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笑鳳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12.141
[摘要] 目的 觀察新生兒糖尿病護理干預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將該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間,診治的50例新生兒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25例,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的護理方式,觀察組給予護理干預措施,對兩組患兒并發癥、血糖水平、血糖恢復正常時間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在護理之后,觀察組并發癥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觀察組的血糖情況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兩組血糖恢復正常時間對比,觀察組患者的恢復時間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新生兒糖尿病中進行護理干預,能夠減少并發癥發生率,降低血糖水平、提升患者治療速度,值得臨床的大量應用。
[關鍵詞] 新生兒;糖尿病;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6(b)-0141-02
新生兒糖尿病是一種較為特殊的疾病[1],同時也較為罕見,通常情況下,會出現在6個月內的新生兒中,具有發病急、癥狀嚴重的特點[2],嚴重威脅了新生兒的生命健康。通過臨床中的大量實踐證明,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糖尿病血糖水平,減少患兒并發癥發生率,有效減少血糖恢復正常時間[3]。該文分析新生兒糖尿病護理干預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該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間,診治的50例新生兒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25例,研究對象兩次隨機血壓均在6 mmol/L以上,滿足新生兒糖尿病標準要求,另外所有患者不存在其他病癥及家族病史。在對照組中,有10例女嬰,15例男嬰,出生時間為10~47 d,平均出生時間為(23±5.21)d;患兒的體重在2 734~3 756 g之間,平均體重為(3287±98.31)g。在觀察組中,有11例女嬰,14例男嬰,出生時間為10~49 d,平均出生時間為(21±6.21)d;患兒的體重在2 833~3 853 g之間,平均體重為(3 384±99.39)g。兩組資料存在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方案,入院開始對其病情進行監測,與醫生配合采取治療,針對患兒胰島素注射與血糖情況,為其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同時常常進行打掃,保持病房整潔,適當通風,并定期更換床單及衣物[4]。護理組患兒給予護理干預,主要的方案如下:喂養護理。因為患兒是新生兒童,因此其主要的食物是母乳和奶粉。若通過母乳喂養患兒,首先應利用吸奶器井母乳吸到奶瓶中,這樣能實際食用奶量進行控制,同時,為了防止出現母乳不足的情況,應另外準備出奶粉。若通過奶粉喂養患兒,那么在奶粉的選擇上,應該偏向于營養價值高的奶粉,滿足生長發育需求。在這一環節,要仔細觀察并記錄患兒進食情況,如發現進食少現象,應對其血糖進行檢測[5],發現不良情況及時展開處理;根據患兒的喂奶情況,制定出有規律的喂養頻率,保證患兒的飲食時間。
酸中毒及高血糖護理。根據相關檢查發現,患兒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及高血糖現象,需要建立兩條靜脈通路,對其進行補液[6],同時在補液前,要對患兒的血糖進行檢測并禁食。
患兒血糖監測。糖尿病患兒的病情變化較快,屬于糖尿病代謝紊亂期[7],因此,應對其血糖情況展開嚴格的監測。發現水電解質或酸堿異常,及時進行糾正,在靜脈輸液時檢測患兒血糖,防止不良影響的產生。在酸中毒情況改善后[8],在喂奶3~4 h,檢測患兒血糖,在喂奶前30 min,進行血樣的采集。因為患兒剛出生不久,采血較難,因此,應對其肢體末梢進行按摩,以確保充血良好,便于采血。采血過程中,應保證在無菌環境下展開,在采血之后,應將按壓時間適當增加,并避免在同一部位采血。
給藥護理:根據醫生囑咐,給予患兒短期胰島素治療,因為在20~30 min后才會發揮藥效,因此,皮下注射應根據喂養頻率進行。因為患兒年紀小,所以注射量應在1 U以下,所用注射器為1 mL的注射器,在經等滲鹽水稀釋后,進行注射。由于患兒年紀小、皮脂薄,注射部位多,注射的位置選擇臍中心半徑大于2.5 cm的區域,有助吸收。在注射環節,逆時針變換注射位置,并觀察是否存在不良反應。在注射之后,不要將患兒帶離病房,在30 min以后,喂奶,觀察是否存在低血糖現象。
1.3 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患兒護理前后并發癥發生率,同時觀察兩組患兒護理前后,血糖恢復正常時間與血糖水平情況[9]。
1.4 統計方法
將數據錄入到SPSS 11.0統計學軟件中,展開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選擇χ2檢驗的形式,選擇[n(%)]表示,計量資料均進行t檢驗,利用(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并發癥情況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8.00%,而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32.00%,觀察組并發癥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發癥發生情況見表1。
2.2 兩組血糖水平及恢復正常時間比較
在護理前,兩組血糖水平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后觀察組的血糖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兩組血糖恢復正常時間對比,觀察組患者的恢復時間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新生兒糖尿病,是一種內分泌代謝性疾病,通常都是因為遺傳產生的,患病后,患兒體內會出現血糖代謝紊亂的情況,進而造成血糖水平升高,不利于新生兒的正常生理代謝[10],使血脂代謝異常,病情嚴重的,會產生酮癥酸中毒情況,對新生兒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脅。因為受到患兒的年齡影響,同時該類型疾病屬于基因遺傳病,所以使臨床治療難度增加[11],在進行新生兒糖尿病治療時,治療的關鍵點是對其血糖水平進行控制,能夠有效預防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現階段,新生兒糖尿病較為有效的治療措施,是進行持續皮下胰島素輸注,符合患兒的生理模式,實現對其血糖的良好控制,另外,持續監測動態血糖,能夠掌握患兒病情狀況,有助于疾病的治療。因此,在新生兒糖尿病治療中,護理干預對其病情恢復存在一定的價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