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民集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指腰椎間盤纖維環破壞,髓核脫出,突入椎管,壓迫臨近的脊髓、脊神經根,引起以股神經或坐骨神經痛為主的一組綜合癥候群。主要臨床表現為腰部疼痛及活動受限,疼痛常沿著坐骨神經分布,甚者出現間歇性跛行,長期壓迫可使脊髓神經支部位的皮膚麻木或感覺喪失。目前本病有年輕化的趨勢,男性多于女性,大多是由于慢性勞損造成,好發于腰4-5椎和腰5骶椎1兩個節段。本病若不注意保養容易反復發作,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影響。本病屬于中醫的“痹證”“腰痛”范疇。
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率有逐年遞增的趨勢,其治療方法多種多樣,然均存在局限性,且復發率高,難以達到根治的效果。尋求更佳的治療方案,是醫學界的當務之急。有報道認為80%~90%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可經非手術治療而愈,需要手術的病例不超過10%。考查近10年來國內外臨床研究報道,非手術療法中多種療法的聯合應用,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展趨勢。
哪些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適合保守治療
雖然手術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根本辦法,但對于大多數輕癥患者來說,手術并不是首選。尤其是一些具有下列適應癥的患者,更適宜選擇保守治療。
1.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腹壓增高時則腰腿痛加劇。
2.查體發現腰4-5椎或腰5骶椎1有明顯的壓痛點;腰脊柱側彎甚至后弓時活動受限。
3.屈頸試驗陽性,挺腹試驗陽性;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陽性。
4.小腿前外或后外側皮膚感覺減退;患側跟腱反射減退或消失;甚至肌肉萎縮。
5.X線檢查可見脊柱側彎,椎間變窄,椎體邊緣唇狀增生。
6.CT、MRI檢查可見椎間盤后緣或側緣有局限性軟組織密度影突向椎管,有時突出物伴有鈣化,同時可見黃韌帶增厚、側隱窩狹窄等;椎管與硬膜囊之間的脂肪層消失;或硬膜囊受壓移位和神經根受壓移位;有時突出物突出后縱韌而游離于硬膜外間隙中。
7.因為其他原因不能耐受手術或不接受手術的患者。
嚴格來說,治療對象要根據相關診斷標準確認是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或經CT、MRI檢查確診的患者。診斷標準包括:(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有關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有關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3)河南省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常見病癥診療常規》中有關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4)胡有谷主編《腰椎間盤突出癥》中有關腰椎間突出癥的診斷標準。
腰椎間盤突出癥保守治療的方法和意義
目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保守療法多種多樣,中醫、西醫都有自己的特色保守治療方案,如中醫的針刺、艾灸、針藥并用、推拿、刺絡拔罐、穴位注射、中藥離子透入等,西醫的藥物治療、牽引、臭氧注射法等。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出選擇。
針灸是中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有效療法之一,目前已被世界衛生組織確認并推廣應用。其中體針常用穴位為腎俞、白環俞、環跳、承扶、殷門、委中、陽陵泉。方法:每次選用3~5個穴位,用瀉法。選穴以常用穴位為主,根據其疼痛可加夾脊穴、阿是穴及循經取穴。耳針常用穴位有坐骨、腎上腺、臀、神門、腰椎、骶椎。方法:用中強刺激,留針10~15分鐘。
牽引療法是西醫臨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非手術的首選方法,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上發揮顯著的作用。
從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臨床中發現,保守療法中以中醫針刺配合西醫的牽引療法較為常見,效果也較好。
需要注意的是,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保守治療可以消除疼痛,緩解癥狀,但不能予以根治。患者在受到一些不良刺激時很容易復發。因此,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坐、立、行的姿勢,一個姿勢的保持時間不要過長,一般控制在30分鐘左右;不要長時間行走;睡覺以硬板床為宜;抬、搬重物時要注意下蹲,不要直接用腰部力量抬、搬重物;等,注意腰部的保暖;等,以免復發。
腰背肌的功能鍛煉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在保守治療病情緩解后,還要加強腰背肌的功能鍛煉。可以增強腰背肌力,改善腰背柔韌性和調整局部肌肉的張力,特別是對脊柱內外平衡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有助于恢復脊柱的生理曲度,促進損傷組織的修復,改善肌肉萎縮、肌力下降等病理現象,使腰背肌起到肌肉夾板作用,有利于恢復腰背肌的功能。臨床發現,功能鍛煉可以減少疾病復發,使腰椎間盤保持較長時間的良好功能。
燕飛練習法俯臥床上,拿掉枕頭,調整好呼吸。雙手背后到臀部,以腹部為支撐點,用力挺胸抬頭,使頭頸胸和雙下肢同時抬起離開床,動作形似飛燕。持續3~5秒,然后放松肌肉,將身體放回床面休息3~5秒。一起一落為1個周期,每天鍛煉3~5組,每組做50~100次。此法適合體質較好的中青年患者。
背伸鍛煉法患者俯臥,雙下肢伸直,兩手放在身體兩旁,兩腿不動,抬頭時上身軀體向后背伸,每日3組,每組做20~50次。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適應后改為抬頭后伸及雙下肢直腿后伸,同時腰部盡量背伸,每日5~10組,每組做50~100次。難以完成燕飛動作者可以采取此法鍛煉。
倒走法于地面平整、較為空曠之處行倒走訓練。倒走時可擺動雙臂以保持身體平衡。初時須注意避免跌跤,每次約10分鐘,熟練后可酌情延長。此法可調整腰臀肌功能,貴在堅持。
1.保守治療前排除骨、關節疾病及推拿、牽引禁忌證。
2.保守治療手法操作應柔和,避免使用暴力和蠻力。
3.保守療法中推拿治療時,對突出物巨大或有鈣化者、馬尾神經受壓者和繼發椎管狹窄者,應慎用后伸扳法。
4.保守法治療期間,患者宜臥硬板休息,并注意腰部保暖,盡量避免彎腰動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