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廣西南寧片區工科院校創業指導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發現當前地方性高校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實效不佳的原因是自我革新動力機制不夠完善、缺乏主陣地的支持、內外聯動協同育人機制不足等,借鑒區內外高校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的經驗,提出強化“雙創”教育理念和教師角色的升級轉型、隊伍建設動力機制、隊伍培育陣地、構建隊伍培養體系等對策。
【關鍵詞】“雙創” 創業指導 師資隊伍 實效 調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9C-0018-03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以下簡稱“雙創”教育)已成為高校創新發展的主流。高校培養優秀的創業型人才的關鍵是擁有優秀的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其素質水平直接影響著“雙創”教育的效果。長期以來,廣西南寧片區高校在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實踐,積累了一些成績和經驗,但總體效果不佳,與國內發達地區高校的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相比仍顯得不夠成熟。因此,如何提高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的實效,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一、對地方性高校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的調查分析
課題組以南寧片區4所工科院校的創業指導教師為調查對象,從“雙創”教育理念、師資隊伍結構、師資隊伍建設狀況、師資隊伍建設的文化氛圍等方面設計了含有28個問題的問卷,共發放調查問卷70份,回收70份。現對調查問卷結果分析如下:
(一)高校創業指導教師對“雙創”教育理念的認識。當調查問卷中問及“您認為所在高校是否對‘雙創教育高度重視,并將‘雙創教育視為學校發展戰略,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時,參與問卷調查的高校創業指導教師中有23.53%表示不滿意,有35.29%表示一般滿意。在“雙創”教育的組織領導方面,只有39.22%的高校創業指導教師認為所在高校成立“雙創”教育領導小組,設立“雙創”教育機構。在制度建設和激勵機制上,有45.1%的高校創業指導教師認為所在高校尚未制定相關激勵機制;有41.18%的高校創業指導教師認為所在學校未將創新創業教育成果納入職稱評定或績效考核。由此看出,部分高校在“雙創”的大背景下,已逐步制訂了大學生創業教育規劃或實施方案,同時配套了相關的工作考核與激勵機制。但仍有部分高校對“雙創”教育的頂層設計、組織領導、制度建設和激勵機制等方面未予足夠重視,將“雙創”教育作為高校創新發展的主流的認識和理念不強,從而導致創業指導教師缺乏理念先導,對“雙創”教育無所適從,對開展“雙創”教育的思維模式、教學方法、實踐活動指導等缺乏經驗。
(二)高校創業指導師資隊伍的結構。從調查中看出,當前高校創業指導師資隊伍人員結構參差不齊,由輔導員和學生工作科員擔任創業指導教師的比例占60.78%,他們學歷結構高低不一、專業知識結構各式各樣,學術背景和科研能力不強(有64.71%的高校創業指導教師沒有做過相關研究),有較豐富的創業實踐指導經驗或參與過企業管理實踐經驗的教師只占11.76%。然而這些高校創業指導教師當中,參加過創新創業教育相關專業培訓的卻只有43.17%。這說明部分高校在“雙創”教育方面主動性還不夠,尚未制訂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培訓計劃,在科研和實踐方面缺乏交流平臺,使得他們在開展“雙創”教育課程教學和創業實踐活動指導上大都是紙上談兵。
(三)高校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參與“雙創”教育狀況。當前高校創業指導教師主要由輔導員等學生工作隊伍擔任,他們肩負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務管理工作,在開展“雙創”教育的課程教學、科學研究、創業實踐活動指導等方面顯得力不從心。有78.43%的高校創業指導教師表示承擔創業基礎或創業實務課程教學時,感覺自身創新創業相關知識較匱乏,無創業實踐經驗,猶如紙上談兵。在指導學生參加全國“互聯網+”創業大賽時,有72.55%的高校創業指導教師表示存在困難,有17.65%表示不會指導。這說明部分高校“雙創”教育工作還浮于表面,創業指導師資隊伍職業能力還不能滿足當前大學生創業指導發展的實際需求。
(四)高校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的文化氛圍。調查顯示,能定期參與知名校友、企業專家、創業精英等在校內開展專題研討或講座的創業指導教師只有29.41%;在開展“雙創”教育教學課程中能及時反饋教學情況但不能夠據實際進行教學研討的創業指導教師占70.59%;做過創新創業方面的理論研究的創業指導教師只有35.30%;有33.33%的創業指導教師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由此推測,南寧片區工科類院校的“雙創”教育起步晚,創業研究成果少、基礎弱;創業實踐社會化平臺不足;培訓和管理激勵制度不完善;社會、政府、企業與高校之間的經驗交流和學術探討不夠等,未能營造濃厚的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的文化氛圍。
二、地方性高校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實效不佳的原因分析
(一)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對“雙創”教育理念缺乏認同感。高校開展“雙創”教育,必須先將“雙創”教育的理念滲入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開發與設置、教學方法與模式之中。然而,當前部分高校并未真正將“雙創”教育作為高校創新發展的主流,未能秉承“教育發展,理念先行”的原則,將創新驅動發展的理念灌輸給創業指導教師,并給予相關的制度和政策支持,讓創業指導教師從內心認同“雙創”教育理念,并為之進行自我革新。此外,在缺乏頂層設計思想指導和理念引導的形式下,部分創業指導教師并未領悟“認同方思進,有為才有位”的道理,對“雙創”教育理念缺乏認同感,缺乏接受新事物的勇氣和戰斗力。這是地方性高校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實效不佳的最根本原因。
(二)創業指導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自我革新動力機制不夠完善。由于當前高校創業指導師資隊伍人員結構參差不齊,三分之二以上是由輔導員和學生工作科員擔任,他們的學歷、知識、閱歷、科研水平等參差不齊,在“雙創”教育上存在理解不足、目標不明、任務不清、動力不夠的問題,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停留在理論指導的層面,參與“雙創”教育只限于指導創業計劃比賽的層面,很少重視創業意識與創新精神的培養,不注重對學生創業思維和管理思維的開發。存在以上問題,首先,是創業指導教師本身專業知識匱乏,專業化能力不足。其次,“雙創”教育在部分高校中處于起步階段,創業指導教師參與時無經驗可依,短期內很難有所成就,自我價值和獲得感很難體現。最后,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的政策傾斜和扶持力度不夠,在教師技能培訓、學術交流、激勵制度等方面促進創業指導師資隊伍自我革新的動力機制不夠完善。endprint
(三)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缺乏主陣地支持,主動參與“雙創”教育不夠。創業指導師資隊伍是推動“雙創”教育的核心要素,需要構建師資隊伍培育的主陣地。然而,當前大多數高校對創業指導師資隊伍的主陣地建設力度不夠,主要體現在:一是未成立“雙創”教育領導小組、未設立“雙創”教育中心或機構、未建立“雙創”教育實踐基地等;二是創業指導教師自我提升、自我革新的主渠道受限,教學資源整合、實踐技能培訓、學術科研交流等沒有依托的平臺。這使得大部分創業指導教師缺乏探索學習先進教學方式的內在驅動力,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創業培訓,難以組織優秀的教學科研項目,不利于“雙創”教育實踐成果的轉化。
(四)促進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的內外聯動不足,未能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高校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不僅需要校內不同部門的配合,也需要政府、社會、企業與高校四方共同參,形成開放互動的內外聯動建設機制。而如今,在“雙創”背景下政府負責出臺政策居多,對高校“雙創”教育的指導和資金支持不多;社會創客空間和創業孵化基地等與高校的交叉合作較少;企業與高校之間的校企合作深度不夠,對高校“雙創”教育的促進效果不佳;高校與高校之間的創業實踐、教學研討和學術交流也較少,尚未形成育人合力。
三、提升高校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實效的對策
未來高校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加強和改進。
(一)強化“雙創”教育理念和教師角色的升級轉型,助推創業指導師資隊伍轉型發展。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高校肩負著主體責任。首先,高校要從思想上正視與引領,對“雙創”教育要有全新的定位和客觀的詮釋,并能夠從頂層上將“雙創”教育理念作為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指導思想,并在管理模式、課程體系、考核與評價機制等方面進行系統性的變革。其次,高校要深刻把握“雙創”教育的核心內涵和要義,從思想上轉變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改革和升級轉型發展,提升“雙創”教育的地位,進一步推進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的深度融合,讓“雙創”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植入人腦,著力解決創業指導教師的認同偏差問題。最后,當前高校創業指導教師主要由輔導員等學生工作教師擔任,要在“雙創”教育中逐步進行角色轉型,從單純的理論指導者轉變為實踐領導者和參與者,找準升級轉型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并從思想和情感上認同“雙創”教育。
(二)完善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動力機制,提升創業指導教師的獲得感和使命感。創業指導師資隊伍自身的積極性影響著“雙創”教育的效果,完善相關的考核與激勵機制,以及建立相關的個人發展平臺,必然大大推動“雙創”教育的發展。首先,高校“雙創”教育主管部門要制訂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培訓計劃,通過全員培訓、骨干研修、在國內考察、國外研修、到企業掛職等方式,加強創業指導師資隊伍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培訓,讓教育者先受教育,打造一支接地氣,對“雙創”教育理論真學、真懂、會用的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其次,完善創業指導教師工作考核與激勵制度,將指導創業項目、帶領學生進行創業實踐和創業比賽納入年工作量考核和職稱評定當中;對身兼多份工作的創業指導教師,在科研成果上應給予更多的激勵政策,提升他們的獲得感和使命感。
(三)加強“雙創”教育的陣地建設,提升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的實效性。培育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必須構建“雙創”教育的主陣地,缺乏創業的主陣地,創業指導教師很難成長,也無從培育。因此,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需要高校各個部門齊抓共管,形成合力,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和環境。具體來說,有三個方面:一是成立“雙創”教育領導小組、設立“雙創”教育組織機構、建立“雙創”教育實踐基地、創辦校園眾創空間和創業模擬實訓室等,讓創業指導教師有歸屬感和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下轉第33頁)(上接第19頁)二是整合校內外資源,實現教學、科研、實踐和創新創業平臺的資源共享,增強創業指導師資隊伍的理論自信。三是加強頂層設計,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創新創業育人格局,營造“雙創”教育的文化氛圍,提升創業指導師資隊伍的文化自信。
(四)構建多渠道的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培養體系,營造內外聯動的協同育人氛圍。加強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已成為高校發展“雙創”教育不可忽視的關鍵環節,更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社會、企業和高校的密切配合,構建政教結合、社教結合、產學結合、產教融合的全方位創新創業協同育人支持系統。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培養體系包括培養主體和培養形式兩個方面。在培養主體上,應構建“政府—社會—企業—高校”四位一體的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培養體系,充分發揮以政府為主導,依托社會資源,創建高校與企業間的產學研融合的校企合作教育基地;同時,加強與兄弟高校的合作、與社會眾創空間的交流,打造創業指導師資培育的社會化平臺。在培養形式上,要按照“自培—外培—再優化”的思路,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形式,組織創業指導教師到政府、企業、社會創客空間和其他高校等進行實地考察學習,到創業公司掛職,參與企業實踐;邀請企業創始人、校外專家等到校進行培訓。通過多渠道、多元化的培訓和歷練,讓創業指導教師,深切體會創業者應具備的素養和能力,從而在理論研究、課程開發與創業實踐指導等方面不斷自我革新。
【參考文獻】
[1]李國強.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策略探析[J].黑龍江教育,2017(4)
[2]王志鵬,高晟,張啟望.美國高校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的啟示[J].黑龍江教育,2017(1)
[3]劉正安.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現實困境與應對策略[J].科技創業,2017(3)
[4]孫保營.“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困局及破解[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7(2)
[5]王平.高職院校就業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路徑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12)
【基金項目】桂林理工大學2015年度輔導員專項研究課題資助(GUT15FC21)
【作者簡介】黃運堪(1986— ),男,壯族,廣西上思人,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講師,研究方向:就業創業指導。
(責編 黎 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