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

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豐富的年代,高科技給人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快捷便利的生活方式,人們再也不需要為了給對方傳達一條信息而走一天的路,不需要為了在冬天看不到夏天的花而犯愁。人們用自己設計的各種各樣日趨繁瑣的工具和設置包圍自己,享受著從來沒有過的便捷,但同時也享受著復雜的煩惱。人們在呼喚回歸自然,然而最樸素的東西就在我們身邊。藝術也是從古樸、原始發展到了今天所謂的成熟,在此當中,樸素、率真的線描在當下也應該賦予了強烈的時代精神。
在我的作品里,我力圖用線條牽引著我的情緒游動:在《瓶的誘惑》中,我渴望著勾勒,盡情地去描寫,享受這過程中自由的感受。線條牽引著我的思緒流動,面對一張白紙,引導著我去隨心所欲地勾描。隨著潛意識的驅使,畫面上不斷產生著線條,線條的運動使思維更活躍,聯想更豐富,激發著我發掘出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出新穎的藝術語言形象;在《動物園》中,展現出的是某天我在動物園中游玩時感受到的律動的空間節奏:斑馬、鐵絲網、紅男綠女、老人小孩、人頭攢動、歡歌笑語……無數條光怪陸離的線交織在一起,映入了我的腦海中。我用細密的線,輔以淡墨渲染,將這些符號密布在一起。在這里,最容易達到抽象意境的表現,盡力排斥著模仿自然、重復自然的傳統,努力追求純的藝術表達,以抽象的形式追求音樂般境界的表現,傳達出語言所不能表述的精神境界。隨著線條的不斷發生,我也不斷地感受著創造的快感,“美”的感受力更敏銳,“創造力”這時候最能得到自由發揮,線條發掘出了心靈抽象的真實。
線描不應該簡單的去描繪我們日常的生活萬象、萬物、自然的外在質地和反映形象的自然屬性。線描追求的應該是精神層面上的心理空間。古人總結的“一波三折”的意義不在于對線的靈動的追求,也不在于對線的虛實的手段把握,而在于藝術家對心靈、對情緒、對所有造化的內在精神真實流露的體現。
我喜歡用畫筆表現我生活中的歡樂與痛苦,把我對社會、對人的思考用我的方式表現在紙上,而不是刻意發追求各種作畫的“規矩”。正如保羅·克利所說的“用一根線去散步”,道出了線最可貴的本質。







張云
甘肅天水人。
1979年出生。
2003年本科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系。
2004年工作于天水師范學院。
2012年碩士研究生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師從王宏恩教授。
甘肅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新媒體藝術學會會員,天水師范學院美術學院講師。2016年調入蘭州畫院為專職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