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圓
新生兒寶寶多數情況下非常安靜,一天之中,甚至可以超過20小時都處于睡眠狀態,但是寶媽寶爸們可能仍然會或多或少碰到寶寶哭吵的情況。這對于初為人母的父母來說,除了心疼難免還有緊張。所以,怎么區分寶貝哭鬧的原因就變得重要而迫切。
新生兒哭鬧是表達感覺和要求的一種方式。寶媽寶爸們可以對新生兒的哭聲進行分析,初步通過哭聲判斷寶貝的不同狀態及需求。生理性哭鬧一般音調不高,程度不劇烈,解除原因后容易停止哭泣;高聲、長時間、有時身體搖動的劇烈哭鬧,可能是疼痛刺激所致;哭聲高尖往往提示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膽紅素腦病、顱內出血、腦損傷、腦膜炎);哭聲低、嘶啞可能提示甲狀腺功能低下、聲帶損傷、喉返神經麻痹;哭聲微弱可能提示重癥敗血癥、神經肌肉疾病(先天性肌營養不良);完全失聲提示雙側喉返神經損傷;哭鬧時有喉鳴提示喉軟骨發育不良或咽喉部腫塊可能性大。
很多時候寶寶哭鬧是非疾病因素,比如饑餓時要吃,尿布濕了要換,衣服過緊、過熱或過冷要更衣,以及體位不當、驚嚇、被褥過重等,無事時也可能要發聲,這都是正常的要求,屬于生理現象。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現在生育年齡的寶媽寶爸們都是獨生子女,當他們的寶貝一出生即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一大批人愛著、哄著,恨不能時刻放在手心看著,養成愛抱和晝眠夜哭的不良習慣。這些非疾病所致的哭鬧,寶寶哭聲的特點是哭聲洪亮有力,音調不高,程度不劇烈,一般情況下無發熱及其他伴隨癥狀,當其需求獲得滿足或不良環境得到改善時很快就能安靜下來,不再哭鬧。對于這種情況,寶媽寶爸們完全不用緊張。
當寶寶哭鬧難以安慰時,往往就要考慮病理現象。任何疾病都可以導致寶寶哭鬧,可能是新生兒疾病早期的表現之一。病理性的哭鬧大多持續而劇烈,哭聲尖而高調,有時還身體搖動,甚至伴隨其他癥狀。當寶媽們無法判斷寶寶究竟是“不舒服”還是“病了”,最好的做法就是及時帶寶寶就醫,把寶寶哭泣的發生時間、強度、持續時間、是否能被安慰等所能提供的線索都告訴醫生,醫生根據寶寶的情況,通過必要的檢查排除潛在的疾病。
那么,我們一起來看看新生兒寶貝哪些病理現象可導致哭鬧,以及寶媽們怎么應對。
感冒新生兒由于氣道特點,一般用鼻腔呼吸。感冒時鼻腔堵塞,只能用口腔呼吸,寶貝不習慣,而且吸入的空氣未經鼻腔濕化引起不適感,導致哭鬧不安;尤其是饑餓時哺乳,需要閉口無法呼吸,只能放棄奶頭大聲啼哭。出現這種情況時,可以在喂奶前1~2分鐘用生理鹽水滴鼻腔,沖洗出分泌物后再喂奶。
皮炎罹患濕疹,皮膚皺褶處發生糜爛或未及時更換尿片導致肛周尿布皮炎,常常引起寶貝不適而哭鬧。寶媽們平日應注意避免寶寶包裹過多,減少寶貝出汗,保持新生兒皮膚皺褶處干燥,每次大便后用溫水清洗屁屁,涂上護膚劑。對于敏感性肌膚盡量少用一次性尿褲。對于輕型的濕疹可外用保濕露,嚴重的需看皮膚科醫生。
低鈣血癥血鈣降低可導致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容易出現興奮、易激動、煩躁、哭鬧、驚嚇、睡眠不安、喜出汗,這往往與母孕期補鈣少有關,并且常見于冬春季節出生的新生兒。給予補充維生素D、鈣劑治療常常有效。
喂養不當喂養過多、不恰當地過早添加淀粉類輔食、頻繁更換配方奶品種或咽入過多空氣,都可以引起胃腸道不適,從而導致哭鬧。寶媽應盡可能母乳喂養,確實母乳不夠時可適當添加新生兒配方奶喂養,喂奶后輕拍背部,促進胃內氣體排出。
乳糖耐受不良母乳和普通配方奶的糖類主要是乳糖,需要小腸分泌的乳糖酶分解消化,但中國人乳糖酶低下的發生率高,新生兒期即可有癥狀,表現為腹瀉,大便黃綠稀,泡沫多,夾有奶塊,有時可出現血絲便,常規抗生素或止瀉藥無效。由于乳糖發酵成乳酸等可刺激腸道,引起腹部不適及腸絞痛,寶貝出現哭鬧不安。可以在醫院進行尿乳糖檢測明確,一旦明確,建議減少母乳喂養次數,甚至暫停母乳,改用無乳糖配方奶喂養。大部分新生兒乳糖不耐受為一過性改變,停母乳2周左右,大便及哭鬧狀況改善,可嘗試著逐漸增加母乳喂養次數,也可以母乳喂養前加用乳糖酶口服。
牛奶蛋白過敏牛奶是新生兒最常見的食物過敏原,牛奶中乳清蛋白、乳球蛋白是引起過敏的主要成分。過敏表現為過敏性皮疹、嘔吐、腹瀉、腸脹氣、腸痙攣、便秘、血便。確診可以進行過敏原檢查,一旦確診,建議純母乳喂養,延遲添加輔食時間;母乳喂養時寶媽不要食用可能引起寶寶過敏的食物。無法母乳喂養的寶寶建議使用氨基酸配方奶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養。
腦損傷由于出生窒息缺氧、各種原因造成的腦出血、重度黃疸導致的腦損傷、嚴重感染導致的腦膜炎等,寶寶可以出現哭鬧,難以安慰,同時可伴有前囟凸起、抽搐,這時寶媽一定要盡早帶寶寶去醫院檢查治療。
其他原因腸扭轉、腸套疊、嵌頓疝、肛周膿腫等少見原因也可引起新生兒哭吵不安,這往往需要專業的醫生確診并盡早治療。
還有一種哭鬧被稱為“黃昏哭鬧綜合征”,可能是介于生理性與病理性之間。幾乎一半以上的健康寶寶會在出生后2周至3個月的這段時間,每天在一定的時辰,固定哭鬧一段時間,這種哭鬧似乎毫無理由,持續數天,而且簡直像鐘表一樣準點,到了時間,寶寶就會突然哭鬧不安,等哭鬧完了以后,一切似乎恢復正常,寶寶無任何不適。很多人認為是“腸痙攣”或者“腹絞痛”。目前認為這可能是一種行為綜合征,沒有明確的誘因,也沒有普遍適用的解決方法。可能是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在一天中不斷接受和處理外界環境中的新信息,導致負荷過重,神經系統難以支撐,爆發成為一種哭鬧不安的現象;待哭鬧結束,神經系統開始重新整頓,再次迎接新的一天。
對于母親而言,請調整你的情緒。因為大多數的寶媽在無法讓寶寶安靜下來的時候,都會感到沮喪、擔心;尤其努力安撫寶寶但無效的時候,會覺得懊惱,隨之又會為此感到內疚、自責。而寶寶在父母不愉快的情緒里也會感到更緊張。所以寶媽們,請讓自己冷靜、放輕松,同時采取各種可行的辦法,讓家人輪流看護并安撫寶寶。比如輕輕搖晃寶寶,輕撫寶寶的頭部或者輕拍寶寶的背部,也可以給他做一個全身的撫觸,給寶寶播放輕柔的音樂,與寶寶說話,為寶寶哼唱。
當新生兒寶寶哭泣時,寶媽不要一聽到哭聲就立刻喂奶或塞安慰奶嘴,不要用力搖晃寶寶,更不要讓自己被負面情緒包圍。請給予寶寶最溫柔的呵護,查看寶寶哭吵的可能原因,并一一解決,如果仍然不能改善,請及時請求醫生的幫忙。endprint