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職業能力結構化培養的高職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曹 淼,賈 君,曹 正,韓艷麗,許俊齊,王 充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茶與食品科技學院,江蘇句容 212400)
針對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的現狀,調研、分析與歸納該專業就業崗位和職業能力需求,將分散的職業技能、知識和素質整合為職業基礎能力、行業通用能力、職業特定能力、跨行業職業能力四大能力模塊,建立職業能力與課程之間聯系,形成基于職業能力結構化培養的課程體系,為高職課程體系改革提供參考。
食品;職業能力;課程體系
(Tea and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Jiangsu Polytechnic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Jurong, Jiangsu 212400, China)
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的主要載體,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與規格最終要通過課程的實施得以實現。課程體系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對于高職院校的正確定位、辦學特色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也都起到關鍵性的作用[1-2]。
食品營養與檢測是我國一門新興的、綜合性的應用型專業,已在我國大部分輕工類院校和農科類院校設置并招生。學院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最早開設于2003年,人才培養模式也處于摸索、改進和逐漸完善的階段,特別是在課程體系建設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如課程內容與企業崗位需求不吻合、課程體系開發和課程設置不合理等,尤其在崗位職業能力與課程之間缺乏有效銜接。
研究擬以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為研究對象,按照職業基礎能力、行業通用能力、職業特定能力、跨行業職業能力四大能力模塊整合調研獲得的職業技能、知識和素質,優化課程門類結構,建立職業能力模塊與課程的有效銜接,構建基于職業能力結構化培養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的設置必須符合地方產業發展需求。通過走訪當地多家食品企業、畢業生跟蹤調查、問卷調查等方法,動態追蹤了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近3年崗位需求和崗位職業能力要求。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主要就業崗位(群)包括食品化驗、食品品控、營養咨詢、產品營銷、食品加工等。同時,針對就業崗位(群)進行了典型工作任務和所需職業能力分析與歸納,得出對應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務和所需的職業能力(包括職業技能、職業知識和職業素質)。
崗位調研分析見表1。

表1 崗位調研分析
圍繞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的培養目標,將表1中分散的專業就業崗位職業知識、技能和素質整合為職業基礎能力、行業通用能力、職業特定能力、跨行業職業能力等四大能力模塊。職業基礎能力采用公共課程和其他課程協同培養,行業通用能力采用通用課程培養,職業特定能力采用方向課程培養,跨行業職業能力采用拓展課程培養。根據整合的職業能力開設對應的課程,形成基于職業能力結構化培養的高職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課程體系。
職業能力結構化培養的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課程體系見表2。

職業基礎能力是指人們從事崗位工作中綜合性、基礎性的能力,對個體職業發展有長遠的影響,包括語言表達、工具使用、解決問題、繼續學習、溝通交往、信息處理、創新革新、適應環境等能力[3]。
公共課程以學生的職業基礎能力為目標,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基礎的載體,開設“入學教育與軍訓”“道德與法律”“思想與理論”“形勢與政策”“軍事理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學英語”“體育與健康”“計算機基礎”等課程。同時,在通用課程、方向課程和拓展課程的教學中,注重協同培養,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職業基礎能力,使學生的職業能力綜合發展。

行業通用能力是在特定一組特征和屬性崗位(群) 存在的一些共性職業能力[4]。通用課程以培養行業通用能力為目標,對應表2中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的行業通用能力,開設“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及生物化學”“食品化學”“食品保鮮技術”“食品標準與法規”“儀器分析技術”“微生物檢驗技術”等課程。通用課程采用“項目引領,任務驅動型”課程、常識課程(如食品化學常識、化學常識與基本操作等)教學形式,教學內容的選取緊扣能力培養,而非知識的掌握。

表2 職業能力結構化培養的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課程體系

職業特定能力是從事某個具體職業、工種和崗位上特定必須或應當具備的職業能力[5]。方向課程根據食品營養與檢測就業崗位(群)進行設定,以培養某個職業的專項能力為目標,對應表2中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的職業特定能力,開設“食品分析與檢驗技術”“食品營養”“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營養與配餐”“食品加工技術”“功能性食品”等課程。
課程教學根據典型工作任務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式,課前讓學生通過在學校的SPOC網絡課程平臺上進行預習,課中解決問題,重點和難點通過動畫和仿真技術進行講解,課后讓學生在平臺上進行復習鞏固。每一門方向課程成立一個科技社團(如食品營養協會、食品檢測協會、食品安全協會等),開展不少于一項技能競賽(如食品中銅元素測定、農殘的檢測、創意西點技術、烘焙技術等),讓學生的職業特定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強化與提升。
跨行業職業能力是指從事不同行業均需要的能力,如創新創業、組織與管理能力、營銷能力等。拓展課程根據以培養跨行業就業的能力為目標,對應表2中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的跨行業職業能力,開設“大學生創業基礎”“化驗室組織與管理”“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信息檢索與科技寫作”“產品營銷”等課程。課程教學采用以項目教學、三創比賽、創業社團活動等形式開展。
對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崗位和職業能力需求進行調研、分析與歸納得出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和所需的職業能力,采用職業基礎能力、行業通用能力、職業特定能力、跨行業職業能力四大能力模塊整合職業技能、知識和素質,優化課程門類結構,構建職業能力結構化培養的課程體系,進一步提升了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課程體系的理論研究層次,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的水平和質量,為高職課程體系的改革和建設提供參考。
[1]丁原春,曲藝,韓雙,等.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研究與實踐 [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5(22):183-185.
[2]姚勇芳,莫慧平.高職食品營養與檢測國家重點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探索 [J].職業教育研究,2012(4):42-44.
[3]李洪渠.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基本職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 [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5-9.
[4]蔣慶斌.職業能力結構化與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 [J].職業技術教育,2012,33(22):24-27.
[5]胡建波,湯伶俐.職業能力的內涵與要素分析 [J].職教論壇,2008(4):25-27.◇
C640
A
10.16693/j.cnki.1671-9646(X).2017.10.026
1671-9646(2017) 10a-0080-03

2017-07-26
全國食品工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教學改革研究課題(2016-SH-093)。
曹 淼(1987— ),男,在讀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功能因子提取與功能食品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