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敏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12.165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黃葵膠囊聯合纈沙坦治療糖尿病腎病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該院2014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腎病患者62例,行前瞻性分組研究,實驗組31例,采取黃葵膠囊聯合纈沙坦用藥,對照組31例,僅常規纈沙坦用藥,均持續治療8周后觀察患者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以及尿蛋白排泄率(UAER)變化;評估患者治療效果。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8周后TC、TG、UAER指標均明顯降低,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實驗組患者TC、TG、UAER指標降低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糖尿病腎病患者實施黃葵膠囊聯合纈沙坦用藥效果確切,無明顯不良反應,用藥安全性高。
[關鍵詞] 糖尿病腎病;纈沙坦;黃葵膠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58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6(b)-0165-02
當前病學統計指出,糖尿病患者在病情進展后期可并發糖尿病腎病,該病癥生理指標典型特征即在于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尿蛋白水平明顯提升,并且可受病患自身腎小球尿蛋白代謝異常引起患者惡化至終末期腎衰竭致死[1]。當前臨床醫療對糖尿病腎病的治療關鍵重點在于有效改善機體內尿蛋白量,控制相關并發癥;其中常規用藥首選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來達到短期快速的癥狀改善,但對于患者后期長效糖尿病腎病的控制效果缺效果不足。近幾年國內現代中醫藥學發展,其中醫治療方式也得到眾多學者認可,屬糖尿病腎病的優勢治療手段[2]。為此該文選取該院2014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62例糖尿病腎病患者資料,采取黃葵膠囊聯合纈沙坦用藥,其療效令人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糖尿病腎病患者62例,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齡31~67歲,平均年齡(61.08±1.85)歲;全部患者均檢測確診,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3]。病患均>3個月尿蛋白排泄率30~180 μg/min,血肌酐<133 μmol/L,符合糖尿病腎病(DN)制定標準,病程7個月~13年,平均病程(5.69±1.32)年;依據國際腎臟病理學會制定的2010版DN病理分期標準,均屬Ⅲ期。
1.2 病例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入選患者無精神異常或認知障礙者,②對該次用藥無過敏或禁忌癥者;③患者對該次研究明確知曉,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伴有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急性或慢性腎小球腎炎、腎動脈狹窄等疾病者;②伴有凝血功能障礙者;③嚴重肝功能疾病者;④伴有感染或糖尿病酮中毒者。
1.3 研究分組
將患者行數字標注后雙盲法隨機分組,實驗組31例,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齡32~67歲,平均年齡(60.56±1.92)歲,病程8個月~13年,平均病程(5.71±1.29年);采取黃葵膠囊聯合纈沙坦用藥,對照組31例,僅常規纈沙坦用藥,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齡31~68歲,平均年齡(61.32±1.74)歲,病程7個月~12年,平均病程(5.52±1.38)年;兩組患者病例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4 治療方法
全部DN患者在入院后,實施全面的飲食營養調控,重點對患者血壓、血脂、血糖指標進行監測,合理控制患者三大營養物質(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的攝入量,制定良好的運動鍛煉方案,對血壓、血脂、血糖不穩患者做必要的藥物治療。對照組DN患者在基礎治療過程給予纈沙坦(國藥準字H20040217,規格80 mg/粒),用藥1次/d(80 mg);實驗組患者給予纈沙坦聯合黃葵膠囊(國藥準字Z19990040,規格0.5 g/粒),單次用藥5粒(2.5 g),口服3次/d;均持續治療8周。
1.5 觀察指標
記錄所有患者治療前與用藥8周后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以及尿蛋白排泄率(UAER)指標。
1.6 療效評價
參考2014年版《糖尿病腎病防治專家共識》中制定的糖尿病腎病療效標準評估[4],顯效:患者TC、TG、UAER均恢復正常水平;有效:TC、TG、UAER較治療前明顯降低,癥狀改善;無效:患者TC、TG、UAER等指標無變化或增加,患者癥狀未緩解。
1.7 統計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 19.0統計學軟件中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C、TG、UAER指標變化
實驗組患者治療前TG為(3.41±0.38)mmol/L,TC為(137.54±19.25)mmol/L,UAER為(167.95±21.36)mmol/L,治療后TG為(2.03±0.27)mmol/L,TC為(39.85±16.22)mmol/L,UAER為(87.68±19.62)mmol/L;對照組患者治療前TG為(3.39±0.41)mmol/L,TC為(136.41±20.08)mmol/L,UAER為(166.82±23.41)mmol/L,治療后TG為(2.34±0.32)mmol/L,TC為(101.54±19.05)mmol/L,UAER為(131.82±21.05)mmol/L;兩組患者治療8周后TC、TG、UAER指標均明顯降低,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性明顯(實驗組治療前后對比t=16.482 8、21.607 6、15.409 4,P=0.000 0、0.000 0、0.000 0;對照組治療前后對比t=11.240 5、7.014 4、6.189 9,P=0.000 0、0.000 0、0.000 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中實驗組患者TC、TG、UAER指標降低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對比t=4.122 4、13.728 1、8.540 5,P=0.000 1、0.000 0、0.000 0)。endprint
2.2 臨床療效分析
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77%(30/31),其中顯效23例,有效7例,無效1例;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7.42%(24/31),其中顯效15例,有效9例,無效7例;兩組療效對比,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6.656 4,P=0.000 0)。
3 討論
當前臨床醫療對于糖尿病腎病(DN)的診斷關鍵指標為尿蛋白,而大量研究證實,腎小球內高濾過、高壓力及高灌注均可正常患者尿蛋白排泄率異常增多;屬糖尿病腎病病理早期表現之一[5]。有學者[6]對糖尿病腎病病理機制研究報道,DN病情進展可受腎素一血管緊張素一醛固酮系統(RAS)重要的活性因子血管緊張素B的參與,可導致患者DN惡化過程血壓差異波動,腎小球小動脈收縮,誘導腎小球囊內高壓,造成腎小球高濾過現象,誘導尿蛋白排泄率上升。另外研究發現血管緊張素B在RAS系統差異DN病變中可導致細胞炎性因子高度表達,導致細胞外基質合成,增增加腎小球基底膜濾過[7]。對此目前臨床醫療對DN的治療關鍵為抑制血管緊張素B。
纈沙坦作為臨床中較為常用的高選擇性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可通過口服方式用藥,與血清蛋白有著極高的結合率(95%),于120~180 min內達到血藥濃度峰值,進而在短期內達到血管緊張素B的抑制效果,緩解患者血壓波動,改善腎小球毛細血管濾孔,避免尿蛋白積聚對腎臟組織的損害。而DN的中醫藥學干預中則多推薦黃葵膠囊,該藥物針對DN疾病中醫用藥治療理念與現代藥學技術所研發的新型中藥。有學者重點對黃葵膠囊藥理學研究證實,該藥物富含多種黃酮類化合物單體,具有抗炎、消腫之效,對于糖尿病腎病患者而言,可在短期內形成抑制血小板積聚的效應,調節血脂狀態,輕腎小球免疫炎癥反應,促進免疫復合物清除、保護腎小管功能的作用[8]。
該組研究中針對DN患者病情癥狀特征,采取黃葵膠囊聯合纈沙坦用藥,其患者TC、TG、UAER均得到明顯降低,并通過前瞻性對比常規單藥纈沙坦DN患者,結果黃葵膠囊聯合纈沙坦用藥的實驗組患者在臨床療效及TC、TG、UAER指標改善幅度均明顯優于常規纈沙坦用藥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糖尿病腎病患者實施黃葵膠囊聯合纈沙坦用藥效果確切,無明顯副作用反應,用藥安全性高。
[參考文獻]
[1] 余翠, 熊錢穎, 王李卓,等. 糖尿病腎病的發病機制及治療進展[J]. 醫學綜述, 2015(21):3944-3947.
[2] 王興, 田力銘, 李春香,等. 糖尿病腎病的中醫病機研究進展[J]. 中國中醫急癥, 2015, 24(12):2172-2174.
[3] 沈霞. 糖尿病診斷和監測的金標準-HbA1c[J].實用檢驗醫師雜志, 2015(1):1-4.
[4]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微血管并發癥學組. 糖尿病腎病防治專家共識(2014年版)[J]. 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 6(11):792-801.
[5] 安玉, 徐峰, 樂偉波,等. 糖尿病腎病病理分型臨床應用的評估[J]. 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 2013, 22(4):301-308.
[6] 王玉容, 徐勇.糖尿病腎病病理與臨床研究進展[J].國際泌尿系統雜志,2009,29(1):124-127.
[7] 潘道延, 沈潔. 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與糖尿病腎病[J].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 2015(4):1-5.
[8] 于敏, 史耀勛, 田謐,等. 黃葵膠囊治療糖尿病腎病機制探討[J]. 吉林中醫藥, 2012, 32(8):829-831.
(收稿日期:2017-04-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