施飲食管理有利于提高飲食管理依從性
對糖尿病患者的飲食管理進行“一對一”指導,教會患者記住食譜口訣,促使患者掌握每天攝入食物的數量和種類;通過強化家庭成員的支持,在日常飲食中能時時督促、提醒,使之自覺執行飲食管理規定;鼓勵參加病友之間的交流,提高進行飲食管理的自覺性,提高對飲食管理的依從性。該次觀察發現,通過采取飲食管理干預措施,在飲食控制、定時飲食、定量飲食、遵守飲食計劃、戒除煙酒等方面的得分明顯高于常規護理干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參考文獻]
[1] 中商情報網.2015年全球糖尿病發病率為5.71% 復方制劑療效好[EB/OL].http://www.askci.com/news/dxf/20161116/10534977423.shtm,2016-11-16.
[2]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2,20(1):S1-36.
[3] 李紅,馬春梅,邱雪梅,等.住院期間生活方式干預對冠心病合并糖耐量減低患者出院后依從性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6):527-530.
[4] 劉新民,潘長玉,張達青,等.實用內分泌學[M].3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1271-1274.
(收稿日期:2017-03-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