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琴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12.143
[摘要] 目的 探討循證護理在糖尿病手術患者感染控制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該院收治的糖尿病手術患者120例作為觀察對象,按照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60例,圍手術期開展常規護理)和試驗組(60例,圍手術期開展循證護理),比較兩組護理前后血糖改善情況和術后感染控制情況。結果 兩組護理后FBG、2 hPG水平均明顯低于護理前,組間進行比較,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術后感染發生率顯著高于試驗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循證護理應用于糖尿病手術患者中,可有效改善血糖,降低術后感染發生率,有效改善預后,值得臨床使用和進一步推廣普及。
[關鍵詞] 糖尿病手術;感染控制;循證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6(b)-0143-02
糖尿病是一種需要終身治療的慢性代謝性疾病,相關調查資料顯示,近年來不斷提高的生活水平和不斷改變的飲食習慣,導致糖尿病的發病率處于逐年升高的狀態。部分糖尿病患者在常規藥物控制血糖無效的情況下需要采取手術治療,在實際的手術治療過程中,患者很容易表現出心里狀態和情緒方面的變化,再加上患者免疫功能出現失調現象,各種感染發生率較高,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手術效果,因此,必須加強手術各個環節的護理指導,以顯著降低患者術后感染率,提高其生存質量[1]。該文選取該院收治的糖尿病手術患者120例作為觀察對象,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該院收治的糖尿病手術患者120例作為觀察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臨床診斷標準[2],患者臨床資料完整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②術前無任何感染情況,近期內不存在任何疾病感染史;③擇期手術治療,配合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①妊娠、哺乳期女性患者;②凝血功能障礙、肝腎功能異常的患者;③術前或近期出現過疾病感染或其他感染;④臨床資料不完整,治療依從性較差。按照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60例)和試驗組(60例),對照組男患者28例,女患者32例,患者年齡42~80歲,平均年齡(58.3±7.1)歲;病程4~10年,平均病程(6.7±2.0)年。試驗組男患者27例,女患者33例,患者年齡43~82歲,平均年齡(59.6±7.2)歲;病程3~11年,平均病程(6.9±1.9)年。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差異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比較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圍手術期開展常規護理,即對患者進行一般護理模式的護理指導,囑其保持科學合理的日常飲食,增加低糖粗糧的攝取量,熱量高、含糖量高的食物要嚴格控制攝入量;要求患者必須謹遵醫囑服藥;每天適當進行健身操、慢走、打太極等運動鍛煉;每天監測1次血糖變化。
試驗組圍手術期開展循證護理:(1)明確循證問題,尋找循證支持:首先需要由護士長、專科主任各1名、3名專科組長、6名專科護士組成循證護理小組,對小組成員進行統一的循證護理知識的相關培訓指導。循證護理小組負責對糖尿病手術患者的危險因素、類型及數量等進行分析,確定圍術期護理流程各環節中主要為以下幾方面因素會造成糖尿病患者術后感染:①血糖控制情況;②低體溫護理和皮膚護理不理想;③抗生素使用方式方法。尋找循證支持時,循證護理小組可通過檢索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MEDLINF(醫學文獻檢索數據庫)以及專用的循證醫學網站的相關實證文獻,對與問題相關的資料進行尋找。(2)循證評價:對文獻進行嚴格評審,以EBM質量評價標準及臨床流行病學的相關標準為依據,綜合考慮該院的實際情況,評價收集文獻的適用性、可靠性、真是性、臨床價值等,最后對最理想的可行性方案進行確立。(3)循證護理的應用:①基礎護理與健康宣教:系統性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做好相關常規檢查,對其生命體征變化進行嚴密觀察,術前準備工作要充足。將糖尿病的基礎知識、術后注意要點等介紹給患者,要求患者家屬配合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的宣教指導,提高其對疾病的認知能力和治療依從性。②定時監測血糖:確保糖尿病患者實施手術之前的血糖可以維持在6~11 mmol/L范圍內,手術過程中遵醫囑應用適量葡萄糖溶液和胰島素,確保患者血糖可以保持在6~11 mmol/L內。③合理應用抗生素:術前30 min為患者注射適量的抗生素,將適量濃度為0.9%的生理鹽水兌入抗生素中,進行持續靜脈滴注;待患者被送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需要對其基本信息進行仔細核對;針對手術時間≥3 h的患者,可在手術過程中予以奎若酮、克寧霉素類抗生素及250 mL濃度為0.9%生理鹽水的稀釋液。④皮膚護理指導:因為糖尿病患者存在外周微血管病變的危險,加之局部供血并不理想,部分皮膚組織中具有較高的含糖量,所以極易出現壓瘡、皮膚感染等情況。護理人員需要定時為患者涂抹凡士林潤滑劑,在患者皮膚受力點部位防止適當的支撐物,手術過程中協助患者選擇穩定且舒展的體位。
1.3 觀察指標
在護理前后對兩組FBG(空腹血糖)、2 hPG(餐后2 h血糖)改善情況進行評定,并對其術后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膚黏膜感染、泌尿道感染等進行分析和評價。
1.4 統計方法
借助版本為SPSS 22.0統計學軟件統計分析得到的全部數據,血糖控制情況等計量資料以(x±s)予以表示,對比應用t檢驗,術后感染率等計數資料以[n(%)]予以表示并給予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統計對比兩組護理前后血糖改善情況
試驗組護理前FBG、2 hPG水平與對照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經統計比較,試驗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endprint
表1 對比兩組護理前后血糖改善情況[(x±s),mmol/L]
2.2 統計對比兩組術后感染發生率
對照組術后感染發生率為36.67%,其同試驗組術后感染發生率8.33%進行統計對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兩組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其需要長期進行降血糖治療。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較高,部分病例必須進行手術治療。由于糖尿病患者機體中血糖濃度嚴重超過正常標準,代謝處于紊亂狀態,免疫功能明顯減弱,且大多數糖尿病患者多為老年人,術后易出現感染。如何有效控制感染是提高糖尿病治療效果,改善預后的關鍵點[3-4]。基于此,必須積極開展相應的護理指導,以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術后感染現象。循證護理是醫護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的新形勢下形成的一種新的護理模式,其主要通過循證,科學評估患者病情,制定針對性、個性化的護理措施,以幫助患者改善病情,提高護理服務質量[5-6]。相比于常規護理,循證護理不再局限于臨床單一的護理服務內容,兒童通過對多方面的臨床證據進行收集,查閱大量文獻,進行系統性評價和總結后制定護理措施,以顯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促進其病情恢復,降低術后感染率,改善預后和生活質量[7]。
該組研究中,試驗組患者護理后的FBG、2 hPG水平、術后感染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王玉紅等人[8]的報道結論相一致。由此得到如下護理體會,循證護理應用于糖尿病手術患者中,可有效改善血糖,降低術后感染發生率,有效改善預后,值得臨床使用和進一步推廣普及。
[參考文獻]
[1] 王美.循證護理在糖尿病手術患者感染控制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醫藥前沿,2014,14(36):311-312.
[2] 魏俊霞.循證護理在糖尿病手術患者感染控制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6,22(7):222-223.
[3] 馬達,敬杰,王超,等.循證護理在糖尿病手術患者感染控制中的應用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22):164-166.
[4] 仇宏.循證護理在糖尿病手術患者感染控制中的應用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181-183.
[5] 王佳偉.循證護理在糖尿病手術患者感染控制中的應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8):163-165.
[6] 唐莉娜.循證護理在糖尿病手術患者感染控制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9):193-194.
[7] 黨學琴.循證護理在糖尿病手術患者感染控制中的應用評價[J].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5,2(10):142-143.
[8] 王玉紅,劉衛華.糖尿病手術患者感染控制中循證護理模式應用的價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4,3(21):112.
(收稿日期:2017-03-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