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洪燕 赫玲玲 韓點 姜秀榮 孫莉紅
【摘要】 目的 探討多元化培訓模式在兒科新護士崗前培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30名兒科新護士, 均崗前進行多元化培訓, 比較新護士培訓前后的理論成績、操作成績、綜合素質評分及護士自評情況, 同時統計培訓后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結果 兒科新護士經過多元化培訓前的理論成績為(74.3±3.2)分, 操作成績為(75.1±3.4)分, 綜合素質為(73.8±2.8)分;培訓后的理論成績為(88.2±
1.5)分, 操作成績為(90.8±0.7)分, 綜合素質為(92.6±1.7)分;兒科新護士培訓后各項成績均高于培訓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1.5424、24.7723、31.4354, P<0.05)。兒科新護士培訓后自評情況與培訓前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U=2.8845, P<0.05);培訓后, 患者及家屬滿意情況:好24例, 一般6例, 差0例。結論 多元化培訓模式在兒科新護士崗前培訓中應用效果好, 能使其盡快獨立勝任崗位工作, 提高了護士、患者及家屬滿意度,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多元化培訓模式;兒科新護士;崗前培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0.114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 本院兒科患者量不斷增長, 再加上人們對護理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因此對于兒科護理人員來說正在面臨著新的挑戰, 因此兒科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更要進一步提高。如何使新護士盡快適應新的工作環境、盡快上崗是護理培訓的重要問題[1]。因此, 崗前培訓對新護士的角色轉變起到關鍵的作用。那么, 采用什么樣的方式來進行培訓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呢?根據本人從事護理培訓多年的經驗, 發現多元化培訓模式在兒科新護士崗前培訓有很好的效果, 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黑龍江省大慶市人民醫院兒科2011年1月~2016年6月新入科的30名新護士, 本科20名, 大專10名。年齡20~24歲, 平均年齡(21.5±1.2)歲, 均為女性。
1. 2 方法
1. 2. 1 成立調查考核小組 調查考核小組負責全體新護士的培訓及考核, 是由護理部組織, 各病區護士長、護師以及帶教組成, 對護師的要求是本科學歷、臨床護理經驗豐富、語言表達能力強。帶教的要求是教學能力強、臨床經驗豐富的副主任護師、主管護師、護師。科護士長負責全面管理, 護師負責制定培訓計劃、編寫培訓內容、考核計劃等, 并組織計劃的實施與培訓后的考核。培訓計劃為6個月。成績有優秀者給予獎勵, 成績不合格者重新學習、培訓。
1. 2. 2 多元化培訓內容 兒科護士工作職責、工作制度、工作流程;禮儀培訓、職業道德培訓、兒科溝通技巧、醫療法律法規;兒科護理技術操作、常用儀器的作用及使用方法、兒科專科疾病的護理方法、兒科常用的輔助檢查方法、兒科消毒隔離知識、兒科病房管理、兒科護理文書的書寫規范、差錯事故的上報流程、不良事件的處理方法、急救技能、專科應急處理流程、兒科常用藥物的相關知識(包括藥物的作用、副作用、使用劑量及配伍禁忌等)。
1. 2. 3 多元化的培訓方法 ①認知教育。教育新入科護士熱愛兒科護理事業, 要具備一定的素質, 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及心理素質[2], 尊重患兒及家長, 對患兒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 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以及敏銳的觀察能力。②采用“問題引導式”操作培訓方法, 兒科的頭皮針技術和靜脈留置針技術需要重點練習, 能做到快、準、穩, 力爭“一針見血”。其他各項護理操作要反復練習, 熟練掌握, 例如胃腸減壓、灌腸、小兒洗胃、霧化吸入、吸痰、標本采集、吸氧、微量泵、心電監護、心肺復蘇以及各種置管的配合操作等。③制定兒科常用藥物使用手冊。兒科常用的各種藥物, 急救藥物的規格、劑量、作用及注意事項、給藥方法、藥物換算、計算方法和配伍禁忌都是重點學習及考核內容[3]。④運用多媒體對新入科護士進行每個月1次的業務學習, 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每次業務學習之前2周將本期學習提綱發放給新入科護士, 引導其查閱相關資料及文獻, 養成自主學習、主動思考、共同研究的好習慣, 大大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激發探索問題的興趣。⑤實行師徒帶教模式:新護士入科后指派固定帶教老師, 專人帶教, 帶教老師要根據多元化培訓的內容進行培訓、指導, 并逐項考核。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比較新護士培訓前后的理論成績、操作成績、綜合素質評分, 每項總分為100分, 分值越高說明護士水平越好[1, 4]。采用護士自評量表對護士培訓前后進行評定, 分為好、一般、差。并且采用患者及家屬滿意度調查表對培訓后效果進行評價。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等級計數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兒科新護士培訓前后理論成績、操作成績、綜合素質評分比較 兒科新護士經過多元化培訓前的理論成績為(74.3±3.2)分, 操作成績為(75.1±3.4)分, 綜合素質為(73.8±2.8)分;培訓后的理論成績為(88.2±1.5)分, 操作成績為(90.8±0.7)分, 綜合素質為(92.6±1.7)分;兒科新護士培訓后各項成績均高于培訓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1.5424、24.7723、31.4354, P<0.05)。
2. 2 培訓前后護士自評情況和培訓后患者及其家屬滿意度分析 兒科新護士培訓后自評情況與培訓前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U=2.8845, P<0.05);培訓后, 患者及家屬滿意情況:好24例, 一般6例, 差0例。endprint
3 討論
隨著醫學的快速發展, 人們對健康的需求和維權的意識不斷提高[5], 患兒及家長對兒科護士的要求日益提高, 這就要求新護士在上崗前必須有組織、有目標、有計劃、系統地進行上崗前培訓。多元化培訓模式是指繼醫學院校教育之后, 對從事臨床護理專業技術工作的各類護理人員進行多層面、多角度、多階段的培訓, 包括認知的培訓、綜合素質的培訓和專業技能的培訓三個方面。兒科新護士存在著理論知識不扎實、操作不規范、工作經驗缺乏, 再加上兒科專業性和技術性較強、護理對象特殊這兩個特點, 對兒科新護士進行有計劃的培訓與考核顯得極其重要[6-8]。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兒科新護士經過多元化培訓前的理論成績為(74.3±3.2)分, 操作成績為(75.1±3.4)分, 綜合素質為(73.8±2.8)分;培訓后的理論成績為(88.2±1.5)分, 操作成績為(90.8±0.7)分, 綜合素質為(92.6±1.7)分;兒科新護士培訓后各項成績均高于培訓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1.5424、24.7723、31.4354, P<0.05)。兒科新護士培訓后自評情況與培訓前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U=2.8845, P<0.05);培訓后, 患者及家屬滿意情況:好24例, 一般6例, 差0例。
綜上所述, 多元化培訓模式使兒科新護士更快、更好地適應角色的轉變, 提高了獨立上崗的能力, 為患兒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 滿足臨床的護理需求。
參考文獻
[1] 楊青美, 尹紅, 黃菊春. 多元化培訓模式在兒科新護士獨立崗前培訓中的應用.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5(4):567-569.
[2] 丁燕霞. 多元化培訓模式在新入職護理人員崗前培訓中的應用. 中國護理管理, 2015(s1):160-162.
[3] 薛墨, 吳如容. 多元化培訓模式在基層醫院兒科低年資護士培訓中的應用.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4, 22(12):2072-2074.
[4] 徐慧. 基于標準程序多元化培訓模式在兒科護生管理中的應用. 醫療裝備, 2016, 29(23):149-150.
[5] 李福珍, 袁會萍. 多元化教學在兒科護士分層級培訓中的實踐與效果. 中國醫學教育技術, 2013, 27(5):611-614.
[6] 郭紅桃, 趙麗敏, 李新霞. 多元化護理禮儀教學在新護士崗前培訓中的應用. 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 2014(s2):583-585.
[7] 周麗芳, 金麗萍, 何雅娟. 多元化培訓模式在手術室新護士獨立上崗能力培訓中的應用. 護理與康復, 2015, 14(6):577-578.
[8] 鄒海英, 宋軍君, 路薇. 同伴互助培訓模式在新護士崗前培訓中的應用. 中華護理教育, 2016, 13(5):380-383.
[收稿日期:2017-06-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