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曹 智 李宣良
強在聯合作戰 勝在融合傳播
——慶祝建軍90周年系列報道的回顧與思考
□ 文/曹 智 李宣良
新華社建軍90周年報道之所以取得成功,強在聯合作戰,勝在融合傳播。參與新華社慶祝建軍90周年報道的多種力量協同作戰、復合振蕩,激發出服務強軍興軍的強勁輿論勢能,為傳媒業態深刻變革背景下提升軍事新聞媒體戰斗力進行了科學探索,提供了有益借鑒。
建軍90周年 新華社 解放軍分社 融合傳播
今年是建軍90周年,也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年。高標準做好慶祝建軍90周年報道,對于迎接十九大、宣傳十九大、貫徹十九大,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新華社黨組對做好慶祝建軍90周年報道高度重視,在社黨組統一領導下,新華社解放軍分社和各相關部門緊密協作、密切配合,對慶祝建軍90周年報道超前精準搞策劃、內外一體抓聯合、多維貫通求融合,推出了一系列“刷屏、鎮版”之作,有效引領了網上網下兩個輿論場。
針對新媒體環境下新的信息接受習慣,在策劃報道之初,我們就確定充分利用新華社所有具有直播功能的端口——新華網、“新華社”客戶端、“新華視點”“新華國際”微博、微信公眾號和海外社交媒體等媒體矩陣形成的強大合力,把現場新聞、滾動發稿作為發揮輿論引導力的重要手段,有效引領網上網下兩個輿論場。
建軍節來臨之際,軍分社和新華社全媒報道平臺、新華社音視頻部聯合推出“紅色追尋第二季·強軍之路”大型網絡直播,邀請部隊官兵、將帥后代、英雄老兵作為主播嘉賓,走進各大軍種精銳部隊,追尋人民軍隊成長的紅色足跡,原生態還原、零距離展現部隊訓練生活,總瀏覽量突破7200萬。
7月30日閱兵當天,在閱兵現場共播發實時動態中文快訊20條、現場圖片200張,被各大主流媒體和新媒體平臺廣泛轉載。新華社派出20多位資深攝影記者組成的“攝影國家隊”,全程記錄下沙場閱兵精彩瞬間。此次閱兵直播是新華社首次利用公共視頻信號在大型閱兵報道中進行長直播,兩位軍事專家來到演播室在閱兵活動前后對閱兵進行了獨到點評,網友紛紛表示新華社的閱兵直播與眾不同,令人耳目一新。
新華社英文對外報道對閱兵的各個環節和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實施近似于直播的滾動報道,路透社、美聯社、法新社等世界主要通訊社均隨新華社報道滾動,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里近20次轉載新華社的英文報道。新華社所有具備直播功能的端口對閱兵盛況進行現場直播,《沙場點兵 高清大圖搶先看》微博單條閱讀量達到3500多萬,點贊量超過18萬;《晨光,初照閱兵場!》《主席同志,請您檢閱!》兩篇稿件在微信公眾號上閱讀量分別達到109萬次、326萬次;推特、臉書、優兔等海外社交媒體總瀏覽量超過4700萬,總互動量近300萬。
作為軍事新聞的主力軍,新華社軍分社必須推出一批與人民軍隊90年波瀾壯闊的輝煌歷程相匹配的精品力作,記錄奮斗征程,描繪時代畫卷,書寫歷史華章,在強國強軍的偉大進程中留下精彩印記。
在慶祝建軍90周年報道即將啟動之際,推出全面反映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領導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長篇通訊《領航人民軍隊,向著世界一流軍隊邁進——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和推進強軍興軍紀實》。
在慶祝建軍90周年各項重大活動陸續啟動、迎接建軍節氛圍即將進入高潮之時,推出長篇通訊《從勝利走向勝利——獻給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稿件立意高遠、構思精巧、氣勢磅礴,多角度詮釋人民軍隊的歷史,展現人民軍隊在保家衛國、服務人民與維護世界和平上所做的突出貢獻,氣勢磅礴,受到媒體和用戶廣泛好評。
在舉行慶祝建軍90周年閱兵當天,推出長篇通訊《沙場點兵——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全景紀實》,稿件氣勢恢弘,既有深厚的歷史縱深感,又有豐富的感人細節,語言流暢,結構合理,邏輯嚴密,全方位展示了這場氣勢磅礴的沙場閱兵,被多家中央媒體全文整版采用,成為新華社閱兵報道中的“鎮版之作”。
在“八一”到來之際,播發長篇通訊《建軍全記錄——獻給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全面回顧了從“八一”南昌起義到長征,從抗日戰爭到人民解放軍命名的壯闊歷程,揭示了人民軍隊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紅色基因和獨特精神旗幟。
“八一”慶祝大會、文藝晚會和建軍90周年紀念展,分別播發《匯聚起強國強軍的磅礴力量——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大會側記》《在黨的旗幟下——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文藝晚會側記》《90年,赴一場找尋之約——老戰士、老同志參觀建軍90周年主題展覽側記》等,既有歷史縱深感,又有現場生動鮮活的描寫,增強了報道的貼近性。
結合人民軍隊90年發展歷程和新形勢下推進強軍事業的新要求、新特點,精心策劃、深入采訪、反復打磨,接連推出《軍魂頌——人民軍隊90年聽黨指揮啟示錄》《熱血贊——人民軍隊90年能打勝仗啟示錄》《本色譜——人民軍隊90年作風優良啟示錄》《魚水情——人民軍隊90年服務人民啟示錄》系列綜述性通訊,有力地營造了慶祝建軍90周年、展示人民軍隊良好形象的輿論氛圍。

▲ 圖為2017年7月27日,觀眾參觀中國造1956年式7.62毫米班用輕機槍(右一)。 當日,正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辦的“銘記光輝歷史 開創強軍偉業——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主題展覽”正式對公眾開放。(金良快/攝)
報道中,堅持“一體化推進,移動端優先”,聚焦通訊社主體業務,從加快推進創新機制化、常態化、體系化出發,把單個產品的創新經驗推廣到其他報道中,把創新貫徹到整個慶祝建軍90周年報道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在“實戰”中探索從單個產品創新向系統化創新轉變的方法路徑。
激活內生動力,在求“深”上下功夫。深度融合,不是加法,而是乘法;不是物理交疊,而是化學反應。軍分社著眼提升融合層次,在先期調整重組采編部門架構的基礎上,按照技能互補原則,將一線記者編成近10個采訪小組,文字稿、圖片稿、短視頻同步展開、一體推進,工作質效大幅提高。軍分社采編人員多線作戰、連續作戰,短短數月內在完成“英雄”“90個第一”兩個系列123篇文字稿件,參與拍攝制作《大國強軍夢》《致敬英雄》等30余條微視頻的同時,精心采寫《領航人民軍隊,向著世界一流軍隊邁進》《從勝利走向勝利》等多篇重頭稿,高標準、高質量執行并實現了策劃意圖。
挖掘外聯潛力,在求“廣”上下功夫。綜合考察近年來一些媒體的融合發展軌跡,建網站、開微博、辦公眾號、推客戶端是通行做法,但真正做成品牌、做出影響力的并不多。某種程度上,它真實地反映出新聞媒體普遍存在的“渠道恐慌”。事實上,即便擁有當前所能擁有的所有傳播渠道,也沒有哪一家媒體能包打天下,開展跨媒體聯合作戰意義重大。《新華每日電訊》推出專欄專版,開辟“沙場閱兵”彩色通版,把報道逐漸推向高潮。《參考消息》開設“紀念建軍90周年”專欄,推出“精兵策”專題報道,報道大氣,內容豐富。《瞭望》新聞周刊以14個版、5篇報道、15幅圖片的篇幅,對人民軍隊成立90年來的光輝歷程作出了報道。這次報道,軍分社還與在北京地區特定人群中有著廣泛影響力的《北京晚報》合作,精心打造66個整版報道,將“英雄”系列報道呈現在首都讀者面前;與《解放軍報》合作,連續45天不間斷刊發,“90個第一”系列報道走進全軍、直達班排,實現了傳播力、影響力的雙重提升。
釋放融合能量,在求“全”上下功夫。每一種傳播手段都有自己的優長,也有自己的弊端。重大主題報道中,必須豐富產品形態、拓展傳播渠道,確保做到對內對外、網上網下都有拿得出手的新聞產品,才能在激烈的輿論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軍分社與新華社國內部、對外部、攝影部、參編部、音視頻部、新華網、新媒體中心等部門通力合作,把融合報道理念從新聞生產的前端一直貫徹到輿論生成的末梢,推出一批既有分量又有質量、既有溫度又有熱度的融合報道產品。“國家相冊”特別節目《大國強軍夢》磅礴大氣、廣受好評,被全國各大媒體平臺廣泛轉載,閱讀瀏覽總量超過1億。微電影《致敬英雄》從“英雄”視角著手,細致刻畫出了當代人民軍隊的精神風貌,彰顯了“英雄”作為時代脊梁的光輝形象。許多觀眾表示,作品記錄新時代軍人的艱辛與付出,夢想與堅持,帶給觀眾深深的感動。《紅色追尋·強軍之路》《今天,我們這樣戰斗》等一系列新媒體產品,多角度展現國防和軍隊建設新成就、新面貌、新亮點,為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營造了良好輿論氛圍。
慶祝建軍90周年不僅是國內政治生活的大事,也是國際社會矚目的焦點。此次閱兵是習主席首次沙場閱兵,也是中國軍隊在實施改革強軍戰略后首次集中亮相,受到海外廣泛關注。
只有密切跟蹤、及時研判海外輿情,才能主動設置議題、實施有效引導。報道中,軍分社和對外部等部門密切配合,加強對人民軍隊光輝歷程、性質宗旨、和平理念等的報道,使人民軍隊獲得更加廣泛的認同。
英文重點稿件《習近平首次沙場點兵》細節豐富、現場感強,生動展示了大國雄師的氣魄以及捍衛和平的能力決心,《綜述:習近平號召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打敗一切來犯之敵》及時準確報道習主席在閱兵式上的重要活動和講話,刻畫出大國領袖、軍隊統帥的形象,英文稿件許多直接引語被外媒反復引用,“黨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打敗一切來犯之敵”等關鍵英文表達被外電“照單全收”。《評論:沙場閱兵彰顯中共強軍決心》權威解讀、評論鮮明,突出習近平首次沙場點兵的重要意義及其影響,有效回應了海外關切。針對海外媒體關注和時常炒作的高新武器裝備,我們提前進行策劃、進行有針對性引導。英文報道關注首次在閱兵中亮相的新型裝備,向海外說明中國軍隊的戰斗力,相關系列稿件在海媒平臺播發后受到社交媒體用戶大量點擊和轉發。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已經成為國際傳播的主戰場。要加強中國軍事新聞的對外報道,必須適應海外新媒體發展趨勢,加強全媒體采集、生產、發布、傳播,更加廣泛地占領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輿論陣地。
新華社對外報道通過快訊、滾動報道、消息、特寫、通訊、解讀、評論、海媒、融合報道等形式,圍繞建軍90周年主題、閱兵以及系列慶祝活動展開報道。新華網推出中、英、西、法、俄、阿、日、韓、德、葡10個語種的多媒體融合專題,專題設置頭條、大圖、專區、聚焦、評論、獨家解讀、新華社特稿、數據新聞、軍史一覽等重點欄目,全方位、立體化報道建軍90年來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習近平主席重要活動和重要講話以及慶祝建軍90周年相關紀念活動等。
渠道是傳播的載體,沒有強大的傳播渠道,就沒有強大的影響力。我們積極利用新華社海外新媒體渠道傳播中國軍隊聲音,取得積極成效。
推特、臉書、優兔等海外社交媒體播發稿件300多條,總瀏覽量超過4700萬,引起了海內外網友的積極互動與廣泛好評,總互動量近300萬。網友sharonamber祝賀中國建軍節說:“中國解放軍加油。這是中國力量。”網友Kong Solida說:“中國領導人了不起。中國軍隊在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向中國致敬!”網友Peter Wang說:“中國一路走來,發展到今天很不容易。強大的中國才能保衛領土,維護地區和平。”在海媒平臺推出《國家相冊》特別節目《大國強軍夢》,全程回顧中國人民解放軍走過的90年光輝歷程,凸顯這支軍隊正在強軍興軍新征程上邁出歷史性步伐,稿件總瀏覽量超過218萬,互動量近9.4萬,創造了軍事題材同類報道的新紀錄。
(作者分別是新華社解放軍分社社長、副社長)
編 輯 張 壘 leizhangbo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