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寶富
智能新聞生產模式助力典型報道傳播力、影響力提升
□ 文/張寶富
新時期,典型報道有了新的表現方式。廊坊日報社借助以大數據和云計算為基礎的智能化生產和傳播體系,結合專業的導向把控能力,在廊坊瓜農崔靖祥提醒市民有小偷被刺身亡的見義勇為案件的報道中,還原事件真相,澄清謬誤,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得到市民廣泛關注和稱贊,為新時期典型報道表現方式創新做出探索。
典型報道 廊坊日報 見義勇為
廊坊日報社的媒體融合起始自2013年,經過四年發展,已建立起智能化的傳播平臺,包括輿情研判,智能采寫編輔助,八大類二十三個發布終端150萬以上本地人口覆蓋的傳播矩陣,傳播效果的后期跟蹤,績效考核和版權維護等全部生產流程的科學化、前沿化。在日常新聞生產過程中,借助以大數據和云計算為基礎的智能化生產和傳播體系,結合專業的導向把控能力,可以實現新聞傳播力、影響力、互動性的大大提升,尤其是在突發、重大新聞報道中發揮更為顯著的作用。
7月23日,廊坊瓜農崔靖祥因提醒市民有小偷,被刺身亡。案件一發生,各種消息泥沙俱下,廊坊日報社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新媒體中心第一時間跟進,相繼推出12篇系列報道,還原事件真相,澄清謬誤。
7月23日,廊坊市安次區楊稅務鄉集市上,47歲的瓜農崔靖祥因提醒群眾注意扒手,被該扒竊犯罪團伙成員刺死。消息一出,各自媒體紛紛轉發消息。一時間,鋪天蓋地的報道,關注點都在廊坊發生惡性案件上,京津多家媒體蜂擁而至。作為廊坊市委機關報,廊坊日報肩負著正確引導輿論、抓牢話語權的重任。在準確研判輿情大數據基礎上,廊坊日報社積極與有關部門聯系,準確研判線索后及時介入,第一時間在微信上發布權威信息、進行辟謠引導輿論。
7月27日,“楊稅務大集7·23案件”告破后,輿情呈現三個方面,一是拷問案件發生地為何長期有扒手而一直沒能肅清,直指公安機關反扒工作不力;二是呼吁政府授予受害人見義勇為稱號,在沒有審訊結果等依據的情況下主觀臆測,施壓于政府;三是贊嘆警察神勇。在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崔家人父輩子輩均樂于助人,但生活拮據、以崔靖祥種瓜賣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現狀,經過研判后有效將輿情引導到正面宣傳上,并組織“好人育好瓜,好瓜好人買,友愛暖人心,共創文明城”的愛心認購活動,市民、團體、企事業單位紛紛認購捐款,在社會上產生了積極影響,形成了強大的傳播效果。
廊坊日報社堅持互聯網思維用戶至上的理念,研究用戶需求,找到用戶痛點,利用線上、線下的不同形式黏合用戶,提高了粉絲的活躍度。在瓜農見義勇為事件的報道中,把握受眾需求——關心困難群體的心態,在準確引導輿論的基礎上,利用網絡付款方式,快速完成稿件的傳播實現線上認購,并組織線下活動,實現線上稿件傳播,網絡認購,線下活動組織的良好局面。
稿件線上傳播,認購操作方便,引爆朋友圈。7月28日晚上10點42分,一篇題為《7·23受害好心人留千斤甜瓜 愛心認購慰家人》的新聞稿從廊坊傳媒網微信公眾號發出。此條稿件以文字+付款二維碼的形式出現,讀者在微信圈讀完消息后即可識別二維碼實現20元10斤甜瓜的認購操作,簡單快捷還可以留言,增加了稿件的互動性。當天消息發出后,報社其他新媒體紛紛跟進轉載,網上認購持續到次日凌晨3點,由于操作方便,僅10個小時的時間,1000公斤甜瓜就被認購一空。在北京、天津、上海工作的廊坊人得知消息后也參與到愛心認購中,還有的市民直接捐助。消息漂洋過海,遠在海外的華人、華僑紛紛打來電話核實消息并參與其中。短短1天的時間,數萬人閱讀、500多次轉發、400多條留言、600多個點贊,認購甜瓜的愛心款突破34000元。
開展線下活動,鞏固線上成果,實現互動。線下活動的開展是鞏固線上成果的有效方式,是活動真實性的呈現,有利于加強粉絲的黏性和活動的持續性。“7·23”好心甜瓜認購活動線上引爆。7月31日、8月10日1000公斤甜瓜分批在廊坊日報社領取,百余名市民趕到報社,領取認購的甜瓜,現場氣氛火爆,市民紛紛留下對崔家的關心。兩天的線下活動,讓愛心市民感受到認購的真實性,參與到現實的活動中。
廊坊日報社基于大數據平臺,建立了輿情監測平臺,可以實時對本地熱點進行關注、跟蹤,統計分析隨著時間的變化及事件整體報道的趨勢,發布信息在一個時間段內的數量變化曲線,同時可以跟蹤論壇、博客、微博、移動客戶端、微信類型信息的發布趨勢,從而歸納事件輿論觀點、掌握公眾態度情緒,有針對性進行新聞報道及輿論引導。
“7·23”案件發生后,網絡上各種消息滿天飛,廊坊日報社輿情監測平臺監測到廊坊市有自媒體利用“7·23”事件進行炒作,制作博眼球的標題,網上“必須給見義勇為”“就是英雄”“質疑廊坊治安”的評論不斷出現,更有“抓到的小偷就應該都判死刑”等過激言論。廊坊日報社始終堅持正面引導,把握輿論導向,官方微信、微博、廊坊云報、《廊坊日報》《廊坊都市報》連續刊發《廊坊市安次區見義勇為協會慰問“7·23”受害者家屬》《“好心甜瓜”折射廊坊愛心》等12篇報道,綜合性、全方位、立體化、全時段地報道,引導公眾從關注惡性案件轉移到幫助崔家渡過難關上,平息了不良網絡輿論、讓公眾對事態發展有了一個全局的了解,“圖、文、音、視、頻”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展示增強了新聞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

▲ 7月31日,廊坊市二寬餐飲公司在市區三家店面設置了捐款箱。
為全面提升傳播力,擴大輿論覆蓋范圍,報社建成了集中心樞紐、信息聚合、指揮協調功能于一體的全媒體中央控制室,形成了新聞產品“前端采集一體、終端發布多元、傳播全天候進行”的“一、多、全”新模式,中央廚房的投入使用讓新媒體矩陣如只有媒體終端“四肢”的人有了“大腦”。
瓜農見義勇為事件的報道是一次中央控制室的成功運用,內容運營官統籌所有稿件,按照發布流程進行新聞稿件的再分配,在“三報一刊一網一端十四微一屏一欄一臺”8類23個媒體終端上立體傳播、融媒推送,實現了統一策劃、統一調度、全媒體推送,展示了廊坊日報社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占領信息傳播制高點的媒體融合發展成果,起到了時效強、覆蓋廣、立體化的良好傳播效果。7月28日正趕上周末,為了搶時間,組織認購,第一則消息在廊坊傳媒網微信公眾號上發布。第一批甜瓜認領后,深度報道《“好心甜瓜”折射廊坊愛心》同時刊發在《廊坊日報》《廊坊都市報》上。8月3日《廊坊市安次區見義勇為協會慰問“7.23”受害者家屬》消息在兩報刊發,現場視頻二維碼同時配發,可手機掃碼觀看視頻。8月5日央視新聞頻道《新聞周刊》欄目播發了廊坊好人崔靖祥的事跡。廊坊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做了鏈接,視頻二維碼同步配發《廊坊勇者崔靖祥感動世人》。
廊坊日報社的媒體融合發展并不是簡單的多種媒體“相加”,而是在堅持黨性原則的基礎上邁向“相融”,形成強大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履行社會責任、發揮黨報作用,引導發揮好輿論正能量。此次愛心認購活動不僅有市民參與,不少企業、社會團體也加入了愛心接力。廊坊崇德射箭俱樂部組織義捐活動,并將愛心款送到崔家人手中。7月31日廊坊市二寬清真餐飲有限公司在市區三家拉面店發起“為好人寬心解圍”活動,并在店里設置崔靖祥事跡展板和愛心墻。廊坊市富藝佳健身俱樂部舉行“愛心助力,支持正義”的義捐活動。廊坊同心志愿者、廊坊市城市建設勘察院、廊坊市陽光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等企業表示要給崔家捐款。到目前為止,報社共為崔家籌集愛心認購款(含捐獻)39070元。其他跟進的愛心企業、組織愛心募集善款超過4萬元,總計82895元。
8月16日,見義勇為崔靖祥家屬與愛心人士座談會暨善款交付儀式在廊坊日報社舉行。座談會上,愛心組織、企業代表、愛心人士盛贊廊坊好人崔靖祥的義舉,并在大家的見證下,將愛心款交給崔靖祥的家人。會上由廊坊日報社倡議成立了“廊坊愛心聯盟”,參會的愛心企業、市民加入,未來將集結更多愛心人士,組織更有意義的愛心互助活動,凝聚并傳遞廊坊大愛。
(作者是廊坊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
編 輯 陳國權 2468711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