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慧琳
摘 要:隨著農業種植逐漸機械化,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逐漸普遍。實現小麥作物的機械化發展,不僅能降低勞動力的使用,還能減少成本,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本文介紹了小麥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分析其技術特點及應用水平,解讀操作注意事項,以期完善小麥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模式,促進小麥高產高效種植。
關鍵詞:機械化作業;小麥
小麥是新疆最為主要的糧食作物,具有廣泛的種植范圍,能夠提高我國的國民經濟。當前,隨著機械化種植技術的廣泛應用,為小麥種植戶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機械化種植技術把以前人工種植小麥過程中的松土、施肥、播種、除草等一系列需要人力勞作的任務都能很好、全面地完成,且機械化勞作過程比人力勞作有效,更加有利于小麥的種植、生產,促進小麥增收。現就塔城地區小麥生產機械化發展進行探討。
一、小麥機械化作業技術
1.土壤深松機械化技術
小麥機械化播種對土壤要求較高,種植地水肥條件要好,土壤富含豐富的有機質,排灌方便。深松指用機械疏松土層而不翻轉土層,分全面深松(全方位深松)和局部深松(間隔深松)2種,局部深松作業一般選用單柱式深松機,根據作物和土壤條件對土層有一定的間隔進行深松作業。深松按作業方式又可分為單一深松和復式深松。深松作業注意事項:①適松條件:土壤含水量在15%~20%;②作業要求:深松深度可在25~35cm選擇;深松時間應在播前秸稈處理后,要求深淺一致,不得重復或漏松;③配套措施:天氣過于干旱可進行造墑后再作業;④作業周期:一般3~4年深松1次;⑤機具要求:選擇66.15kW以上雙驅拖拉機作業效果更佳。
2.化肥深施機械化技術
化肥深施技術分深施底肥、深施種肥、深施追肥3種。就是應用追肥機械將化肥定量均勻地施入到地表以下6~10cm農作物根系密集的部位,既能保證農作物充分吸收,又顯著減少肥料有效成分的揮發和淋失,達到充分利用肥效和節肥增產的目的。這項技術要求同時完成開溝(或穴)、施肥、覆蓋和鎮壓等多道工序,并達到農藝要求的施肥數量、施肥深度、施肥位置、覆蓋標準和鎮壓標準等。實施機械深施化肥技術既能提高肥效,增加糧食產量,減輕勞動強度和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又施肥均勻、降低生產成本,其效果已被廣大農民所認識,同時也得到了土壤農化專家的驗證。
3.機械化播種技術
小麥機械化播種技術是指通過將小麥種子按照農藝要求播種到土壤中的機械化生產技術。小麥播種實現機械化之后,能夠顯著提升小麥播種質量,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大面積小麥播種,為小麥高產奠定堅實基礎。要結合不同地區的種植特點,選擇東性、半東性和春性小麥品種,播種前做好選種工作,將病蟲害粒和癟粒及時去除,并使用多菌靈進行藥劑拌種;選擇最佳的播種量。小麥機械化播種用量應該控制在每畝4~5公斤,保證每畝基本苗在12~15萬株左右;對播種技術要做到精準、均勻,綜合播種的各種條件,例如,溫度、濕度、時期、土壤條件來定量播種,種子數量的誤差控制在每公頃7.5kg。播種的距離和深度對種子的產量有一定的影響,一般行距離控制在20-25cm,深度控制在3-4cm,干旱地區可以加深1cm,但是不宜超過6cm,播種的時候保障其均勻性,不出現缺苗的現象。
4.節藥型植保機械化技術
為了能充分發揮農藥的有效作用,并盡量防止可能產生的危害,施用化學農藥必須達到3個條件:一是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二是先進可靠的施藥機具;三是安全、合理的施藥方法。在懷遠縣常見的是噴霧、噴粉和超低容量噴霧技術。噴霧噴粉機械化技術應用最廣,具有結構緊湊、射程遠、霧化性能高、工效高、適應范圍廣的特點,常用的機型有背負式、擔架式、懸掛式等。
5.農作物秸稈直接還田機械化技術
秸稈粉碎還田機械化技術是指利用機械對農作物秸稈進行粉碎后均勻地拋撒在田間或切碎覆蓋在地表的技術。秸稈還田是保護性耕作的核心內容,它不僅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減少化肥用量,降低生產成本,而且還可避免焚燒秸稈造成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機械化秸稈還田既解決田間焚燒秸稈帶來的污染和危害,又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6.稻麥聯合收獲機械化技術
近幾年,政府部門重視和各級推廣機構卓有成效的示范推廣,特別是跨區機收等社會化服務的展開,進一步推動了稻麥聯合收獲機械化,小麥機收宜在蠟熟末期至完熟期進行,此時產量最高,品質最好。小麥成熟期主要特征:蠟熟中期下部葉片干黃,莖稈有彈性,籽粒轉黃色,飽滿而濕潤,籽粒含水率25~30%。蠟熟末期植株變黃,僅葉鞘莖部略帶綠色,莖稈仍有彈性,籽粒黃色稍硬,內含物呈蠟狀,含水率20%~25%。完熟期葉片枯黃,籽粒變硬,呈品種本色,含水率在20%以下。確定收割期時,還要根據當時的天氣情況、品種特性和栽培條件,合理安排收割順序,做到因地制宜、適時搶收,確保顆粒歸倉。小面積收割宜在蠟熟末期,大面積收割宜在蠟熟中期,以使大部分小麥在適收期內收獲。留種用的麥田宜在完熟期收獲。如遇雨季迫近,或急需搶種下茬作物,或品種易落粒、折稈、折穗、穗上發芽等情況,應適當提前收割。
二、小麥機械化作業發展對策
各區級、鄉鎮要有標準化的試驗示范基地,把好的經驗做法利用廣播電視及遠程教育基地等進行廣泛宣傳,把使用示范成功的做法加以推廣,通過宣傳、示范,帶動干部群眾改變傳統的耕種觀念。加快落實老舊和高能耗農業機械報廢更新補償制度,逐步淘汰老舊農業機械。加大購機補貼數額,以促進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機經營者發展功能多、效率高、節能環保型農業機械。深入村鎮及農機專業合作社進行技術培訓,使農民會操作使用,會保養維護,會進行簡單的故障排除。同時,要對機手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教育機手不能只講經濟利益,降低作業質量,要有為民服務意識,要組織群眾現場觀摩和開展技術培訓。
三、結語
小麥機械化種植技術的應用、推廣,不僅有助于促進我國小麥種植業的發展,更有利于減少人力資源、成本,從而更好地提高小麥種植業的效益,為小麥種植戶帶來更大的收益。基于此要進一步提高農機作業質量檢查執法力度,規范農機作業服務質量,在農機化技術推廣方面,應把增產增效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機化新技術應用面積穩步增加,推動農機化技術服務由小麥產前、產中向產后延伸,從而實現小麥增產增收。
參考文獻:
[1]劉曉波.小麥機械化播種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2(21):86-86.
[2]忽曉葵,歐興江.新疆種植業農業機械化水平現狀分析及對策[J].農業工程,2011,1(3):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