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 軍
科技圖書作者如何校稿
◎ 楊 軍
在科技圖書出版過程中,作者校稿可以減少書稿編校的差錯率,也是作者對其書稿進行再一次的審核和詮釋的過程。本文就科技圖書作者如何進行校稿,以及作者校稿的注意事項和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進行了探討和分析。
科技圖書;作者校稿;出版
與普通圖書相比,科技圖書中存在大量的圖表和公式,以及數據和專業術語等,這對編輯校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確保科技圖書的質量,一般來說,書稿編輯完成后,責任編輯要將存在的疑問,如缺少圖表或圖表中的數字缺失等,集中向作者提出并請作者解決;如果書稿中問題過多,責任編輯就會將書稿返給作者或請作者到出版社來解決。其實,如果編輯與作者做好前期溝通,充分、明確地告知作者校對的要點,往往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交流,節省時間成本。
插圖的內容要準確。對于書稿中插圖的內容,作者在校稿時要再次核實其準確性,校對出版社描圖(畫圖)是否完整、規范。對于插圖中責任編輯所提出的問題和劃有問號的部分,作者要給出解決方案。同時,作者要特別留意插圖中的物理量、量符號和單位符號等與正文是否一致。雖然大多數出版社在作者編寫書稿前,已經對作者畫圖提出了要求,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作者提供的插圖需要出版社再描圖(畫圖),作者要重點校核這些插圖是否準確。對于插圖與正文中所特指的術語,要注意其是否保持一致,如正文中“恒速傳動裝置(CSD)”,在插圖中卻寫成“恒裝”;正文中坐標軸單位為m/Kg,插圖中卻為m/g。另外,對于書稿中有些不夠清晰的插圖,作者要重新提供。
插圖的序號要連續。校對書稿中每一章(或節)的圖序號是否連續一致,確保插圖的序號無跳躍、無間斷、無重復。校對圖文位置是否合適(文前圖后,圖文緊靠),同時確保文中相關表述與其對應的圖表一致。部分插圖的圖注序碼與文中表述不一致,如正文中寫有圖注序碼是6個,而實際插圖中有圖注序碼7個,這種情況需要作者確認。還有個別插圖和正文與圖題不對應,如正文與插圖都寫的是飛機機翼,但圖題卻是渦流發生器。作者在校對書稿過程中增刪圖片,要將其對應的插圖序號、文中表述引用時的圖序號一并修改。另外,還要注意插圖中線型、尺寸標注及符號是否合理,線型在不同用途的情況下其粗細是有區別的。
外文插圖中的文字表述須是中文。對于作者借鑒或直接采用國外圖書的插圖,按照我國現行的標準修改繪制,編輯會將這些圖中沒有翻譯的外文標注出來,要求作者在校稿時翻譯成中文。同時,作者要校核插圖中的坐標及標值是否準確。坐標圖中的坐標值為“量/單位”,如V/mV不能寫成V,mV。需要注意,科技書稿中圖上的數字一般應為阿拉伯數字。另外,校核文中的字母正斜體、黑體或白體,這些都要與圖中字母保持一致。
公式內容正確。對于書稿中的所有公式,要認真校核其推導過程是否準確、規范,同時注意校核文中對公式進行引用的文字。對于一些比較復雜和重要的公式的校核,要重點檢查其推導過程和參數關系的規范性和正確性,這是因為公式在由作者提供的電子版導到出版社出版排版系統,進行格式轉換后可能會出現技術性差錯。要特別注意的是,作者提供的部分公式是圖片,需要在排版時重新錄入,以及個別公式的上標上還有上、下標的公式,這些都要更加細心校核。量符與其前面數字相乘時,不加乘點“·”或乘號“×”,也不用加括號“()”,如,不能寫成,也不能寫成或量符與其后面的數字相乘,要加乘號“×”,如,不能寫成
公式中字母的表述要準確。注意公式中單位符號和物理量的正斜體、大小寫、上下角標、公式轉行,以及矢量、向量等標注的準確性。如曲軸安裝時主軸頸的直徑d,十字頭銷的直徑也是d,在正文中都寫成d,沒有區分則表達不夠清楚,編輯將主軸頸的直徑修改為d,十字頭銷的直徑d,需要作者確認。一般數學物理中的標量用白斜體,矢量、向量、張量或矩陣用黑斜體,單位用白正體,數學符號sin、cos,虛數單位i、j,單位符號等用白正體,化學上的元素符號以及標準代碼和產品型號代碼等用白正體,其余可參照相關行業標準,也可以參照在上一校樣上編輯的標注,標注時圈出該字母標注“白正體”等字眼即可。
公式序號要連續。校對書稿每一章(或節)的公式序號是否連續,同時校對其格式是否準確,且全書是否統一。對于作者在校核書稿時增刪的公式,一定要記得將相對應的公式序號一起修改,也不要漏了文中表述引用時的公式序號。公式無論使用“1.1”還是“1-1”,全書要做到統一。
表格中的數據要準確無誤。對于書稿中引用的數據或計算數據,作者要在校對時細心校核,并確保正文和校核表中的有關數據一致。如對于表格中上下行數字相同時,不得使用“同上”代替。特別是有多位作者的書稿,主編要對全稿所有數據進行校核,確保書稿質量。另外,同一個表格中的計量單位要相同,不統一的編輯已經進行了統一,同時編輯也對正文的計量單位進行了統一,作者要校核確認。
表的序號要連續。校對書稿每一章(或節)的表序號是否連續,表格中的個別縮寫要與文中一致。表格盡量緊跟相關正文,同時對于表中量和單位等的要求可參照以上對圖及公式的要求校核。
表頭的量和單位要準確。書稿中表頭名稱和單位,以及量的表述等與要與正文一致。對于個別缺少表頭的表格,作者需要補充。作者要檢查編輯有無標注錯誤或遺漏。例如一般在在表格中如果沒有數字可寫就留空白,不要用“—”表示,這是因為空白表示無此項或未測量,而“—”則表示未發現或代表陰性。表頭要有一定的自明性和專指性,做到簡短、得體、精煉。
作者不僅要校核書稿文字和標點上的錯漏,找出排版錯誤,還要檢查校核學術方面的錯漏,修補原稿中的不足,校核概念邏輯是否清楚準確。一些科技書稿專業性很強,編輯很難發現錯誤。這就要求作者校對書稿時一定要細致,參照原稿上編輯的修改標注,校核校稿上編輯已經標注的是否準確,修改是否得當。對編輯在校稿中提出的質疑,作者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補充或給出解決方案。如果對原稿上編輯修改或標注有不滿意,作者可以在校稿上重新修改。不提倡作者在電子版上校對、修改書稿。另外,對于部分研究所或敏感單位出版的科技圖書,作者在送書稿到出版社時,要提交該單位為該書稿開具的非涉密證明,如果作者在校對書稿過程中對書稿內容進行大幅度的刪減或增加,同樣也需要提交該書稿的非涉密證明。作者將校對書稿返回時需在新校稿上簽名,并將新校樣和原稿一起返回出版社,以便存檔。
作者校對工作是一個獨立而必須進行的程序,是彌補編輯加工過程中的疏漏和錯誤,使書稿更加完善的重要環節。這就要求責任編輯在向作者提交校對書稿時,明確告訴作者在書稿校對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便作者對書稿中有疑問的部分進行重點校核,進而完善和提高圖書出版質量。
(楊軍,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副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